分享

刘恩桂:抓“梦生鸡雏”

 昵称73531636 2021-01-25
【总第111702期】


     抓“梦生鸡雏”   
 作者:刘恩桂

 

每年一到五月下旬地便大部分种完了。齐刷刷拱出土的小苗,连手绘绿了田野。各家小园子,也都栽上秧苗,绿洼洼的一片,满园都是生机勃勃。
这时都倒出手了,开始琢磨抓鸡雏了。在农村,家家都不少养小笨鸡。养一些笨鸡,不但改善了生活,更主要的是吃着方便。亲友来了,杀一只鸡,热情招待,过年过节的再杀上几只,或者当礼物送亲朋好友,这农家的土特产:纯绿色无污染,城里人稀罕着呢……
有不少的人家,养母鸡留着下蛋。这种笨鳮蛋,不仅吃着口感好,据说营养价值特别高。如果拿出去卖。比普通圈养鸡蛋贵很多,最好的时候。一块二、三一枚……



村子里的人们,不像过去,自己孵鸡,图省事儿,改成抓现成的鸡雏了。从去年又改辙了,兴城一家孵化场,小鸡临出的上一天卖孵化好的蛋,一托三十个,六十块钱,这种买法,叫做买“梦生”,买“梦生”不能确保每个蛋里都有鸡雏,因为每托都是被装好的,自己是不能随便挑的,孵化场很人性化,按鸡雏数额给带相应的雏鸡料。这么一来就特别划算了。
实践证明,买大鸡雏,不安全。往往带病买回来。损失太大。但是买“梦生”,就好养多了,不容易着灾。大伙都觉得买这“梦生鸡雏”合适。
那天一大早,三儿媳妇就跟我说:“爸,人家都订鸡雏了,咱家订不订?还是兴城的。”我说,那就订两托吧,把你姐的也带出来。我们老两口有仨儿子,就这么一个“小棉袄”,她和我们住一个村子。



我告诉老伴儿,麻溜拿钱,让老三他们用微信给场家打钱,马上把鸡雏订了。
我们兄弟姐妹七个,现在剩下四人,我二姐刘凤兰今年八十了,她像只头羊,领着我们心往一处靠拢,从没拆过帮、散过群、都惦记一奶同胞的情份……
我还有两个妹妹。二姐和三妹在大庆,老妹在满洲里。农村没啥好东西,年年春节都给她们送几只鸡,所以,每年都抓四十只鸡雏,少了不行。
订的“梦生鸡雏” 被取回的日子到了。老三他们两口子,老早开车去了。说买的人很多,晚了怕是还得排号。我和老伴儿。把炕烧热了。把不用的褥子拿出来,叠出个小窝,准备接收……
车回来了,两托六十个蛋,一个一个小心翼翼的被放进窝里。
孵小鸡、小鸭,小鹅我都干过,还孵过山鸡呢。可以说,算是懂一些。



场家告诉我们说:明天就到日子了。在这个节骨眼上,凉一点不要紧,蛋里的小鸡正发烧长毛呢。一定不能过热,要看住晾蛋。把蛋贴着眼皮儿。烫眼皮儿就过热了,马上就晾。眼皮是最敏感部位。蛋过热了,就会把没出壳的鸡闷死在蛋壳里。所以:得勤翻蛋,勤晾蛋……
老伴儿找出来一条床单,叠成两层盖在上边。守在旁边看着,热了就打开床单晾一会儿。到了晚上十点钟,就有叨节的了。这个时候,就更不能睡了,把叨节的挑出来放在边上。看着小鸡往外蹦,捡蛋壳……
人家是孵化机孵的,火头找的好,叨节的小鸡,像着急出来看看这个世界,咔、咔咔……一声接一声的叨,叨了一圈,就“咔叭”、“咔叭”一个又一个破壳而出,仿佛是一颗颗毛绒绒的欢乐的小音符在跳动……



我和老伴儿,觉彻底没了,都来了精神。摆弄小鸡雏,往外捡蛋壳,挑叨节的蛋。
到了第二天早上,我八岁的小孙女诗妍,她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跑过来“帮忙”。她掀开布单,看蹦出来的小鸡,一个劲儿的帮捡蛋壳,还抓了几个干了毛毛的小鸡,放在炕上摆弄玩。小嘴不断的嚷着:“真好看、太好玩了……”
这让我想起童年的一件事,那个时候,都靠趴窝的老母鸡孵小鸡。泥火盆里铺块炕席片,把蛋放在里面,“老抱子”爬在上面孵。也赶上出小鸡,蹦出的小鸡都鉆进“老抱子”的膀子底下,我也想抓出两个玩。没成想的是:小手刚伸过去,只见“老抱子”怒目圆睁,浑身的毛都乍起来,我还没反应过来咋回事,小胳膊就被它叨出一大紫豆子。从那时候起,我就知道了:“老抱子”都护崽子……



中午,先后蹦出了四十多鸡雏,我数了数,还有十个没叨节的蛋。摸摸热乎的放在耳边听听,如果有动静的,那就没事。挑出四个凉的,一直没啥动静的,看来肯定没戏了。喊老伴儿拿剪子。穿开,看看。居然是四个寡蛋。是没照二照?还是场家图多卖几个钱?有意为之?拿起电话打听别人家啥情况,他们说:每托都一两个寡蛋。啊,明白了……剩下的五十六个小鸡都蹦出了壳,绒乎乎,毛色不错。
刚出壳的鸡雏,不能凉着。温度总得保持三十二、三度。凉了聚堆容易压死,也作病。达到温度自然就散落开了。
鸡一出来,闺女怕我们累,想着把给她的小鸡,拿回去养。
我说:等再大大吧,再硬实点的,能撒地下再拿吧。闺女打算要十只。我说:不行。给你十五只,多养几只吧。到抓的时候,让你妈给你挑。老伴儿接过话茬:“让我挑,那我可就给闺女挑大的啦.....”
闺女笑了:“有老爸、老妈真好!有人疼啊……”
 
2020.5.26



诵读者/作者简介
林志超1972年9月出生于吉林省扶余市,从小对诗歌就产生浓厚兴趣,高中毕业后,开始诗歌创作。喜欢写七言歌行和自由诗,笔调高昂,风格雄放。先后创作了《天涯集》《田园杂记》等诗集,并得到了相关知名人士的高度评价。现为吉林省松原市作家协会理事,肇东民间文学协会常务理事,北大荒诗社副秘书长。
作者简介
刘恩桂,1945年10月生于黑龙江省肇东市洪河乡平山村。农民,酷诗歌,早在1962年初中读书时,就有诗歌作品,在报刊陆续发表。
曾在《肇东报》《绥化日报》《齐齐哈尔日报》《黑龙江日报》《黑龙江农村报》的副刊,《诗刊》《诗国》《北方文学》《鸭绿江》《新国风》《热土等文学》期刊发表过诗歌多首。并有诗集《乡土人生》一书问世。曾获肇东市“五个一工程奖”。
在场文学
The presence of literature

主       编:明桦
微  信  号:zhaominghua0526
本期编辑:学英
微  信  号:shaiwangnv
来稿须知:原创,文责自负。
稿件题材:诗歌、散文、小说、杂文,书法、摄影、绘画作品。
初次投稿:附作者姓名(笔名)、个人简介(150字左右)、照片一张。
投稿信箱:438371346@qq.com
在场文学主编明桦感谢您支持原创作品
,是一种情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