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宫国庆:匆匆那年

 昵称73531636 2021-01-25
【总第114401期】



匆匆那年
——写在离开西藏即将半年的日子
作者:宫国庆


在人的一生中,不是所有的往事的都会在记忆里灿若星辰,只有那些实实在在的美好和真真切切的触动才能久久常常地萦绕于脑际,历久弥新。
有一段时光,我很眷恋,但无法留住,它如河水般轻悠悠地流走了,只剩下那些根植在我记忆里的往事们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生动起来,每每此时,我的心便走出了诸多琐事的烦闷。
西藏在我的心目中一直都很神奇,我曾经向往过,却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要到那里去工作,可命运却偏偏在不经意间垂青了我一次。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西藏工作了一年,先是在林芝,后来去了拉萨。那段日子里,周边的景色和身边的朋友扣动着我的心弦,身在他乡的我因此充实和快乐了许多。



静静的尼洋河 


2019年初春,在布和巴特尔大哥的帮助下我带着简单的行囊来到了西藏林芝,开启了雪域高原的工作经历。
林芝在西藏的东南部,市区八一镇海拔三千米,有“江南”之美誉。和西藏所有的城镇的一样,林芝坐落在两侧群山高耸的峡谷地带,尼洋河穿城而过。城市规模不大,人口不多,清一色的藏式建筑。
抬眼望去,天很蓝,应该说是湛蓝湛蓝的;偶有云朵,洁白如绒棉,悠闲如野鹤,自由自在地在空中信步,全然不似内陆的那般舒卷。
耸立的山峰们出奇地多,数不清有多少,一个抱着一个,挤挤插插的,好像天下所有的山都跑到了这里来开会一般。山上长满着茂密的树木,有青冈树、松树、柏树、桃树还有核桃树,它们仿佛从远古走来,带着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树龄却一点都不苍老,一如既往地苍翠蓬勃伟岸粗壮着。多少次走进山中不经意间仰望树冠,我的心里都不自觉地迸发出了同一个成语:“遮天蔽日”。


早晨起来,流岚缠绕在山间。我不能确定那是流岚还是白云,权且当做是流岚吧。它们先是在山腰处与树木悱恻,然后慢慢地往高处轻拢慢涌,大概到中午时分,才依依不舍地或散去或升腾到空中。流岚走了,留给树的是惜别的泪珠,泪珠们写在树的脸上挂在胸前打湿了衣衫。树在等待,等待下一个太阳升起的时候,流岚还会如期而至。他们就是在这样的约会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从亘古走到现在并且还要一直走下去,走到地老天荒。他们爱的很深,真的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爱绵绵无绝期。”
山脚下,缓坡或平坦的地方长着茂密的青草,绿油油的,象韭菜又象麦苗,微风轻拂,荡起着一轮一轮的绿波,象水面上泛起的涟漪。有草的地方总有或多或少的羊和牦牛在吃草,没有牧人,我不知道这些羊和牦牛会不会走丢,看上去它们很淡定也很恬静。偶有羊羔跟在大羊的后面“咩、咩”地叫着,那大羊听到叫声便回过头来慈爱地盯着羊羔看上片刻,然后停止吃草岔开腿站好,羊羔便走上前去跪在大羊的身下开始了吃奶。


云恋青山、羊羔吃奶,当诗行真实地走进眼帘的时候,身在他乡的我心里总是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是乡愁是怀旧亦或是其他的什么,我说不清楚,隐隐约约似乎觉得与做人有着某些关联。
我初次见到尼洋河的时候,她很瘦弱也很文静,象处子一样,因为有蓝天和白云在水中的倒映,看起来就是一条流淌着的彩练。河床很宽,裸露着各式各样的鹅卵石,花花绿绿的。随着夏季的慢慢到来,她也一天天地丰腴了起来,七月的时候,裸露的河床不见了,河水也便澎湃了,浩浩荡荡的,浪花们前推后拥地奔向了几十公里以外的雅鲁藏布江。她从米拉山走来,一路千回百转,是林芝的母亲河。她用自己的乳汁哺育了两岸的藏族儿女,被敬山敬水的当地人视为圣水。


离八一镇不远处的郊区有一处山坳,那里盖满了桃树,没人知道它们的树龄,粗壮的要几个人才能合抱过来,枝丫舒展开去占地至少也有半亩左右;细的直径也有几十公分,叶子长出来的时候华盖下面足可以遮风避雨。万树丛中点缀着的几十户人家叫做桃花村,三月,桃花开得沸沸扬扬,抬眼望,远处、近处都缤纷成了花的世界,能看到的,除了桃花,还是桃花。为期一周的林芝桃花节就在这个时候的这个村子里举办,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尽情领略雪域桃花的风采。藏地桃花在颜色上不同于内陆,内陆的桃花都是粉红色的比较鲜艳和亮丽的那种,而藏地的桃花看起来却有些发白,我不确知是什么原因,猜测大抵是因为高原野生的缘故吧。
有一道在内陆绝对看不见的风景,那就是或三五结队或单个成行的牦牛或藏香猪从容地走在城市的街道上,象是在巡逻又象是在视察,过往行人和车辆驻足礼让。如果是在内陆,这样的动物行为结果不言自明,而它们在这里却能随心所欲地自得其乐。另类是可以肯定的,但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文明的象征。


夜里睡不着的时候,走近窗前,透过玻璃仰望夜空,深邃而博大,繁星们一闪一闪亮晶晶地眨着眼睛,就象童话里描写的那样。我喜欢一颗一颗地数那些数也数不清的星星,数着数着就想起了远方的亲人和朋友,也许此刻的他们正在和我一样遥望星空细数星辰……
那些日子,仿佛是走进了仙境,对我来说周围的一切都很有引力,于是我便在每天的下班之后常常约布和巴特尔大哥和宁志良大哥一起沿着尼洋河或山脚下的公路散步。我们一边走一边看一边感叹着景致,偶尔也聊一些杂七杂八的,聊地球上的历史聊月球上的未来,但却从不聊身边的事情,尽管身边的事情有时候很困扰。
我工作的单位是一家国有企业,体制陈旧,管理跟不上,仿佛运行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与现代化企业在不搭边不和谐的连年亏损中顽强地搭边和谐并继续亏损着,凤凰涅槃之路漫漫而修远。人员构成复杂,除了淳朴的土著,还有一些五湖四海,他们投亲靠友飘蓬而至,虽生根开花却乡音依旧,脸上写满着心事,眼神里喷涌着渴望。我很少理会那些五湖四海们的林林总总,认为一切已经发生或即将必然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都很粗糙,渴望过于热切,行为就会偏激。若是他们中历经沧桑的人能多一份沉稳少一份浮躁从容一些,涉世不深的人能多一份思考少一份盲稚淡泊一些,那么故事也许会另有一番雅致。


工作和生活中交往的几个藏族兄弟对我都特别好,扎西尼玛是其中的一个,他魁梧英俊,还与生俱来了为朋友两肋插刀的那种侠义。从年龄上讲我大他许多,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我们之间的交往,或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忘年交吧。单位体检的时候,我查出了胆结石,他知道后第一时间给我弄来了藏药,那药真的很管用,吃了几个月之后我的胆结石居然神奇般地被治好了。由于工作性质决定,我经常出差,而每次出差都是他做我的司机。一路上他总是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来排解旅途中的劳顿和寂寞,说到高兴之处他便开始了唱歌,那歌声真的很宛转悠扬,在我听来简直就是天籁,大有绕梁三日的感觉。到了目的地我俩又住同一个房间,他总是细心地为我准备好各种用品,还在每一个时段提醒我该做什么事情,很好的兄弟很好的助手。他谦虚好学,平日里尊称我为师傅,总是以师徒的礼节和我交谈。外出谈判的时候他总是坐在我身边静静地倾听并记录,从不插话。他成熟的很快,我并没有刻意地去教他什么,技巧都是他自己领悟出来的。
我爱林芝,因为那里五彩斑斓如诗如画;我爱林芝的藏族兄弟,因为他们热情朴实襟怀坦荡。我希望每一个太阳升起的早晨,林芝都有一个新的变化;我希望每一个彩霞满天的傍晚,林芝的藏族兄弟都有一个新的收获。


巍峨的布达拉

最早知道布达拉宫是在中学的课本里,书中她的画面恢宏,文字描述壮观,我感到既神秘又新奇;后来她成了五十元人民币的背面图案,我便时不时地就能看到她,那份新奇也就淡了许多。她离我的家乡很遥远,遥远的仿佛是在天边,因而走进去的梦我从来都没有做过。
第一次走进布达拉宫是在林芝工作去拉萨出差期间,那天到拉萨的时候天色已晚华灯初上,车沿着拉萨河由东向西行驶,刚进入市区我就看到了远处的小山上有一片灯火辉煌的建筑物高高地耸立着,从外观上判断,我肯定那就是布达拉宫。于是暗下决心:“一定要抽空进去看看。”


周六的早晨,在扎西尼玛和罗布多吉的陪同下我来到了布达拉宫。她依山势而建,覆盖了一整座小山,外观的颜色有红、白、黑三种,主体为红、白两色,所有门窗的外墙边缘用黑色勾勒,从视觉上看门窗都是呈正梯形状。建筑物外围的台阶是用未经切割的石头铺成的,石头的颜色不一,其中有一些是玉石。大殿并未开放几处,里面能参观到的也不多,除了陵塔和用黄金打造的未来世界香巴拉以外,其他雕塑成的故事大都是与宗教有关的人物、事件或向往。到了拉萨不来布达拉宫是一种遗憾,来了也就来了,实际看到的与书本上的描述和内心的想象是完全不同的,但她毕竟是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还充满着朝拜者们那份无与伦比的虔诚,于是在我的内心深处自觉不自觉地还是升腾起了一种神圣和崇敬。
拉萨市内和周边的著名景点除了布达拉宫以外还有大昭寺、小昭寺、哲蚌寺、羊卓雍措和纳木错等等,除了远处那些隐于山谷、悬于峭壁、藏于云间的以外我都利用闲暇时间走了一遍,尽管是走马观花式的领略,但还是有收获颇丰的感觉,尤其是羊卓雍措和纳木错那种清澈、辽阔和美轮美奂已镌刻在了我的心上。


拉萨河自东向西缓缓流过,象一条玉带一样镶嵌在城市的腰部,把主城分为柳梧区和城关区两部分。河水很清,水面很宽,给人一种壮阔感,河床两侧是用水泥筑成的堤坝。落日之际,满河残阳,浮光跃金,这个时候沿着堤坝散步,走走停停,赏那一河碎金,想一些事情或什么都不想,任清风拂面,那种美妙不是用语言所能表达的。
城区的南北两侧挺拔着无数座光秃秃的山峰,她们肩并肩手挽手地站在一起,周身没有任何树木,没有任何植被,只有肌体上站满的黑色的粗砂和砾石们在从古至今不停地诉说着自己如何被岁月磨平了棱角。天然去雕饰,我没认为这有多荒凉和凄惨,在我看来这恰恰是一种坦诚和坚韧,仿佛藏族兄弟的性格。
八廓街居于城关区的中心地带,是拉萨最繁华的地方,那里有大昭寺、小昭寺、鳞次栉比的店铺、琳琅满目的商品和熙熙攘攘的人流。有着百年历史的玛吉阿米藏餐吧就坐落在这里,闲暇的时候,我经常到那儿的三楼找个临街的窗口座位坐下,于喧闹和忙碌之中静下心来,要一壶甜茶,一边喝一边向窗外看,那份雅兴是我以前从来都不曾有过的。


也许是怕从不同的角度遮挡了人们观瞻布达拉宫的视线,拉萨市内没有太高的建筑,为数不多的零星几栋鹤立鸡群般的高楼,我细数了一下也就是十一二层。所有的建筑几乎都有着与其他城市不同的藏式风格,很难发现有两栋一模一样的建筑,绝不似内陆般仿佛所有的楼宇都是一张图纸的产物,走在街上简直就是进入了异域。这是一个慢节奏的城市,藏族同胞们迈着悠闲的步子,手里拿着各种菩提做成的链子,边走边捻,那份淡然很是让我艳羡。
我喜欢拉萨,尽管她没有林芝那江南般的山清水秀,正是这种喜欢促成了国庆节过后我在拉萨的工作。
在拉萨工作期间所受到的礼遇很是让我难以释怀,拉巴顿珠和旦增曲扎两位朋友在工作和生活中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从语言到行动,衣食住行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让我感动。细微之处见真情,从无字处读出,在他们身上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什么是情义。


还有索朗旺堆、扎西次旺和雷草明几位同事,他们都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在工作中的执行力、忠诚度和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都是很令人赞赏的。尽管他们的工作经验还不是很丰富,但他们很善于学习,和他们共事,能学到很多书本以外的文化。工作之余,他们有时温文尔雅,有时诙谐幽默,他们曾活灵活现地给我讲过两件事情,我至今不敢相信是真的,但我又不得不相信是真的:一是公鸡下蛋,索朗旺堆说他们老家的公鸡是下蛋的,只不过下的不多,蛋也很小。二是雷草明说西藏的小孩生下来一个月以内的时间里会变性,她刚生下来的时候是个男孩,过了十几天突然就变成了女孩,一直到现在都结婚了也没有再变回去,扎西次旺附和着说他的媳妇也是男孩子变的。我仔细地观察他们说这事时候的表情,不像是在开玩笑,在场的拉巴顿珠也表情庄重地证明说这两件事情属实,西藏确有其事。我不知道天下究竟有多少奇葩,但对我来说这两件事都挺奇葩的。


拉萨的天黑的较内陆要晚一些,我经常在晚饭后和拉巴顿珠一起沿着附近的街道散步,作为董事长的他平时不太爱说话,而每当这个时候却有些滔滔不绝起来,仿佛性格也一下子就开朗了许多。我们聊工作聊生活聊向往,从夕阳西下到满天星斗,就这样边聊边走,烦恼、困惑和迷茫们被渐渐远离……
我很钦佩拉巴顿珠那种抗压能力和对新事物充满信心的正能量,他处变不惊,很有一股子大家风范,作为领导是一个楷模;他为人敦厚,慷慨义气,作为朋友值得信赖、托付和依靠。我从不恭维别人,更没有在他面前说过任何一句他如何如何,他的好只是在我心灵深处的那方净土上蓬蓬勃勃地盛开着。
拉萨虽好,但毕竟海拔三千六百五十多米,作为一直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我在身体上无论如何都还是有着这样活那样的不适应,牙疼、失眠等症状一直不退,每每喝了酒以后都要靠在床上不能平躺,一旦平躺呼吸便不再顺畅,这使我不得不选择离开拉萨返回内陆。


临行的前几天,身边的同事们便都开始有些闷闷不乐了。扎西尼玛驱车四百多公里专门从林芝赶来,只为能在我离开西藏之前见上最后一面。我知道这是一种留恋和惜别,更是一种情义。我不知道该和他们说些什么,只能是一遍又一遍细致地安排着下一步的工作,每个人听的都很认真还都一字不落地记录了下来。送别的晚餐是旦增曲扎亲手烹制的,他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用心地制作着每一道菜肴,我知道每一道工序里都包含着他的不舍和祝愿……
生命中,有些人即便是天天相见却如过眼云烟,而有些人一见如故虽然相处短暂却能久久不忘。忘不了藏族兄弟们温暖的话语和亲切的笑脸,他们的一颦一笑都已铭记在我的心里。忘不了机场送行的拉巴顿珠紧紧攥着我的手久久不松开的场景,那一刻我们不敢直视对方的眼睛,因为都知道彼此的眼中一定是噙满了泪珠。没有语言,扭头走向安检的那一瞬间我的泪水夺眶而出刷刷地滚落……


一年很短,仿佛还没有来得及仔细地欣赏春天的花开,却已是在握别冬日的落阳。时光走的那么匆匆,匆匆间回首,我发现自己在西藏期间收获了满满的友情。我把这些藏族兄弟的友情装进行囊藏在心底,带着它去外面闯荡世界就不会觉得孤独和悲凉,独处之时拿出来细细品味,觉得甜丝丝暖洋洋的。
思念在沐风栉雨中茁壮,牵挂在不经意间疯长。我很珍惜这段上天恩赐的友情,也很想表述出我的心情,但即便是我倾尽世间所有美好的语言也绝对不能表达出我对藏族兄弟感激之万一。那种受人尊敬被人温暖而又无法回馈的感觉,在我的心里已经深种。
                                 
2020年6月25日(端午节)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宫国庆:出生在东北,客居于河北。毕业于农业院校的非农专业,曾在黑龙江垦区、青海、河北工作。关于写作,闲暇之余,偶尔为之,聊以自慰。


在场文学
The presence of literature

主       编:明桦
微  信  号:zhaominghua0526
本期编辑:明桦
微  信  号:shaiwangnv
来稿须知:原创,文责自负。
稿件题材:诗歌、散文、小说、杂文,书法、摄影、绘画作品。
初次投稿:附作者姓名(笔名)、个人简介(150字左右)、照片一张。
投稿信箱:438371346@qq.com   qiufengjj@163.com
在场文学主编明桦感谢您支持原创作品
,是一种情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