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可行性滞后于必要性

 木香草堂 2021-01-26

胡正平

针对目前部分地区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普惠不够等问题,全国政协在今年9月开展了“完善生育支持政策的配套措施”的专题调研。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建议,探索推动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有条件的地区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据了解,近年来“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已多次在全国两会层面进行讨论。在笔者看来,就目前情况看,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必要性滞后于可行性。

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古代即有“三岁看小、七岁看老”的说法,现代脑科学研究和学前教育学实践证明,教育阶段越靠前,社会回报率越高,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其必要性无需考证。

但是,从现实来看,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到2020年,全国学前教育要努力实现三个指标: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全国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原则上达到50%。单纯从数字看,全国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并不容易。在此背景下,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还有很大困难。

义务教育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有系统完善的法律支撑、政策保障和刚性约束,具有强制性、基础性、普遍性。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前还不具备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条件:从强制性的角度分析,学前教育立法尚处于酝酿阶段,还没有法律的约束性规定;从基础性的角度分析,尚未做到所有适龄儿童都能接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态度等方面的教育;从普遍性的角度分析,当前,有孩子接受学前教育的家庭仍需负担较高的教育教学成本,免除全部或者大部分的就学费用的条件尚不具备。

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其必要性毋庸置疑,但可行性仍需考证。在公办园学生占比不到50%的情况下,实现学前教育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并不现实。要让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成为可能,未来需加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优化人财物等资源配置,要以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为抓手,鼓励国有企事业单位举办公益普惠幼儿园,逐步扩大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

(作者胡正平,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

(蒲公英评论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