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舆评丨浙大事件进展回应的正向启示意义

 墩墩舆情课 2021-01-26

前几天,后台一直陆陆续续有留言,希望就浙大努某某事件网上发酵以来的舆论风波作些分析、讲些观点、提些建议。

至此,讲讲。

开宗明义。我认为,这是一起十分典型的,通过舆论对话、观点碰撞等民意沟通新方式新途径,来为浙大及其他高校重新审视现有个别不合情不合理规则,提供了一个及时纠偏解决路径的舆论事件

事实上,对于其他各个领域,都有着参考和研究的正面典型意义。

回顾发现,自浙大努某某事件网上发酵以来,受“努某某强奸犯”“未得到有效惩戒”等多个严重触及公众情感底线因素的连续影响和持续作用,质疑、批评、抨击等针对浙大留校察看处理的负面评价一直占据着舆论观点的较大比重。深入分析可以发现,除了言论公开层面表现出的较强不满外,还有一些深层次的民意需要剖析。一是当前高校管理可能还留存着个别不合理不合情的遗留规则。以此次努某某事件为例,虽然后续有犯罪中止、主动自首及受害者出具谅解书等从轻情节,也适用留校察看的惩戒认定,但明显与校规设计初衷的“维护公平”“教育引导”存在不小差距,“刑事犯罪留校察看,考试作弊为何要遭开除”等不合情不合理突出问题需要深省深思。二是公众期望通过舆论“怼”抗达到线下纠偏的愿望迫切而强烈。在这场舆论风波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绝大多数怒怼浙大的网民都或多或少心存一份“爱之深、恨之切”的难舍共情,特别是那些正在浙大求学及已经毕业的浙大校友圈群中,会表现得更加明显。督促浙大纠正对努某某的处理决定,修改现有不合理不合情规则的公共意愿呈现已经十分明显。

此次浙大能充分听取社会意见,及时修改对努某某的处理决定,应该算是一次直面网络舆论的积极尝试。如今的舆论形势下,互联网这种直来直去、有些激烈的对话方式,我们要学会适应和面对。

此时,我建议大家都能用发展的眼光、发现的视角去重新审视这次风波,或许能为今后处置类似舆论事件留下些问题解决的参考路径。

一是舆论情绪越激烈越刺耳,越反映出公众希望后续纠正的迫切性。抨击也好、怒怼也罢,越直接越直白的白话式评论越能反映出公众对事件的真实看法,要细心听、耐心听、认真听,听出真实民意、听出真切感情、听出迫切期望,这样才能与网民形成良好的对话沟通,用更加客观更加全面的视角来认真评估事件处置是否真正获得社会认同。

二是舆论回应越积极越主动,后续挽回社会公信力的可能性就越大。我始终认为,事件舆论的最终效果还是取决于涉事部门单位能否真正直面舆论、后续如何处置等线下的情况进展,即便前期生了一些民意对抗和负面影响,但只要后续回应积极、跟进处置有力,还是能“扭负为正,挽回公信力。就这点来讲,浙大事件的最终处理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

三是舆论对话越频繁越耐压,越能为现实工作提供有价值的民意参考。如今,任何政策决策、工作措施都有可能被搬上互联网,成为话题热点,我们需要适应这种新形势,要学会与舆论对话、与社会沟通、与网民交流,借好舆论之势、集全社会之智、倾听网民之声,这样才能为我们的现实工作谋划好路径、营造好氛围,形成一股积极向上的团结民心。

文章最后,真诚地祝咱浙大能在这次舆论风波中有所收获,变得更好。

一杯咖啡   一堂舆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