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粤语为什么将油条叫做“油炸鬼”,这里面大有文章!

 蜀山笔侠 2021-01-26

经常爱看港片的人会注意到:粤语里面很多对事物的叫法和普通话是不一样的。所以学粤语除了学粤语的发音以外,还要学粤语的这些不同叫法,不然你在现实中用粤语和别人交流就会感觉很别扭。

举个例子吧:普通话里面说的“油条”,在粤语里面叫做“油炸鬼”。如果你用粤语发音说油条,人家就会觉得你在说什么?起码要反应一下才会听懂。

其实除了粤语外,闽南语也是这么说的。

我认为:不管是哪种方言,虽然说法不一样,但意思肯定是差不多的,那么油条这么一个简单直接的称呼,在粤语里面为什么会叫油炸鬼这么“奇怪”的名字呢?

还有一个问题:一根油炸鬼,为什么老是两条连在一块儿呢?

当你弄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你会觉得:这里面大有文章!

油炸鬼,其实原名叫“油炸桧”,只是后来说得顺口了,就说成油炸鬼了。那么油炸桧又是怎么得来的呢?

这得从南宋一个有名的奸相说起,这个奸相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遭万人唾弃,并遗臭万年的秦桧

秦桧虽然销毁了很多当年他屈膝投降、陷害岳飞的证据,但天日昭昭,他所犯下的罪行还是通过民间被老百姓一传十、十传百地流传了下去。于是秦桧,还有他那个为虎作伥的夫人王氏,被人们永远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油炸桧,就是将秦桧拿来用油炸的意思,可见人们对他的痛恨程度。为什么是两条?另一条就是和他狼狈为奸的奸相夫人王氏。

那么还有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只有粤语等南方方言里才有油炸鬼这种说法呢?

这得从中华历史的另一个现象说起,那就是著名的——衣冠南渡

现在的粤语等一些南方方言,其实并不是南方的土著方言,在很多年前,它们原本是北方方言,也可以说是官话,因为那个时候中华的政治中心还在北方。

只是后来,中原王朝历经动荡,政治中心逐渐南迁,才将中原文化传播到了南方。同时,也带来了北方的方言。

据不完全考证:现在的粤语和闽南语等,就是中原王朝南迁以前的北方官话,它们保留了很多原始的发音,更符合汉藏语系的发展过程。

根据中原王朝南迁的情况,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宋代以前,中原王朝的官话很有可能就是今天的粤语等南方方言。

很难想象:《三国演义》里面的那些大将们在单挑的时候,嘴里喊的全是——广东话

其实,很多人已经考证过了,将宋代以前的许多诗词歌赋用粤语朗读起来是朗朗上口,而用普通话反倒很别扭,一点儿都不押韵。

那么粤语是怎样逐渐南迁的呢?

这就要归结于两晋南北朝时期两宋时期两次著名的衣冠南渡。

第一次是北方的五胡(匈奴、鲜卑、羯、羌、氐)大举进攻中原王朝,将西晋挤压到江南的一隅之地,东晋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建康(今南京)建立的。

第二次是在女真的武力压迫下,宋朝士族们再次向江南大量迁徙,带头的就是南宋高宗赵构

就这样,粤语就在南方生了根,直到现在,它们都还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发音和文化。

(明天继续)

本文作者《蜀山笔侠》,一个文章会“说话”的历史作者,专注原创,拒绝抄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