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男女授受不亲”这句话有个漏洞,看看孟子怎样化解

 蜀山笔侠 2021-01-26

【本文由賨人客独家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男女授受不亲”,这句话从小就被我们时常挂在嘴边,虽然不明白它具体指什么,但大概意思明白,就是:男女有别,不能过分亲近。

这句话拿到现在来说已经过时了,只是作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种调侃,但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礼仪,它却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特有文化,我们可以不以它为准则,但不能抹去它在历史中的印记。

这句话出自儒家“亚圣”孟子的《孟子·离娄上》,原文是这样的: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

什么意思呢?一个叫淳于髡[kūn]的人(只是我们不熟悉他,其实他是战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稷下学宫”重要代表之一)问孟子“男女授受不亲”是一种礼制吗?

孟子答:正确。

淳于髡为什么要问孟子这个问题呢?

原来,这是一场辩论的开始。淳于髡是一个有名的辩士,他闯遍天下就靠一张嘴巴。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有人文采好,口才不行;有人口才好,文采不行;而有一种人,文采既好,口才也好,那就该他光芒万丈了。我记得刘邦身边也有一个这样的人,别人用刀枪,他用嘴就能说服一座城池,他的名字叫[lì]食[yì]其[jī]

“男女授受不亲”的本意是:男女之间不能直接接触、言谈或者授受物件。淳于髡抓住了这句话的一个漏洞,便向时下儒学大师孟子发难。什么漏洞呢?

淳于髡继续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如果嫂嫂落水了,你要不要去拉她?言外之意:不拉,眼看着嫂嫂淹死;拉,则身体有接触,岂不是违背了儒家的礼制?)淳于髡不愧为辩士,出手就是狠。

孟子是怎样化解这种两难境地的呢?

孟子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嫂嫂落水不救是无心无肺;伸手救嫂者,乃权宜之计也,与礼制不冲突。)轻描淡写,化解了危机。

淳于髡不死心,继续为难孟子:“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今日天下危亡,孟兄为何不出手相救呢?)孟子和淳于髡都是齐鲁人士,他们心向的天下更多是指当时的东方大国——齐国

孟子又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天下危亡,要用天道去拯救;而嫂嫂落水,只需伸一只手。淳于兄难道要用一只手去拯救天下?)最后一句是反讽,把火烧到了淳于髡那边,高手过招就是这样,永远不会让对方掌握主动权。

然后就没有下文了。孟子说得很明白:事分轻、重、缓、急,权宜从之,万事皆有道,各行其道乃为正道。圣人就是这样,只要你掌握了大自然的规律,又何惧一个逞口舌之争的辩士呢?

明天继续……

本文作者《賨人客》,号蜀山笔侠,一个文章会“说话”的历史作者,专注于不同角度看历史,探索不一样的春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