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可法不降清扬州全城被屠,钱谦益降清南京得以保全,谁做的对?

 华夏问长安 2021-01-26

明朝末年,李自成入主北京,满清铁骑入关,崇祯皇帝吊死煤山……一幕幕精彩大戏的背后实际上是改朝换代的滔天浩劫。新兴的满清铁蹄南下誓要一统华夏河山,苟延残喘的南明政权负隅顽抗,妄图延续汉家衣冠。

然而面对着如狼似虎的满洲铁骑,南明重臣史可法在扬州誓死抵抗,最终城破换来了血腥的“扬州十日”,数不清的无辜百姓倒在了满清的屠刀之下;而另一边驻守南京的钱谦益却投降了满清,最终使得南京全城百姓得以保全。

那么这两个人的做法究竟谁更加正确呢?今天我们就来深入的盘点一下!

  


一、首先错的一定是满清

看待这个问题,我们不能被表象所迷惑,百姓遭到屠杀并不能单纯的归结到“抵抗”和“不抵抗”的行为上,从根本上讲还是在于实施这一行为的人——满清!

为了到达震慑南明政权和其治下的百姓,满清采取了抵抗则屠城,投降则不杀的原则,这种为了维护自身统治而采取反人类的血腥镇压的手段必须应当遭到最强烈的批判和谴责。这是华夏历史上黑暗的一页,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二、史可法和钱谦益皆是南明政权的臣子

接下来我们要说的是两个人的身份问题,史可法和钱谦益皆是南明政权的臣子,那么他们两个都应该为南明政权恪守臣子的本份!

面对着清军的入侵,史可法宁死不屈浴血抗敌,他自身当然无愧于南明臣子的身份,这一点没有丝毫的疑问。那么钱谦益呢?看起来似乎是为了南京城内百姓的性命而投降,但是我们如果把事情延伸一下,是不是所有的南明官员都可以以“保护境内百姓生命”的理由向入侵者投降呢?

答案同样也是毫无疑问的,当然不可以!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你钱谦益身为大明的臣子,自然就应当为君王和国家尽忠,面对外敌入侵之时就应该拼死抵抗,这是一个臣子的本份!

所以,相较于史可法,钱谦益根本就没有尽到自己的本份!

  


三、钱谦益行为的实质

如前文所述,钱谦益既然没有尽到臣子的本份,那么他追求的是什么呢?其实就是自己的苟活!

为了自己活命,而开城投降,这是钱谦益行为的本质!只不过内心狡猾的他把自己的性命与整个南京城的百姓绑在了一起,这样一来就重重的增加了自己性命的砝码,使自己活命的机会大大的增加,同时又能够以“保护城内百姓的生命”为理由,将自己投降叛国的行为加以美化。

所以,绝大多数的汉奸、卖国贼都有一套冠冕堂皇的借口,汪精卫也曾经以“曲线救国”为理由投降日本人,我们不能被其行为的借口而迷惑!钱谦益本质上就是个为了自己活命而出卖国家的叛徒!

  


四、钱谦益的行为什么时候才是合理的呢?

既然钱谦益的行为已经被我们彻底否定,那么投降就一定是错的了吗?不!实际上历史上已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先例:合川钓鱼城!

钓鱼城前后抵抗蒙古侵略三十多年,直到整个南宋政权彻底灭亡,最终以保留全城军民性命为条件开城投降!当时整个华夏已经被元帝国所统治,继续以一座城池负隅顽抗没有任何意义,反而是保住全城军民的性命在这个时候才是重中之重,所以没有人会说他们是叛徒!所以,投降必须要有意义!

而钱谦益所处的时期明显不符合这个标准,当时的南明政权与满清划江而治,但就说南明北方四镇兵力就超过四十万,实际上满清和南明双方都具备争夺天下的实力。那么这个时候,钱谦益的投降,不是卖国又是什么呢?

/来源于网络

/华夏问长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