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玉波| 我家的大铁锅

 新用户21671hit 2021-01-27

    《舌尖上的中国》(第3季)一播出,山东章丘大铁锅火遍中国大地。其实,我们小时候,家家都有一口或几口大铁锅。我们怀念的“小时候的味道”,我们最喜欢的“妈妈的味道”,就是从这口大锅里飘出来的!

    大铁锅,能蒸能炒,能煮能炖,能炸能贴,一锅多用,特别是寒冷的冬天,一家人围着锅台吃饭,烟火氤氲,热气腾腾,其乐融融。

    大铁锅,很重要。农村人起纠纷的时候,最厉害的一招就是“去砸了你家的锅”——意味着让人家吃不上饭!而家人支持儿女上学、创业时也常说,“就是砸锅卖铁也供应你”——意味着破釜沉舟,全力以赴,豁上老命!

    我家由于人口多,足足十几口人,因此我家的锅也大,号称八印大锅,直径足足一米多,锅深也有50多厘米。

    农村给铁锅的尺寸定义很有趣,称为“印”,但何为“一印”,以什么做计量标准,却没有官方认可的说法,想来是人们约定成俗的计量单位。锅的印数是指锅的直径,根据我家大锅的尺寸推算的话,一“印”大约10厘米左右,也就是成人一个横掌的尺寸。一般来说,农家每户有两个锅,一个2-5印的小铁锅,用于平时的炒菜,还有一个就是5-8印的大锅,用于蒸饭烧汤,可供十几人食用。

    在农村,一口好铁锅能用几十年,直到用的锅底漏了,才更换新的。在我记忆里,那口八印大锅陪伴了我们十几年。

    铁锅是生铁铸造,很脆,不怕烧,但怕敲打。刚买来的新铁锅为亮银色,一抹一手银色的锈。新锅用前要先开锅保养,而后才能用。开锅时,先用热水洗净锅身,擦干,然后用小火慢慢烘干。将一块生肥猪肉,从锅底以螺旋方式画圈,不停擦拭锅壁,使猪油均匀涂满整个锅面。随着猪油慢慢融化,锅内杂质渐渐洗出来,猪油变成黑色。然后将锅移离灶火,倒去黑猪油,擦干净,再用热水净锅揩干,再置锅于灶火上,再重复一次,直至生肥肉不再变黑,开锅养护即大功告成。开锅后,铁锅会越用越黑,越用越亮,不易生锈。记得那时每当吃完饭,母亲就立即刷好锅,擦净水,有时候还用油塔拉擦一层油,确保铁锅不生锈。

    小时候穷,吃的多是粗粮素菜。大铁锅隔三差五就要蒸窝头、蒸面子、贴饼子。玉米面的窝头、饼子,黄黄的;地瓜干面的面子,黑里透着亮!一般是大锅下面炖上白菜或萝卜,篦子上面蒸上窝头。一人一碗大锅菜,一人一个大窝头,吃的也挺香!

    改善生活的时候,母亲会烧豆腐汤。秋后,新收了大豆,家家就磨豆浆,烧豆腐汤,再剁上一些青菜,我能喝上几大碗。最喜上面那层凝固的豆皮,和烧糊了的锅渣,由于我小,就都成了我的。

    烧油水也是改善生活的一种。大铁锅烧热,用一点猪油加葱花爆香,再放上一点油脂渣,抓上一把粗盐,烧一大锅水,芳香四溢,令人极有食欲。

    难忘的是秋冬季节。收了玉米、大豆,刨了地瓜、花生,我家的大锅就今天煮玉米、豆夹,明天煮地瓜、花生。特别是霜降过后,地瓜更加香甜。此时大锅煮地瓜,会出一层地瓜油。用地瓜油泡上一大碗捣烂的地瓜,又甜又糯!现在想起来,还是那么香甜!

    秋天,收了白菜萝卜,母亲也会给我们蒸上一锅萝卜粉条或者白菜粉条的粗面包子。最让人难忘的还是过年,年景再不好,父母也会想方设法让家人吃顿肉。

    旧历年临近,父亲会早早的买上一个猪头,再买一套猪下水。过了腊月二十三,父亲先是烧上一大锅豆浆,做几扇子豆腐,让你敞开了吃。而后就是炖上一铁锅猪头肉、猪下水,也让你放开了吃。记得有一年,我就吃顶了肚子,见了猪肉就反胃!

    大铁锅,农家菜,酸甜苦辣都尝尽;

    大铁锅,妈妈味,十年百年思无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