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教育标准化系统中存在着标准制定“无序化”、标准体系“自然化”、标准落实“随意化”以及标准监督“缺失化”等现象,这反映了教育标准系统机制“不顺”、运行“不畅”、效率“不高”等深层次问题。新形势下的教育标准化又该如何正确执行和认知“教育标准化”呢? 教育是否需要标准化?标准化是测量学生学业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
标准化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标准化加快了学生成为“社会人”的进程
教育需要什么样的标准化?教育需要标准化,但标准化未必成为支配教育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也并非单纯是为了迎合社会标准化的需要。因为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性和规律,违背教育规律不是我们需要的。所以,标准化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教育中的标准化应该有所侧重。
而且,随着“教育部关于完善教育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颁布,也表明了:进入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教育标准的重要性愈益凸显。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引导我国教育总体水平逐步进入世界前列,必须增强标准意识和标准观念,形成按标准办事的习惯,提升运用标准的能力和水平,形成可观察、可量化、可比较、可评估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标准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由此可见,标准化问题不是标准化本身的问题,而是人们如何对待标准化的问题。教育活动及对象的特殊性警示我们,教育不能“唯标准化”,而是要立足于教育的本真,实现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 |
|
来自: 王先生的内容 > 《ADOBE国际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