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咖说:肺癌肝转移该怎么治?

 盛诺一家 2021-01-28

在晚期肺癌中,肝脏属于常见转移器官之一。其转移路径是由原发性肺癌的癌细胞脱落,后经血液循环系统落地肝脏,形成单个或者多发转移灶。

由于肝脏这个器官具有强大的代偿性,因此在肝转移病灶比较小的时候,患者往往没有办法通过体感变化察觉到异常,血液检查中肝脏的各项指标也可能变化并不明显(还可能和药物治疗引起的肝脏指标异常混淆)。

但当肿瘤对肝脏的侵害到达一定程度后,患者可能出现肝区持续性的胀痛、黄疸等问题,消化功能也会大幅下降,出现消瘦、食欲严重下降等问题。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根基,因此肝脏的健康也是癌症患者药物治疗的保障。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听听,国际肺癌大咖关于肺癌肝转移的一些观点


专家介绍:


Christopher (Jerry) G. Azzoli
美国临床肿瘤协会(ASCO)临床实践指南委员会前主席;自2003年起一直担任肺癌治疗指南的主要作者或共同作者

一、整体治疗思路

 
Azzoli博士表示,肝脏是人体极其重要的器官,因此肺癌肝转移的问题非常重要。如果肝脏无法工作,人就会陷入昏迷,继而死于肝衰竭

因此,必须使用可靠的药物疗法来控制肝转移病灶。但目前,还没有特定的药物专门针对肺癌肝转移。
 
不过,能够很好治疗肺癌的药物,能够在使用后抵达人体各个部位(不包括脑),当然也会进入肝脏发挥作用。如果一个药物方案无效或出现耐药,那么应当给患者尝试其他的肺癌药物。
 
患者的主治医生应当在患者的全病程非常清楚是否存在肝脏转移病灶,并通过定期血液检查来监测肝脏的健康状况。

二、抗血管生成+免疫治疗的崛起


在晚期肝细胞癌的治疗方案中,抗血管生成药物一直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比如索拉菲尼(sorafenib)、乐伐替尼(lenvatinib),这些药物通过抑制血管生成,可以延缓肿瘤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

在肺癌治疗领域,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应用也很常见,比如贝伐单抗、安罗替尼等。
 
近年来,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使用人群的大幅增加,免疫治疗联合化疗以及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研究也越来越多。2019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III期随机临床研究IMpower150结果显示,阿替利珠单抗(一款PD-L1药物)+化疗(卡铂+紫杉醇)+贝伐单抗的联合治疗方案,治疗无EGFR/ALK突变的非鳞非小细胞肺癌肝转移患者的中位OS为13.3个月(95%CI 11.6~NE),无进展生存期(PFS)为8.2个月。


而据《中国肺癌杂志》上刊登的非小细胞肺癌肝转移患者生存时间显示,非小细胞肺癌肝转移的中位生存期仅约为4个月。

由此可见,抗血管生成+免疫治疗,或许在未来,能够成为肺癌肝转移的更优方案。
 

参考来源:
1、Reck M,et al. Lancet Respir Med. 2019 May;7(5):387-401.
2、吴炳群, 等. 不同转移部位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比较[J]. 中国肺癌杂志, 2019, 22(02):55-60.

如果觉得有用,就给小编点个“在看”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