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脾安胃汤治胃脘痛

 柴桂苓 2021-01-28

党参12g,蒲公英15g,白术、半夏、陈皮、茯苓各10g,黄连、苏叶、甘草各6g,砂仁3g

主治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所致的胃脘痛。症见胃脘痞胀疼痛,食后尤甚,嗳气时作,口苦口腻,食纳减少,大便溏薄,舌质正常或微红、舌苔腻或黄腻、脉象弦细。中医辩证属脾胃气虚,纳运失常,湿热阻滞,虚中挟实,寒热错杂者。

痞满胀闷甚者,加厚朴6~10g,大腹皮10~15g; 疼痛明显者,加川贝母10g,延胡索10~15g; 嗳气甚者,加代赭石15g,旋复花(布包)10g; 反酸者,加吴茱萸3g,海螵蛸15g,或去黄连加左金丸6g; 口苦而干、舌红者,加栀子6~10g,重用蒲公英。

患者,男,47岁,1991年3月13日来诊。患胃病4年,经常发作,深以为苦。2年前作胃肠钡餐检查提示慢性胃炎,最近经纤维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此次发作已持续2周,现胃脘部撑阻不适,时而胀痛,约在餐后半小时逐渐加重,得嗳气或矢气可暂时缓解,大便微溏,面色少华,神疲倦怠,口苦口粘,舌质淡红、苔微黄而腻,脉弦细。证属脾胃虚弱,湿热阻滞,气机失畅、虚实夹杂。予健脾安胃汤加厚朴、川贝母,服5剂后,胃脘撑阻胀痛显著减轻,精神转佳,舌苔由黄变白。减黄连和川贝母用量,续服7剂,诸症基本消失,嘱其适寒温,调情志,慎饮食,以防病情反复。


慢性胃炎或十二指肠炎,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部痞满胀痛(或痞满不痛),食后尤为明显,其病机可概括为脾胃虚弱,纳运失常、湿热阻滞,气机不畅,虚实挟杂,寒热互见。治宜益气健脾,清热安胃,理气止痛。方中党参、白术、甘草益气健脾,以治其虚; 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 黄连为清热燥湿良药,现代研究证实,本品有广谱抗菌作用,而慢性胃炎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为幽门螺杆菌检查阳性,无论从辨证、辨病角度,皆为最佳选择,临证时可视湿热之轻重,斟酌其量; 黄连与半夏同用,前者苦寒泄热,后者辛开散结,构成辛开苦降,寒热并调之势,有消痞除胀之功; 蒲公英入脾胃二经,有清热健胃,消胀止痛之效,清代《外科证治全生集》载“本品灸脆存性,火酒送服,疗胃脘痛”,说明前人对蒲公英治疗胃脘痛早有认识,近贤章次公先生治疗胃溃疡,凡具有小建中汤证者,恒以此汤加蒲公英30g,疗效甚佳。近年来。关于蒲公英治疗胃炎、胃溃疡的报道,亦屡见不鲜。陈皮、苏叶和胃降逆,理气止痛; 砂仁行气健胃,芳香化湿,茯苓与参、术、草同用,可增强其益气健脾作用,与半夏、砂仁相伍,一者渗湿,一者燥湿,一者化湿,能增强全方祛湿作用,湿去则热无以附,湿去热清则中焦气机畅通,痞满胀痛诸症亦可自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