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老中医治慢性胃炎经验

 循天园 2017-09-07

名老中医李振华治慢性胃炎经验

李振华,全国名老中医,教授,主任医师,临床擅治疑难杂病,晚年致力于脾胃病研究,疗效颇著。李老认为,慢性胃炎属于中医“胃脘痛”、“胃痞”等证范畴,临床多因饮食不节,嗜食生冷,损伤脾胃,中焦虚寒,以致脾不运化,胃失和降,气机郁滞而形成。故治疗脾胃阳虚证,不仅要温中健脾,还要注意疏肝、理气、和胃,才能达到治疗目的。李老据多年临床经验拟香砂温中汤治疗脾胃阳虚型“胃脘痛”疗效好。

香砂温中汤组成:党参12克,茯苓15克,白术、陈皮、半夏、厚朴、干姜、川芎各10克,木香(后下)6克,砂仁8克,丁香5克,炙甘草3克。

功效:益气健脾,温中和胃。

主治: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返流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等。症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遇冷加重,腹胀纳差,暖气泛吐清水,大便溏薄,倦怠乏力,神疲懒言,畏寒肢冷,形体消瘦,舌质淡,舌体胖大,苔薄白,脉沉细无力等,中医辨证属于脾胃气虚、阳虚者。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香砂温中汤即是根据枟时方歌括枠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而成。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气;陈皮、半夏、木香、砂仁、厚朴理气和胃;干姜、丁香温中和胃,助脾运化;配合川芎以行气活血。诸药合用,虚实兼顾,升降相协,顺脾胃之性,恰中病机。

加减:兼肝郁甚者加香附、乌药各10克;兼血瘀加丹参15克,元胡10克;湿盛泄泻者加苡仁30克,泽泻10克;湿阻呕恶者,加苍术10克,藿香15克;食滞不化者,加焦山楂、神曲、麦芽各12克;气虚甚者加黄芪15克。

病案举例:王某,男54岁,初诊。患者自述10年前因饮食不当致胃脘疼痛,10年来虽经中西药治疗,病情时轻时重,每因饮食失宜、清志不遂则症状加重。经胃镜检查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活检:胃粘膜萎缩性胃炎伴轻度肠上皮化生。症见胃脘隐痛,喜嗳喜按,遇冷痛甚,脘痛时连及两胁,腹胀纳差,肢倦乏力,大便溏薄,日行2~3次,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质淡,舌体胖大,边见齿痕,脉弦细。证属脾胃阳虚,兼肝郁气滞。治宜温中健脾,疏肝和胃。方用香砂温中汤加香附、乌药各10克,水煎分2次服。

二诊:上方服用18剂,胁痛消失,胃痛大减,饮食增加,仍便溏,日行2次。方中去香附、乌药,加苡仁30克,以增健脾祛湿之力。三诊:上方又服18剂,大便正常,胃痛消失,仍感身倦乏力,食后腹胀。方中去砂仁,加焦山楂、神曲、麦芽各12克,继服。上方前后共服3月余,精神饮食好,大便正常,诸症消失,面色红润,体重增加。后复查胃镜及胃粘膜活检,胃粘膜轻度浅表性炎症。

编后语:胃热型及阴虚型胃炎禁用本方。

名老中医宋孝志治慢性胃炎经验

宋孝志,全国名老中医,教授,对内、外、妇、儿科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运用经方治疗各种疑难顽症,用药精当,诊治准确。宋老曾拟砂半理中汤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此方是宋老积几十年临床经验升华出的一首有效方剂,组方严谨,用药精练,剂量轻微。此外,以调整药物用量来变换方剂的治疗重点,以及从五脏论治胃痛的新思路,均给后学有益的启示。

砂半理中汤组成:清半夏、制香附、高良姜、炒枳壳(或炒枳实)、砂仁(打碎)各9克。

功效:理气散寒,和胃止痛。

主治: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证属寒凝气滞者。临床以胃脘冷痛,喜湿喜按,泛酸暧气,或吐涎沫,脘腹胀满,痛引胁背或胸中,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沉迟或弦紧为特点。

用法:用砂锅加水至浸没药材,水面超出药材5厘米。砂仁打碎后下,每剂煎2次,分2次温服。每日1剂。服本方痛止后,可用5~10剂共研细末,温开水调服,每服6克,日1~2次,以巩固疗效。

加减:本方为治疗胃痛的基本方剂,临床可根据病情酌加药物。

肝胃痛证:见胃痛连胁,攻撑作痛,呃逆嗳气,苔多薄白,脉弦紧。治疗将香附加至12克为主药,余四味药量仍为9克。若日苦吐酸,为胆火较盛,加生栀子6~9克;胁痛较重者,可加川楝子9克。

脾胃痛证:见胃脘疼痛,脘腹胀满,神疲乏力,自少纳呆,舌苔白腻,脉缓或大,治疗将炒枳壳(或炒枳实)加至12克为主药,余四味药仍用9克。

肺胃痛证:见胃脘疼痛,肩背拘急,痰多咳嗽,动则气短,舌苔白腻,脉寸微关紧尺沉,治疗将清半夏加至12克为主药,余四味仍用9克。若兼大便干燥或不通,为大肠有热,可加大黄2克。

名老中医谢昌仁治慢性胃炎经验

谢昌仁,全国名老中医,谢老从医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急重症及内、妇科杂症。谢老曾拟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能明显改善痛、胀、嘈、热的临床症候。本方不养阴生津而化痰祛湿,并灵活加减,收效颇著。

加味黄连温胆汤组成:黄连2克,陈皮、枳实、竹茹各6克,姜半夏10克,茯苓12克,甘草3克。

功效:苦降辛通,化滞和中。

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窦炎,属痰热中困、胃失和降,症见胃脘胀痛,烦热口苦,舌苔黄腻,脉滑数者。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加减:(1)肝郁化火,嘈杂泛酸加吴萸;(2)胃酸少加吴萸、白芍;(3)脘胀痞满加全瓜蒌;(4)肝胃不和,痛及胁肋加柴胡、白芍;(5)酸多加乌贼骨、大贝;(6)痛甚加元胡、川楝子、白芍;(7)伴失眠者加首乌藤、合欢皮;(8)胃脘灼热重用黄连3克,加青木香、蒲公英;(9)胃阴不足加沙参、麦冬、石斛;(10)便秘者加瓜蒌仁、火麻仁、郁李仁;(11)脘痞烦热加栀子、黄芩;(l2)久痛入络,夹瘀血证者加紫丹参、赤芍。

病案举例:徐某,女,40岁,工人。胃脘痛10年,近2个月加重,无论饥饱均感不适,嗳气但不泛酸,胃脘嘈杂灼热,多食尤甚。胃镜检查诊断: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苔薄黄、舌质红、脉细弦。乃热郁气滞,胃失和降,拟方苦降辛通,加味黄连温胆汤主之:炒黄连2克,淡吴萸1克,元胡、姜半夏各10克,甘草4克,竹茹、陈皮、枳壳各6克,蒲公英、茯苓各12克,青木香5克。服4剂。二诊:经治后,胃脘嘈杂胀痛明显减轻,纳食增加,嗳气不多,大便偏干,苔薄黄中剥。原方既效,续用前法。原方加火麻仁10克。服5剂。三诊:连服上药,诸症皆减,胃纳亦增,大便质软,日解1次。前法续进,原方去元胡,再服5剂后,病症基本消失,精神亦佳。

名老中医周仲瑛治慢性胃炎经验

周仲瑛,全国名老中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对中医内科和疑难急症造诣颇深,著述颇丰。周老自拟滋胃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或溃疡病并发慢性胃炎,本方为周老经验效方,为胃阴亏虚而设,但组方用药并不是只用甘寒养阴之品,而是酸甘配伍,冀酸得甘助而化阴,此乃本方妙处之一也。其二,肝胃同治。乌梅、白芍柔肝敛肝,玫瑰花、生麦芽舒肝理气,安抚风水,不敢犯土。其三,阴虚者络易滞,故于大队滋阴药中伍入玫瑰花、丹参和血畅血,有瘀能化,无瘀防生,寓“治未病”之意。

滋胃饮组成:乌梅肉6克,炒白芍、北沙参、大麦冬、金钗石斛、丹参、生麦芽各10克,炙鸡内金5克,炙甘草、玫瑰花各3克。

功效:滋养胃阴,舒肝柔肝。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或溃疡病并发慢性胃炎久治不愈、胃酸缺乏者。临床以胃脘隐隐作痛,烦渴思饮,口燥咽干,食少便秘,舌红少苔,脉细数为主症。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服。

加减:口渴甚,阴虚重者加生地10克;伴郁火,脘中烧灼热辣疼痛,痛势急迫,心中懊恼,口苦而燥,加黑山栀6克,黄连5克;舌苔厚腻而黄,呕恶频作,湿热留滞者,加黄连、厚朴、佛手各3克;津虚不能化气或气虚不能生津,津气两虚,兼见神疲气短、头昏、肢软、大便不畅或便溏者,加太子参、山药各10克。

病案举例:卜某,男,38岁。胃痛5~6年,时时发作,此次发作持续两周不已。上腹脘部疼痛,痛势烧灼如辣,有压痛,自觉痞闷胀重,进食不多,食后撑阻不适,口干欲饮,头昏、舌质光红中裂,无苔、脉细。是属胃阴耗伤,胃失儒润,而致纳运不健,胃气失和。治予酸甘化阴,调和胃气。滋胃饮加减,处方:生地、麦冬各12克,山楂、白芍各10克,乌梅肉5克,玫瑰花3克,每日1剂,分早晚煎服。服药3剂,脘痛灼热痞胀等症均止,舌苔新生,唯胃脘部微有闷感,原方再服3剂,症状消失。

作者:朱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