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祥正:李白转世,恃才傲物

 林歌作品 2021-01-29

文/林歌


林歌,80后,文学爱好者,旅游规划师。行遍千山万水,写过四海八荒。新浪微博@林歌,公众号:握刀听雨堂

代表作:武侠系列《银月洗剑传奇》《刺世嫉邪赋》《凤凰东南飞》《光明皇帝》,青春系列《南塘》《一场游戏》《一个地方,两个姑娘》,两京系列《长安古意》《东京梦华》,诗集《江湖故句》等,计1000万字。

姓名:郭祥正
时间:1035-1113年
籍贯:当涂(今安徽当涂县)人
绰号:谢公山人、醉吟先生
典故:李白后身
专辑:《青山集》30卷
代表作:《金山行》
名言:鸟飞不尽暮天碧,渔歌忽断芦花风
社会履历:
十八岁,进士及第,授秘书阁校理。
三十八岁,太子中舍。
四十岁,任殿中丞,参与编修三司条例官章惇“开梅山”。
五十三岁,端州知州。
五十四岁,回乡隐居,达二十四年。
七十八岁,卒。
 
郭祥正,字功甫,据说他的母亲梦见李白而生了他。
他自幼就有诗名,一生写诗1400余首,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所著30卷《青山集》中,以李白诗的韵脚写的就有四十一首。
宋仁宗至和元年冬天,十九岁的郭正祥前往拜访时任国子监直讲的梅尧臣,将自己的诗作呈梅尧臣审阅。
梅尧臣阅后惊叹道:“天才如此,真太白后生也!”
两人谈得颇为投机,同游采石矶。
畅谈之间,梅尧臣谈起自己知道欧阳修刚刚写了一首《庐山高》,却不知道诗的内容。
这是一首古骚体诗,长达三百余字,气势磅礴,流动潇洒,句式长短错落,变化多端,音韵亢坠顿挫,嘹亮激越。
郭祥正不仅随口背了出来,而且表情达意,绘形传神,曲尽其妙,恰到好处地把欧阳修诗内在的意境情韵,抒发得酣畅淋漓。
梅尧臣听了,禁不住击掌叫绝:“让我再学作诗三十年,我也不能写出这诗中的一句!”
郭功甫见梅尧臣如此激动,又从头朗诵了一遍。
梅尧臣这次听了,更觉心醉神迷,立即叫人拿过酒来,请郭祥正痛饮,然后请他再诵。
郭祥正竟一连朗诵了十几遍。
第二天,梅尧臣便写了一首诗,来表达他当时的感受,说“一诵《庐山高》,万景不得藏”“设令古画师,极意未能详。”
郭功甫朗诵欧阳修《庐山高》诗,令梅尧臣如此激动,不是偶然的。
因为欧阳修诗那种狂放俊逸、散漫不羁的诗风,就深受李白诗影响。
而郭功甫朗诵李白诗时所体现出的那种诗人气质,也给梅尧臣留下了深刻印象。
后来,梅尧臣便又写了《采石月赠郭功甫》诗,表达推崇之意:
采石月下访谪仙,夜披锦袍坐钓船。
醉中爱月江底悬,以手弄月身翻然。
不应暴落饥蛟涎,便当骑鲸上青天。
青山有冢人谩传,却来人间知几年。
在昔熟识汾阳王,纳官贳死义难忘。
今观郭裔奇俊郎,眉目真似攻文章。
死生往复犹康庄,树穴探环知姓羊。
传说李白在当涂时,因醉酒入水,欲抱月同归,而死于江中。
人们说李白是骑鲸上青天了。
梅尧臣这首诗的前半,就是用的这个传说。
诗的后半说,当年李白结识了汾阳王郭子仪,后来李白参加李璘幕府,获罪下狱,郭子仪以辞官为李白赎罪,李白得以免死,改流放夜郎。
梅尧臣称赞郭祥正是郭子仪的杰出后裔,又借用西晋羊祜的故事,称赞他是李白转世。
这两个典故,用得都很自然亲切。
梅尧臣这首诗,正是他那句称赞郭功甫“天才如此,真太白后身”的诗化。
郭祥正不仅诗风近似李白,在为人方面也在逐步朝着李白靠近。
他常常高谈阔论,针砭时弊,多次上疏宋神宗,陈述天下大计。
宋神宗觉得他的很多建议颇为新颖,便将奏章转给王安石,称其有才可以任用。
后来,王安石变法失败,被罢相后,寄寓金陵,郭祥正便多次前往拜访。
一天,郭功甫陪同王安石等人游金陵凤凰台。
众人提议步太白名篇《登金陵凤凰台》原韵,各写诗一首。
郭功甫不假思索,提笔就写成了《凤凰合次太白韵》:
高台不见凤凰游,浩浩长江入海流。
舞罢青娥同去国,战残白骨尚盈丘。
风摇落日吹行棹,湖拥新沙換故洲。
结绮临春无处觅,年年芳草向人愁。
古人作诗,常有彼此唱和的习惯。
和诗方式有多种,其中一种叫“步韵”,又称“次韵”,即用被和者原诗的原韵,不仅韵脚用字相同,而且顺序也必须一样。
还有一种常用方式是“依韵”,只要求用被和诗同一韵部的字,但不必要求用字相同。
郭祥正这首诗是“次韵”诗,使用李白原诗的字韵“流、丘、洲、愁而作。
此诗之诗境与原诗也同工之妙,可列入模仿者的高档仿制品。
郭祥正从此更是以李白的转世后身自居,为人开始自傲起来。
比如说,他前往拜访苏轼时,刚寒暄完,就从袖子里拿出自己一卷诗,高声朗诵起来。
一首接一首,竟然把整整卷诗朗诵完了。
然后,便问苏轼,这些诗可打几分?
苏轼淡淡地说,十分。
郭祥正没料到能得苏轼如此高的评价,不禁大喜过望,便问自己的诗好在何处?
苏轼风趣地说:“七分是读,三分是诗,加起来不正好十分?”
郭祥正听了这个评语,不禁满面羞惭。
郭祥正的诗,能得到梅尧臣、王安石和苏轼的称赞,说明他确实有些本事。
不幸的是,他在得到当时名家的称誉以后,有些飘飘然,真以为自己是李太白在世,便自恃才华,作文赋诗,往往率尔成章,毫无刻苦磨砺之功。
因此李白诗传诵千古,郭功甫及其诗作却鲜为人知。
郭祥正一生坎坷,到了晚年,看透了世态炎凉,回到家乡隐居。
而诗风也开始由豪壮而冲淡,比如《西村》:“远近皆僧刹,西村八九家。得鱼无卖处,沽酒入芦花。”
隐居期间,他将自家宅院命名为醉吟庵,自号醉吟先生,并作《醉吟先生传》,有“朝霞濯鲜于水上,夕风泛凉于木末,月魄在钩,莲香满船”之句,洋溢着江南水乡的气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