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谓憨山?——憨山大师传【连载(95)】

 潜真道人 2021-01-29
何谓憨山?(代序)

1第一标题

“憨”

  憨有痴呆的意思,又有天真、纯朴的意思。使用起来,语气比较亲切,没有太多的贬义。在下是北方人,从小经常被人称做“憨憨”“憨娃”,也经常用“憨憨”“憨娃”来称呼别人,是极常用的口语。有时是亲切中略含责备,有时干脆就是别致的赞许。

“憨山”

  

  这座山,本是山西省五台山——北台——东北方向的一座小山,山形奇秀。《广清凉传》中记载了一则神奇的传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率兵来五台山游猎礼佛,文殊菩萨变化成一位梵僧模样,拜见皇帝,要求赐给他一个“坐具”大的地方,以供修行。拓跋宏不知是计,便爽快地答应了。文殊菩萨于是运用神通,张开坐具,足足覆盖了五台山区方圆五百里的地区。拓跋宏金口玉言,不好反悔,又因为亲眼看见了菩萨的神通变化,心生钦敬,便心甘情愿、心悦诚服地上了这个当,打马便走,把圣地让给了菩萨。就在他跃马奔驰的时候,忽然听见身后有笨重急促的挪动声,好像跟来了什么大东西,回头一看,是座小山,正跟着皇帝跑哪!拓跋宏又惊又喜,道:“你这座山真憨啊!跟着我干什么?我已经把你送给文殊菩萨了!”小山听见此话,知道皇帝真的是不要它了,便停下来留在了北台。因为这个缘故,后人给它起名“憨山”。

  这种类型的传说故事,其实有好多。六祖惠能占曹溪,地藏王菩萨占九华山,乃至红毛国占澳门,差不多都是用了这种变魔术的小手段。姑妄言之,姑妄听之,也不必计较它们是谁跟谁学的,也不必计较谁真谁假,总之是个有趣的传说故事罢了。

  但这则“憨山”得名的小故事,却有它的特别之处。“憨”的里头,体现了一个“忠”字。这座傻乎乎的小山,未必不喜欢文殊菩萨,未必不喜欢佛教,但是顾恋旧主,依依不舍,想跟着皇帝跑。——从这个故事的内涵,我们或许可以窥见憨山老人起别号时的内心动机。

“憨山老人”

  憨山老人(1546~1623),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俗姓蔡,乳名大美,又名和尚,是明朝金陵府全椒县人(今属安徽省)。在南京大报恩寺出家,法名德清,字澄印。法名是师父给起的,字却是自己起的。当时也有个缘由,他读了唐朝高僧“清凉国师”澄观的著作《华严玄谈》,非常仰慕“海印森罗常住”的奇妙境界和澄观大师的为人,所以给自己起了个“澄印”的表字。

  多年以后,他拿着一本《清凉传》游览五台山,根据书本的记载,一一寻访古迹。他对《广清凉传》中记载的“憨山”故事最感兴趣,到北台后,专门请当地僧人为他指示“憨山”的所在,凝望了许久,心里默默地把“憨山”二字定为他的别号。又过了几年,他出了大名,成了举国仰慕的高僧。为了逃名避世,他跑到山东崂山隐居,这才正式改号“憨山”。

  在以后许多年中,他著书立说,弘扬佛法,交际宾朋,乃至遭遇风波,充军岭南,一向使用的都是“憨山”这个号,逃名不成,反成大名。知交遍天下,都以“憨山老人”尊之。


【图片来自网络】

我为什么喜欢“憨山老人”?

  

  人都有自己的习气,有兴趣,有爱好,有偶像。

  小时候,喜欢黄继光、邱少云、董存瑞等战斗英雄,以及新中国的著名领导人、著名将帅等。

  读了《西游记》,喜欢孙悟空;读了《三国演义》,喜欢诸葛亮;读了《水浒传》,喜欢武松、鲁智深、林冲;听评书《杨家将》,喜欢杨六郎;听评书《岳飞传》,喜欢岳飞;听评书《隋唐演义》,喜欢秦琼。……

  后来读科学家的故事,喜欢张衡、华陀、张仲景、沈括、李时珍、蔡伦、郭守敬、僧一行……乃至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迦利略、布鲁诺……

  然后是喜欢诗人、文豪、艺术家、学者,如李白、杜甫、颜真卿、王羲之、苏东坡、司马迁、吴道子、王维……

【作者(右)与堂主在运城永乐宫合影】

  用句简单的话说,就是佩服能人。至于佛门高僧,开始了解的并不太多。最佩服的要数唐三藏法师玄奘大师,后来知道有个东渡日本的鉴真和尚,有个测子午线的僧一行,有个写书法的怀素,有个和苏东坡开玩笑的佛印,有个不读书就能悟道的六祖惠能。但这些也就是泛泛的了解,并无深刻印象。

  前些年,非常喜欢苏曼殊的诗、画、小说,也非常喜欢他那种情僧糖僧革命僧的个人风范。还有就是弘一法师,喜欢他作的歌,喜欢他写的字,喜欢他的动人故事。

  以前并不知道明朝有个憨山老人。前几年,因为读《金刚经》,有位朋友赠送给我一个《金刚决疑》的电子文本,作者便是憨山老人。读了几遍,也不甚了了,只是记住了这位文笔很好的高僧。过了不久,在网上看到《憨山老人自序年谱实录》,下载了阅读,大感兴味,乃至反复阅读了许多遍。过上一阵子,就想再读一遍。这份《年谱实录》篇幅不长,文字很简练,是憨山老人晚年口述,由弟子们记录的。其中写到童年的趣事,母子的对话,修行悟道的细节,知己朋友的真情,人生经历的坎坷,许多内容都是从前未曾领略过的。读这份《年谱实录》,既增加了我信仰佛教的决心,也使我由衷崇拜、喜欢这位憨山老人。

  网上可以搜索到许多关于憨山老人的资料,有他的著作,有他的传说故事,还有一些佛教界内外人士撰写的论文等等。

  而使我更加仰慕憨山为人的,却是两则神秘的传说。忘了是在哪篇文章中由哪位人士说过,憨山老人本是宋朝大文豪苏东坡转世。而另一位我尊敬的现代佛门高僧虚云老人,也有传说是憨山转世。转世之说,藏传佛教现在还有,神秘莫测,但一般认为,这只是藏传佛教中活佛的传承办法。佛教中所说的六道轮回三世因果,一般信仰现代科学的人士都不承认它,但现代科学着实也没有办法确凿地论证肯定或者否定这些事情。

  假如有科学办法证明,憨山确是苏东坡转世,虚云确是憨山转世,那么这件事也就没有神秘感可言,也就没有那么多令人遐想的魅力了。正因为不能确定,似是而非,像个不可解的谜团,它才让人挂在心里放不下。

  为什么拉扯这些不着边际的事情呢?因为憨山的“前世”是苏东坡,而不是别人。苏东坡是位魅力四射的大文豪,他的诗文,他的书法,他的政绩,他的遭遇,他的诙谐,他的达观,乃至他的无奈,都变成了绮丽的光芒和强大的磁力,照耀、吸引着无数的后人。在他去世许多年后,佛门中出现了一位他的“后身”,虽然不一定是真的,但这是多么奇妙的事情啊!

  仔细阅读《憨山老人梦游集》,也能发现许多奇妙的巧合。他的文章,能体现出一种东坡风格,奇逸、瑰丽、诙谐;他的书法,也近于东坡;他博得太后赏识以及发配岭南的遭际,也与东坡相似;他的热心公益,好管闲事,坦白直率,矜然自得,也与东坡有些相似。

  从佛教教义来说,自身相是“四大假合”,自心相是“六尘缘影”,俱都空无所得。东坡的身体,早化为泥土,还归四大,又滋养别的什么众生去了。东坡的精神,留在他的著作中,后世读者从中阅读汲取,化为己有,从而产生一种相似性,是很正常的事,这也可算是“转世”的一种吧。而佛教中所说的“业力”“神识”,由苏东坡而传承到憨山或者别的什么人身上,因无确凿证据,姑且援引秦丞相一句,“莫许有”吧!

  我承认,自己仰慕、崇拜、喜欢苏东坡和憨山,是出于自己的习气和妄想,但这也是所谓的“因缘”啊。今天借此因缘,将憨山老人的一生行迹,剖析、介绍、推荐给诸君,聊作茶余饭后遣兴的谈资,或者也能有所启发,因此接近、信仰佛教。如果实无兴趣,大可一笑置之。

  记载中有种种神异之事,与现代科学说法颇有不合,这里也不避忌。信之者可以当作宗教感应,不信者可以当作荒诞神话,这就叫:

  水中捉月岂非月,

  雾里看花也是花。

  折柳一声人欲老,

  玉笛何处不思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