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宫惊变:汉和帝倒窦夺权始末

 泥土清香 2021-01-30

原创 敖让 资治通鉴读史悟道 2020-06-02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和皇帝 永元四年 公元92年
窦氏父子兄弟并为卿、校,充满朝廷,穰侯邓叠、叠弟步兵校尉磊及母元、宪女婿射声校尉郭举、举父长乐少府璜共相交结;元、举并出入禁中,举得幸太后,遂共图为杀害,帝阴知其谋。
是时,宪兄弟专权,帝与内外臣僚莫由亲接,所与居者阉宦而已。帝以朝臣上下莫不附宪,独中常侍钩盾令郑众,谨敏有心几,不事豪党,遂与众定议诛宪,以宪在外,虑其为乱,忍而未发。
会宪与邓叠皆还京师。时清河王庆,恩遇尤渥,常入省宿止;帝将发其谋,欲得《外戚传》,惧左右,不敢使,令庆私从千乘王求,夜,独内之;又令庆传语郑众,求索故事。
庚申,帝幸北宫,诏执金吾、五校尉勒兵屯卫南、北宫,闭城门,收捕郭璜、郭举、邓叠、邓磊,皆下狱死。
遣谒者仆射收宪大将军印绶,更封为冠军侯,与笃、景、瑰皆就国。帝以太后故,不欲名诛宪,为选严能相督察之。宪、笃、景到国,皆迫令自杀。
【译文】窦氏父子兄弟同为文武高官,遍布朝廷,穰侯邓叠,邓叠的弟弟步兵校尉邓磊,母亲元、窦宪的女婿射声校尉郭举、郭举的父亲长乐少府郭璜等人互相勾结;其中元、郭举二人可以随时出入宫廷,而郭举又得到窦太后的宠幸,他们便一起谋划杀害和帝。皇帝暗中了解到他们的阴谋。
当时,窦宪兄弟大权在握,皇帝和朝廷内外大臣无法亲自接触,朝夕相处的只有宦官。皇帝认为朝廷大小官员无不依附窦宪,唯独中常侍、钩盾令郑众谨慎机警而有心计,不谄事窦氏集团,便同他密谋诛杀窦宪。由于窦宪出征在外,怕他兴兵作乱,所以忍而不发。
恰在此时,窦宪和邓叠等人全都回京了。当时清河王刘庆特别受到和帝的恩遇,经常出入宫廷,有时还留下住宿;皇帝动手之前,想找《汉书·外戚传》一阅,以借鉴前例,但皇帝怀疑左右随从,不敢叫他们去找,便命刘庆私下向千乘王刘伉借阅。那天夜里,刘庆揣着书进入皇宫;和帝又命刘庆传话郑众,让他收集皇帝诛杀舅父的先例。
六月二十三日,皇帝临幸北宫,诏令执金吾、北军五校领军备战,分别驻守南、北宫,关闭城门,逮捕郭璜、郭举、邓叠、邓磊,将他们全部下狱处死。
并派谒者仆射收回窦宪的大将军印绶,将他改封为冠军侯,同窦笃、窦景、镶一道,各自遣返回封国。
皇帝因窦太后的缘故,不想正式处决窦宪,而为他选派严苛干练的国相进行监督。窦宪、窦笃、窦景到达封国以后,全都都迫自杀了。
【解析】汉和帝刘肇倒窦的这年,13岁,权倾朝野的窦家,不可一世的窦宪,就这样被13岁的汉和帝,靠着一本《汉书·外戚传》,一日之间打倒了,看起来非常容易,只是趁着窦党聚集京城时候一网打尽,但实际上远没有这么容易,恰恰非常难。
现在我们来复盘一下,汉和帝是怎么打倒窦家的。
一、出其不意
初,梁贵人既死,宫省事秘,莫有知帝为梁氏出者。舞阴公主子梁扈遣从兄奏记三府,以为“汉家旧典,崇贵母氏,而梁贵人亲育圣躬,不蒙尊号,求得申议。”
太尉张醫言状,帝感恸良久,曰:“于君意若何?”醫请追上尊号,存录诸舅,帝从之。
这段材料是和帝倒窦后关于梁家的记载。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和帝的身世是宫廷绝密,说明了在倒窦之前,窦家一直以为和帝是不知道自己的身世的。
而很显然,和帝是知道自己身世的,否则如何能向窦家动手?
我想和帝只是还不确定不愿意相信,但材料中这个时候,窦家已经开始筹划密谋杀害自己了,从而导致了和帝愈发的相信自己听到的传言,加以证实之后,便向窦家动手了。
关于汉和帝的身世问题,这两篇文章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可以移步:
没有选择的权力,选择的权利终将随风而去
以舅之名:政坛锦鲤是如何淹死的?
总的来说,和帝并非窦太后儿子,窦家与和帝本家梁家有灭族之仇。在倒窦的时候,双方是有信息差的。窦家自以为事情做隐秘,皇帝不会知道自己的身世。
然而他们玩火自焚了,9年前埋下的雷,终于爆了。事实上窦家并非没有危机意识,在材料中,窦家已经准备对皇帝动手,打算另立皇帝:
元、举并出入禁中,举得幸太后,遂共图为杀害,帝阴知其谋。
因为随着汉和帝一天天长大,越来越不好控制,迟早会知道自己的身世,所以窦家危机感越来越重。窦家为了继续掌握权力,已经在谋划杀害和帝,另立幼年皇帝了。
只是事以密成,以疏败。窦家玩政治显然没有13岁的汉和帝老成,窦家泄密了。汉和帝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先下手为强,提前诛灭了窦氏。可以说是被逼着做的,如果不做,汉和帝无异于等死,接下来的每一天都有可能见不到明天的太阳。
窦家的失败点之一就是轻敌。认为和帝只是一个13岁的孩子,没什么心机,不足为惧。岂料13岁的娃娃在汉书的加持下,夺权手段如此老练,这是窦家没有想到的。
二、提前布局
九月,庚申,以窦宪为大将军,中郎将刘尚为车骑将军,封宪武阳侯,食邑二万户;宪固辞封爵,诏许之。
这段材料是接着窦宪勒石燕然之后的。勒石燕然的情况移步:
玩概念讲故事?老祖宗早玩过了。概念夺权不是啥新鲜玩意。
此时的形势是太后临朝,所有的人事任命都是窦太后下的。所以窦太后的哥哥窦宪击败北匈奴以后,窦太后将自家哥哥提拔为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这没什么问题。
但是请注意,这段材料夹带了一些非同寻常的东西:
以窦宪为大将军,中郎将刘尚为车骑将军
任命中郎将刘尚为车骑将军,这很特别。首先是从中郎将提拔为车骑将军,这是越级提拔。汉制:大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将军。汉朝军队系统的排位是这样的。
所谓的中郎将不过是羽林军中的中级职务,在卫尉、执金吾手下有很多中郎将,比如说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等等。
中朗将的级别,大概就是在皇宫之中独立领导一支武装,类似于北军五校之中的任意一个。这样的级别,突然提升为车骑将军,车骑将军掌管着全国军力,如果没有骠骑将军,车骑将军排位仅次于大将军。
这个刘尚,在窦太后的命令下,从中郎将骤然越这么多级提拔为车骑将军,可见其亲信程度。
然而有意思的来了。车骑将军刘尚既然是窦家的亲信,但和帝倒窦以后大肆清算窦党,杀的杀、贬的贬,连太尉宋由都自杀了:
秋,七月,己丑,太尉宋由以窦氏党策免,自杀。
窦氏的崛起,和宋由的投靠有很大关系。宋由的事可以移步:在绝对权力领域,任何规则都是纸糊的。
此时唯独没有对刘尚进行清算。宋由都处理了,凭什么刘尚不处理?这正常吗?不正常啊。
这个刘尚是谁?刘尚是光武帝刘秀的孙子,汉明帝的亲弟弟,东平王刘苍的儿子。元和年间,汉章帝将东平国一分为二,刘苍长子刘强袭东平王爵,刘强的弟弟刘尚成为任城王。
后来窦家专权,刘尚投靠窦家,从中郎将一跃成为高贵的车骑将军。窦家倒台以后,所有窦党都被处理了,而刘尚不仅没被处理,还在任城王、车骑将军的位置上越做越好,任城王的爵位传了五世,传到东汉灭亡,直到末代任城王刘陀被曹丕封为崇德侯。
说了这么多我是想表达什么?皇族宗室卖身求荣投靠外戚,这尼玛吃里扒外哪个皇帝能忍?可和帝偏偏就忍了。这说明什么?和帝傻吗?明显不傻。
很明显,我们可以推测出,这个刘尚之所以投靠窦家,是和帝授意的,或者说是刘尚主动投靠窦家之后,与和帝接上线,经过了和帝允许的。
更大可能是第一种,如果是第二种,事情已经做了,万一和帝不同意,刘尚岂不是进退两难?所以更大可能是第一种。
从光武帝起,刘尚是第三代人,和章帝一个辈分,窦家之所以重用刘尚,就是看中了他在宗室的影响力,企图通过拉拢刘尚,以刘尚为触角渗透影响皇族宗室。
而和帝和刘尚打得算盘是将计就计,主动提供一些价值,占领宗室亲窦势力这个节点。因为如果不主动这么做,一定会有其他人这么做,到时候如果这个人是真的铁了心亲窦,那就被动了。
与其被动,不如先下手为强,安排一个自己人来卖自己。说白了刘尚就是汉和帝预埋的暗线,一般情况下不启用。
他的任务,就是满足窦氏的一切需求,尽量争取信任,然后在关键时候突然倒戈一击,给予窦家意想不到的致命打击。
这篇材料并没有涉及到刘尚。那么请问,刘尚在和帝倒窦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我想,刘尚担负着定海神针的作用,为什么北魏孝庄帝和汉和帝一样诛杀了权臣尔朱荣,随后就被余党冲进皇宫反杀?
《魏书·孝庄帝纪》:
永安三年十有二月甲辰,尔朱兆、尔朱度律自富平津上,率骑涉渡,以袭京城。事出仓卒,禁卫不守。
帝出云龙门。兆逼帝幸永宁佛寺,杀皇子,并杀司徒公、临淮王彧,左仆射、范阳王诲。
戊申,元晔大赦天下。尔朱度律自镇京师。
甲寅,尔朱兆迁帝于晋阳;甲子,崩于城内三级佛寺,时年二十四。中兴二年谥为武怀皇帝,太昌元年又谥孝庄皇帝,庙号敬宗。十一月,葬于静陵。
其实就是少了一根刘尚这样的定海神针。刘尚这样的二号人物,依靠平时的苦心经营,完全有能力在一号人物窦宪被诛杀后,稳定住军队。
所以说刘尚虽然没有出现,但这根提前布局的暗线才是重中之重,如果没有他,汉和帝的下场很可能和北魏孝庄帝没什么区别,就算杀了窦宪,也会随后被窦家余党冲进洛阳杀害。
三、关键人物
庚申,帝幸北宫,诏执金吾、五校尉勒兵屯卫南、北宫,闭城门,收捕郭璜、郭举、邓叠、邓磊,皆下狱死。
材料说得含糊不清,为啥会这样?我们来分析下。
首先是帝幸北宫,为什么在诏执金吾、五校尉勒兵屯卫南、北宫,闭城门之前,要加个帝幸北宫?史书惜字如金,绝没有多余的字。难道说这道命令只有在北宫才能下?
还真没错。北宫是什么地方?等等我去找个图。
这是东汉京城洛阳的平面图。北宫是什么地方?北宫是帝国的心脏。为什么说北宫是帝国的心脏?
搞政变,无非就是兵、粮、武器、命令。太仓就是粮仓、武库就是武器库、而窦太后就住在永安宫。只要把这四样控制住,把城门一关,洛阳城里我最大。
所以说,只要控制北宫,就控制住了三样,而想要控制住这三样,要的就是兵。
很显然,汉和帝不具备这个能力,帝至北宫,四个字包含心酸,说明了啥?说明和帝平时都是被排挤在南宫的,北宫被太后掌控着。
同时和帝面临着兵力不足的危险,身边可以信任的人很少,连找本《外戚传》都谨慎得很,生怕泄密。那么和帝是怎么控制北宫的?
我很难想象。唯一的可能就是秘密控制太后,进而胁迫窦太后命令执金吾、北军五校屯卫南北宫,关闭城门防止消息外泄,同时搜捕窦宪党羽:
诏执金吾、五校尉勒兵屯卫南、北宫,闭城门,收捕郭璜、郭举、邓叠、邓磊,皆下狱死。
为啥不同时搜捕窦宪?因为窦宪是窦太后的哥哥,汉和帝是利用宦官秘密控制太后,如果以窦太后的名义下达抓捕捕窦宪的命令,这样的命令是会被质疑的,从而得不到执行,最终导致谋划失败。
所以,为了得到执行,必须使得情形看起来是窦太后不满哥哥窦宪,要从窦宪手上夺权,想把戏做的真一点,就必须这样:
遣谒者仆射收宪大将军印绶,更封为冠军侯
看吧,党羽全死,而窦宪只是被收了印绶,遣返封国,还改封冠军侯,冠军侯是啥?这是霍去病的封号。和帝这个时候暧昧起来了,其实就是想误导所有人,让所有人以为是太后在幕后操作。
不光是执行抓捕的执金吾、北军五校以为这是窦家争权,恐怕连窦宪自己也误以为是有什么误会,导致窦太后撸了自己。
然而一旦党羽被杀,窦宪还没被遣返回封国,军中窦宪的党羽尽死,二把手刘尚趁着这个群龙无首的混乱时刻,就已经在外面整合军队了。
等到刘尚把军队梳理好,形势就发生了质的转变,到时候就算汉和帝这边露馅了,也不见得有性命之忧。因为此时里应外合,刘尚随时可以进行兵谏。
到了这个时候,城里被利用的窦系势力,最后也会在强大的压力下,不得不束手就擒,希望宽大处理了。退一步讲,就算和帝出了意外,在北宫被窦宪势力反扑,鱼死网破而死,和帝的政治目的也已经达到了,从战略上讲,就算死也赢了。
总的来说,和帝是逼不得已之下利用宦官走了一步险棋,我很难想象,和帝是怎么在禁卫森严的北宫,做到控制太后而不泄密的,也就是说,太后的所有随从包括羽林军全被控制起来了。
想象一下,如此巨大的压力下,和帝的这个宦官团队,要做到听指挥,能保密,打胜仗,是多么的不容易。
和帝不仅做到了,而且还成功的和刘尚里应外合,重新夺取权力,其领导力、布局能力、勇气与智慧,都由于英年早逝,而被历史掩盖了,后世的我们,只能凭着蛛丝马迹去追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