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浅的“诗”:不一样的味道

 兰博2000 2021-01-31

贾浅浅者,贾平凹之女也,文学院副教授,以及“诗人”。

第一次知道浅浅,是我领着学生们做2018年济宁市的语文中考题,现代文阅读是贾平凹《写给女儿的一封信》和浅浅的《读父亲信有感》。

贾平凹的信,正好是浅浅要出版她的第一部诗集,作为父亲,写给女儿的肺腑之言。比如:

我读了那些诗,觉得有意思,她说够不够发表水平,我说,就是够发表水平也不要发表,诗可以养人,不可以养家,安分过一般日子吧。(按:写着玩玩可以,但不要趟文坛这浑水,本本分分过自己的日子,就行了。)

她现在已经不小了,说起来有父女的名分,实际上我是我,她是她,她早不崇拜我,我也无法控制她,何况诗是她的,与我毫不相关。(按:她写的诗再不好,大家不要把账算我头上。)

培养和聚积能量是最重要的,万不可张狂轻佻,投机迎合,警惕概念化、形式化,更不能早早定格,形成硬壳。作家诗人是一生的事,长跑才开始,这时候两侧人说好说坏都不必太在心,要不断向前,无限向前。(按:老父亲的忠告,拳拳爱女之心。)

最后,我还要说:做好你的人,过好你的日子,然后你才是诗人。(按:认同!)

第二次听说浅浅,是在网络上,是关于浅浅的诗,几乎全是嘲讽。试看浅浅的诗:

中午下班回家

  阿姨说你娃厉害得很

  我问咋了

  她说:上午带她们出去玩

  一个将尿

  尿到人家办公室门口

  我喊了声“我的娘嗯”

  另一个见状

  也跟着把尿尿到办公室门口

  一边尿还一边说:

  你的两个娘都尿了

   ——《我的娘》

晴晴喊

  妹妹在我床上拉屎呢

  等我们跑去

  朗朗已经镇定自若地

  手捏一块屎

  从床上下来了

那样子像一个归来的王

——《朗朗》

不知道看到这样“诗”,大家有何感受。这几乎摧毁了我关于诗的全部观念,没有一点美感,而是恶心,抽搐,反胃。

后来,我在网上又搜索了浅浅的其他诗。如:

我己经没有闲情观山望月

只想日后托生虫羽

也像紫杉一样,向人世打个欠条

“地冷,人薄,我欠下的情诗

香槟与书稿,就让我永远欠着!”

像模像样了,但就像其他现代诗,读不懂,不知所云,毫无诗词特有的韵律节奏。这可能就是风格。但我估计人民群众不喜欢这样的风格。

孔子以“六经”教人,《诗》便是其中之一。中国诗歌滥觞于于《诗经》。

孔子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孔子说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中国人重诗教,以诗教化人心也。人有喜怒哀乐之情,发乎情,止乎礼义,诉诸诗歌,不偏不倚,而归之于正。

从《诗经》开始,虽朝代更迭,诗歌体裁屡有创新,但其内核没有变化。但好像近40年来,诗坛的天变了,延续2000年的诗教传统断了?

那些所谓的“诗”,简直就是精神呓语,不知所云。诗风颓废,幽闭,阻塞,没有活泼自然的感觉。毫无韵律节奏,是不是以为用回车键分分行就是诗了?

那些所谓的“诗”,眼里没有我们真实、热烈的生活,只是一群精神病人的自说自话,甚至如浅浅,把“屎”“尿”入诗,真恶心。光顾着描绘自己幽暗的内心,哪有天空和大地?而且还相互捧臭脚,抱团吹捧。

诗人们,请把你们的眼睛投向自己祖国和人民吧。哦,就像贾平凹说的,先做个好人,再做个诗人。

所以请你们自觉地和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吧,和中国的历史传统联系在一起吧。

诗歌体裁在随着时代变革。新文化运动之后,现代诗渐渐成了主流。毛主席也说:“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旧诗也可以写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为这种体裁束缚思想,又不易学。”虽然如此,学识深厚,也完全可以驾驭旧诗,如毛主席,纵观古今,毛主席在诗坛的地位,也是数得着的。

新诗也可以创出佳作。像《我的祖国》: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不要和我争论这是歌词,在我看来,这就是诗啊。自古诗和歌不分家,《诗经》、楚辞、汉乐府、词都是合乐可唱的)

写得多好啊!一片美好祥和,沁人心魄。情景交融,原来这就是上甘岭的志愿军将士,浴血奋战的原因,为祖国、为家乡、为亲人而战!

新诗、旧诗,只是体裁不同,都可以出佳作。

最后,浅浅啊,还是听爸爸的话吧,别再趟诗坛这浑水了,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别给爸爸丢人,这也是孝顺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