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有音乐的读书会

 阿里山图书馆 2021-01-31
Tchaikovsky: The Seasons, Op. 37a, TH 135 - 1. January: By the HearthValentina Lisitsa - Tchaikovsky: The Complete Solo Piano Works

一个有音乐的

读书会

图片
图片

送你一朵小红花

图片

“喻宇和朋友们的读书会”即将进入第五年。

这里给各位介绍一下读书会。

如果说这个读书会有什么特色的话,我觉得首先它是一个有音乐的读书会。好像现在线上读书会很多,我知道有樊登读书会,等等——呃,我只知道樊登——好吧,我承认我并没有太关心这个,但是内容跟音乐有关的,在咱们这个圈儿,我就知道我这个。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我本身是音乐学院的毕业生,当初办读书会的初衷其中有一个,希望把中文世界写音乐的好文字都读一遍。所以,读书会每年都会读一些音乐类的书。几年下来,这个目标实现了很多,我们读了大量跟音乐有关的书,印象特别深的有《音乐作品的想象博物馆》,木心《素履之往》(这是我为什么去年能小参与一下木心那个论战的原因),焦元溥《乐之本事》,杨燕迪《遗憾的聆听》,郑延益《春风风人》。这个阅读过程让我看到了远近高低各种招式的评论音乐的方式,很过瘾。

读书会第一年会员有二十多位,到去年第四年有八十多位。按规模,相当于高校里一个大型选修课了。人员构成特别丰富。据我的有限了解,这里有音乐学院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有音乐学专业的,作曲专业的,也有表演专业的;有高校教师,有中学教师,有小学教师,有博导,也有跟我一样既不博也不导的;有电视台的编导,有出版社的编辑,有公司白领,有保险公司的经理,有私人企业家,还有很多钢琴教师,以及像我这样的社会闲散人员……有人在中国的,也有人在美国的……这是我特别喜欢读书会的地方,各行各业的人因为“读书”这件事情汇集在一起,而这些不同在阅读时能带来很多不一样的视角和观点,相应的,能增加对每一本书的理解层次。

读书会和一个人读书有什么区别呢?我思考过这个问题,也经常以此跟读书会的朋友们探讨。我的答案是,读书会能让读书这件事情变得“更香”。当然,读书本身是一个人的事情,这是不会改变的,没人能代替你阅读的过程。但读书会能让读书这件事情变得更容易坚持,尤其是当你面对那些不太好读的书的时候。我从前一个人读书的体验,常常碰到一两个不好读的点就读不下去,再隔个几天就放下了。放下的感受并不好,我心里知道那是本很好的书,可就是很难坚持。读书会帮我克服了这个困难。我会想到有很多人跟我一起在读这本书,我不孤单,也不是独自面对困难。大家会在群里聊那些不太好读的点,以及值得读下去的价值。然后我们就接着读,再聊再读。这真的帮助我很多。如果不是读书会,我很难把《音乐作品的想象博物馆》、《从黎明到衰落》、《规训与惩罚》这些书从头到尾一字一句啃下来。这种书吧,很奇妙,一个人读真的很难,但能够读下来又无比满足。而在读书会里,不仅能读下来,还读得特别开心,因为每周还有人主讲。

读书会每周三晚上八点会有固定的活动时间。由一个人主讲,然后大家一起聊天讨论。每位朋友都可以申请主讲。我总是希望有更多的人主讲,但最终还是我讲的居多。对我而言,主讲就是挖掘出一本书的趣味和感受,然后跟所有的人分享和讨论。这个过程就是让读过的书沉淀、思考,散发香味的过程。有思考、有讨论,人与人的交流、碰撞,思维的发散,这些都是一个人读书所体会不到的,也就是所谓读书会的乐趣和价值吧。几年下来,读书会渐渐养成了非常愉快的交流和讨论氛围,成为我们这个读书会最珍贵的部分。

读书会每年都有奖励政策,这个政策每年都有调整。今年的政策是更加倾向于奖励那些平时发言积极、对读书会氛围形成贡献更多的朋友——我认为这是应该的。奖励的额度和数量都比较可观。当然,这个政策并不意味着我不珍视那些发言少的朋友。恰恰相反,我很珍视。头几年的时候,我总是希望所有人都能够多多的参与,多多的发言,我还会困惑,那些不发言的同学是不是不喜欢读书会?在跟很多的朋友交流过之后,很多人告诉我,她们很喜欢读书会,喜欢这里的氛围,也喜欢各种各样的讨论,只是她们读得不多或者就是不爱说话,所以发言很少,但是她们反复告诉我,她们真的很喜欢,每年都会参加……这样的交流让我释然很多。现在我总认为,只要朋友们能够享受读书会,享受这里的氛围和交流,就很好。当然,如果你能每年认真读几本书,经常在群里扯扯淡,会收获更大一些。

今年读书会的招募正在进行中。欢迎所有的朋友们。同时附上前几年读过的所有书目,供参考。

图片
图片

2021年读书会报名规则:

1、本读书会为收费群,本年度会费为1000元(下方扫码即可);

2、读书会报名时间为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1日;

3、读书会活动以微信群为基础展开,缴费即可私信入群;本年度活动时间从2021年3月1日至2022年3月1日;

4、奖励规则:a、年终评选日常参与读书会最积极的五位同学获得“参与小红花”称号和1000元奖金;b、读完年度所有书目并至少主讲一次的同学,获得1000元奖金。(奖项评选及解释权为喻老师个人所有)

图片

第一年书目:

第一本:黄飞立《上帝借我一把小提琴》;

第二本:焦元溥《乐之本事》;

两部电影:《沉静如海》;《音乐会》;

第三本:白先勇《台北人》;

第四本:科普兰《怎样欣赏音乐》;

第五本:傅雷《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第六本:加西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

第七本:肖斯塔科维奇《见证》;

第八本: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

第九本: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

第十本:魏因加特纳《论贝多芬交响曲的演出》;

第十一本:刘索拉《你别无选择》;

第十二本:尼采《悲剧的诞生》;

第十三本:木心《素履之往》;

第十四本:《蒙田随笔集》;

第十五本:乔治·奥威尔《一九八四》;

第十六本:《罗曼·罗兰音乐笔记》;

第十七本:《茨威格中短篇小说选》;

第十八本:杨燕迪《遗憾的聆听》;

第十九本:李娟《走夜路请放声歌唱》;

第二十本:加沃蒂《肖邦传》;

第二十一本:何兆武《上学记》;

第二十二本:郑延益《春风风人》;

第二十三本:《希腊棺材之谜》;

第二十四本:东野圭吾《白夜行》;

第二十五本:陈丹青《外国音乐在外国》;

第二十六本:《希腊神话》;

第二十七本:李娟《记一忘三二》;

第二十八本:《世说新语》。

第二年书目:

第一本:巴伦博伊姆《生活在音乐中》;

第二本:莫言《檀香刑》;

第三本:白先勇《纽约客》;

第四本:李敖《传统下的独白》;

第五本:柴可夫斯基与梅克夫人《我的音乐生活》;

第六本:乔斯坦·贾德《苏菲的世界》;

第七本:奥尔罕·帕慕克《纯真博物馆》;

第八本:李皖《锦瑟无端》;

第九本:阿城《威尼斯日记》;

第十本:保罗·亨利·朗《十九世纪西方音乐文化史》;

第十一本:莫泊桑《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

第十二本:刘鹗《老残游记》;

第十三本:张北海《侠隐》;

第十四本:保罗·亨利·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前半部分)

第十五本:蔡崇达《皮囊》;

第十六本: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第十七本:金庸《笑傲江湖》;

第十八本:罗曼·罗兰《追寻内心的旅程》;

第十九本:舒曼《舒曼论音乐与音乐家》

第二十本:福柯《规训与惩罚》;

第二十一本:阿城《棋王·树王·孩子王》;

第二十二本:辛丰年《辛丰年音乐笔记》。

第三年书目:

第一本:《柏辽兹回忆录》;

第二本:李娟《遥远的向日葵地》;

第三本:宗白华《美学散步》;

第四本:巴恩斯《时间的噪音》;

第五本:姚亚平《复调的产生》;

第六本:果麦选编《伟大的短篇小说》;

第七本:雅克·巴尔赞《从黎明到衰落》;

第八本:班宇《冬泳》;

第九本:茨威格《人类群星闪耀时》

第十本:冈田晓生《极简音乐史》

第十一本:《老舍散文选》

第十二本: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第四年书目:

第一本:罗曼·罗兰《名人传》;

第二本: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

第三本:鲁迅《朝花夕拾》;

第四本:叶嘉莹《古诗词课》;

第五本:孔飞力《叫魂》;

第六本: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第七本:莉迪亚·戈尔《音乐作品的想象博物馆》;

第八本:沈从文《湘行散记》;

第九本:《蒙田随笔》

第十本:郑执《仙症》

第十一本: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第十二本:霍华德·古多尔《音乐的故事》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