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部长的泪水

 cheneh630306 2021-01-31
青藏线老兵之家

青藏线上的军人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和特别能战斗”的三个特别精神。关注“青藏线老兵之家”分享我们曾经在军营中工作、学习、生活的一些回忆和我们今天与明天的成长经历。。。

部长的泪水

2003年春节前夕,为了完成2600多吨年货进藏任务,汽车部队运输骨干主动请缨,各汽车团成立了由团领导、机关干部组成的运送年货领导小组跟车上路,加强运输一线的领导力量。

由于青藏铁路施工,唐古拉山以北的五道梁、昆仑山口、沱沱河、唐古拉山等路段非常难走,每台车都要绕道走300多公里。车队行至西藏那曲和当雄境内时,天上飘起鹅毛大雪,柏油路半个小时就全部变成了冰雪路,军车挂着防护链仍举步维艰。官兵们从车上拿出铁镐、脸盆等工具刨出沙土铺在路面上,保证车队通行。经过十多天的风雪兼程,3个运输梯队终于赶在春节之前,将2600多吨年货完好无损地全部运送到了西藏边关。广大官兵冒着零下30度的严寒,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地完成进藏运输任务。青藏兵站部部长姬成录说到此时,掉下了眼泪。

鏖战150天

唐古拉泵站是管线最高,输油最关键的地段。输油管沿着白雪皑皑的唐古拉山北坡,一直爬上5231米的山巅,油全靠大功率的油泵压过去。可山上的奇寒却常常使油管冰堵。1982年冬季,唐古拉的输油管道又一次严重冰堵,全线被迫停输,严重威胁着泵站的设备安全。当时,团长包楚忠亲自带队上山抢修。他们没有先进的探测仪器,100多公里的冰堵线上,官兵们用最原始的方法,挖坑找冰堵点,11月的唐古拉,雪花飞舞,地冻得梆梆硬,一镐下去,只有一个小白点儿,面对艰难困苦,没有一人退缩,他们住在帐篷,吃在工地,一天苦干十三四个小时,经过150多天的连续奋战,硬是凭着顽强拼搏的精神,取得了排堵胜利。

艰难的一昼夜

1993年11月,运输进藏物资的某部汽车团八连车队被雪暴围困在风火山顶。当时狂风吼叫,雪片飘舞,气温降至零下40摄氏度,厚达1的积雪冻结成了坚冰,车队无法行走,为了把物资尽快运送到西藏边防人民手中。在连长的带领下,官兵们抄起铁锹、脸盆、饭碗铲雪开路,没有工具的就用手扒。连长陈有明胃病发作,疼痛难忍,一边吐酸水,一边挥锹铲雪,终于晕倒在雪地上。战士们把他抬进驾驶室,可刚苏醒过来,他又挣扎着抄起铁锹。有的战士手冻僵了拿不住铁锹,就把铁锹抱在怀里铲;有的战士脚冻伤了,就跪在地上扒;有的战士被狂风刮进雪窝,被人扒出来后又投入铲雪。经过一昼夜的搏斗,先后有21名官兵被冻伤,但他们终于打开一条通道,冲出了暴风雪的围困。

永冻层上“一团火”

在海拔5300多米的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上,有一位普普通通的战士,入伍后整整烧了10年锅炉。他加班的时间,相当于多干了3年工作;肩挑的煤炭,可以装满10节火车皮;节省的经费,足够200名战士1年的伙食费。

他,就是总后青藏兵站部唐古拉山兵站专业军士、一等功臣韩生峰。

1984年10月,韩生峰入伍来到了青藏高原。面对”六月飞雪七月冰,八月封山九月冬,一年四季刮大风”的戈壁冻土,韩生峰的心曾凉了半截。老一辈青藏线人的精神和光辉业绩感化了他。新训结束,他主动要求来到被生物学家划为“生命禁区”、被地质学家称为“永冻层”的唐古拉山,当一名锅炉工。从此,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像“老高原”那样,干出青藏线人的样子来。

由于人少,他经常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在唐古拉山上空手走路,就相当于在内陆负重50斤的劳动,可是他每天都要从100多米远的地方,挑回1000多斤煤,一天要工作13、4个小时。1989年改用柴油烧锅炉,他通过自学,成功地革新了锅炉管道循环结构,每年节约柴油十几吨,累计节省经费20余万元。

地图上的故事

再铁的硬汉也有血肉,再遥远的距离也割不断亲情。在当雄机务站一间办公室,我们趴在一张全国地图上寻找当雄在哪里,不想旁边一个战士伸手就指定:“在这儿。”再一细看,标志着当雄的那个地方已被磨损得快穿了。放眼整个地图,布满了一个个指印,“凡是有指印的地方,就是战士们的家乡。”旁边一个干部解释道。

————————————————

编辑:青藏线老兵之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