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幼儿园科研系列(2)||学前教育科研的任务与原则

 莫源秋论幼教 2021-02-01

学前教育科研的任务

学前教育科研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学前教育领域内存在或出现的理论问题、实践问题,揭示学前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学前教育实践。具体地说,它有以下几个方面:

㈠总结教育的历史经验

几千年保留下来的教育历史遗产十分丰富。历代的教育家,如我国古代的孔子、孟子,现代的陶行知、陈鹤琴;外国的柏拉图、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蒙台梭利等,他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需要我们去整理、分析,从中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为今天的教育发展服务。

㈡研究学前教育的现状

对学前教育现状的研究是学前教育科研的重点。凡是学前教育现实中存在的问题都可以作为学前教育科研的对象,大到学前教育的目的、功能,小到幼儿园教学方法的革新、学科具体问题的解决等。

㈢预测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

学前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是为未来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的活动。学前教育科研一定要有超前性,以便从理论的高度对实践进行具体指导,这就需要根据现实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情况来预测未来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使学前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㈣开展教育改革的实验

社会不断发展,学前教育必须适应这种发展,学前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通过教育改革的实验,可以探索学前教育改革的思路和途径,为学前教育改革提供科学的依据或理论,揭示学前教育活动中的客观规律,指导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㈤进行国内外学前教育比较研究

对不同国家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进行比较分析,  可以从中找出学前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发展趋势。比较的目的之一是汲取别国之长,为我国学前教育决策和学前教育改革提供借鉴。通过比较,也可以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前教育的共同规律和差异性,可以开阔视野,形成新的学前教育观念。

    二、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

在具体的教育研究中,研究对象往往是儿童,有些研究有可能会对被试的心身健康造成损害,会涉及一些伦理道德的问题,会消极地影响被试的学习和生活,有些则涉及被试的隐私。为了保证教育研究的顺利开展,研究者须严格遵守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

㈠充分尊重被试的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要充分尊重被试,为此我们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自愿的原则

被试有不参加研究的权力,有中途退出研究的权力,若被试是成人应直接征得本人同意,若被试是儿童应征得父母或老师的同意。

匿名的原则

被试有不署名的权力,研究者不能未经同意在研究报告中或在公开的场合披露被试的姓名。被试的姓名可以用号码来代表。

保密的原则

被试有要求研究者对测得的有关自己的数据资料保密的权力。研究者可用号码而不用姓名登记所有被试的资料,可在研究结束后销毁测验的原始材料,不将研究结果告诉未经被试同意的其他人。

⒋无害的原则

当研究给被试身心造成损害,被试有追究研究者责任的权力。研究者应在研究实施前向被试承诺,研究不会对被试身心造成不良影响,不会侵犯他们的隐私权,如有可能会影响被试的心身健康的话,应事先向被试说明利害关系,以及所采取的补救措施,研究者有责任去消除一切不良的后果。

㈡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又叫实事求是原则,是指教育科学研究应当从研究对象的本来面目出发,力求客观地认识研究对象,从客观事实中整理、探究出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力戒主观臆测、先入之见和不求甚解。

教育科研的目的在于探究教育的本质及其发展的规律。这种规律是不依人的意志而存在的客观实在和客观过程,它是教育本质所固有的,而不是人为赋予的。所以要揭示教育本质和规律,就必须尊重教育事实,从教育活动的本来面目出发。由于任何经验、能力、性格及心理状态等主观因素总是要影响着其探究活动,任何科学结论都是客观事物经过研究者的“心理网”过滤来的,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所以保证最大程度的客观性,追求最大限度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是任何科学研究所要求的。这是提出教育科研必须遵循客观性原则的依据之一。另一方面,任何科学研究要认识的研究对象的本质和干什么都是“内隐”的,而不是一目了然的,它需要通过艰苦的努力透过现象来把握。当研究者遇到内外困难时,往往容易流于形式,从先入之见出发,甚至有意歪曲、否认事实,从而从根本上背离科学研究的目的。这是教育科研必须遵循客观性原则的依据之二。

遵循客观性原则,应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⒈掌握与研究对象有关的知识理论,以理论指导对教育现象的考察。众所周知,人的知觉具有理解性的特点。因此,在考察事物,不同的人会因知识经验不同而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重点,甚至得出不同的看法。所以,在考察研究对象、搜集有关研究资料之前,准备必要的恰当的知识,会使对收集到的材料的解释更符合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力戒先入之见,尊重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和对象不抱任何偏见。研究人员都有一定的知识经验、价值观念及立场观点。这些主观因素既有积极作用,也会有消极影响。因此,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应时刻注意避免以已有成见约束对研究对象的客观考察,戒除因价值观念、政治立场和世界观等不同而造成的偏见。要尊重事实,对那些与自己原来设想不相符合的材料,不能轻易舍弃,更不能随意更改;相反,更应该重视它,研究它,以其发现新问题,揭示新规律。对待已有的研究成果,不能因人立废。名家、权威的观点、结论值得重视。要重视实践,重视实验,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对待自己的研究结论同样要实事求是,尤其是自己的结论与他人的实践经验或实验结果相矛盾时,不应立足于自圆其说,而是要反复验证,直到弄清问题。

⒊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确保搜集的材料真实可靠。实事求是中的“求”就是指孜孜不倦地探索研究。这种探索既体现在获得有关研究资料以后耐心、细致、认真、全面、深入地研究资料以求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活动中,更体现在深入实际调查、实验结果、统计数据等材料都可服务于我们的研究课题,但对这些材料或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必须严格查证核实,以保证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的最大可靠性和准确性。凡条件允许能亲自调查、实验的,一定要重新调查、实验;不能重复调查、实验的,在采用时,就看资料来源的可靠程度,并联系实际估计一下其可信度。一些不甚严谨的科普读物、地方小报等提供的来路不明的统计数字、“事实”描述等,均不能作为科研的材料。至于那种为得出自己所设想的结果,说明自己的研究结论而假造数据、编造“事实”的做法,更是教育科研所不容许的。

㈢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又叫做辩证性原则,是指科学研究从原因分析到结果处理的整个过程中,都应注意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注意运用辩证方法,换言之,就是要求在联系中看问题,在发展中看问题。

客观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作为教育的某一特定现象也是与其周围的事物普遍联系的。比如,某班幼儿成绩相对的好,这其中的原因就有很多很,比如,教学方法、教师的积极性、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学习动机等。只有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指导我们的研究工作才会得出比较全面的客观的认识。

那么,在教育科研实践中我们应该如何坚持上述原则呢?

⒈要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特别是熟练掌握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五对范畴”(上课前把有关的内容学透)等基本原则,并努力运用到具体研究中,从而提高研究者运用辩证法的自觉性。

⒉在具体的研究时,无论是研究教育过程或教育中的各种问题,还是研究教育者、受教育者方面的问题,都应考虑与教育整体的关系,注意教育现象彼此间的联系,提倡运用综合的方法进行整体研究。

⒊对于局部性课题,虽不可能面面俱到,可能只涉及教育或教学的个别过程,但就某一侧面和局部来说,要尽可能地考虑影响它的多种因素,并从多个角度加以分析考察,以充分体现这一局部的代表性。

⒋在研究设计和实施中对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控制,必须充分考虑事物间的相互联系。为考察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必须对无关变量加以控制。

⒌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应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以充分注意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⒍对凭借问题的研究都要持发展的眼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㈣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在教育科研中,要坚持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用科学的方法,从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选择符合社会和教育发展规律的有价值的课题进行研究,所得结论一定要具有科学价值。

在教育科研中,贯彻科学性原则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⒈在研究过程中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用实践来检验理论的行为准则,做到热爱真理、勇于探索,严谨治学、一丝不苟,以体现科学精神、科学态度。

⒉采用科学的方法选择具体科学价值的课题,并选用与研究课题相符合的科学方法加以研究。

⒊研究结论必须是科学结论,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绝对不允许将个人的情感、主观意志及好恶参杂在研究结论中。

㈤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是指一切教育研究都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教育根本方向;符合被研究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被研究者的整体发展。

教育科研的对象是人,对人的研究不能肆意干扰,影响人的正常发展。这是教育科研工作者必须恪守的职业道德。所以贯彻教育科研的教育性原则,就是要求我们尽量在教育实际情境中开展研究,尽可能避免干扰幼儿园的正常教育活动和幼儿的正常学习生活。

有些教育研究,必须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或对研究对象进行控制。在这种情况下,要注意以下几点:

⒈进行这类研究必须事先征得幼儿和家长的同意,并对研究过程、方法、手段进行精心设计,以尽可能减少对幼儿的不良影响。

⒉不得隐瞒研究目的和欺骗研究对象。

⒊在进行幼儿道德行为研究时,可以收集幼儿不良行为的资料,但不得故意创设情境,诱使幼儿犯错误来获取研究资料。

贯彻教育性原则,还应根据研究内容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教育实验法是教育科研中的一种先进方法,但有些教育问题就不能采用这种方法进行研究。例如,研究两种班级管理方式——专制式和民主式,到底哪种方式更有利于幼儿的个性发展,就不能用设置实验班和对比班来进行实验;否则,专制式班级管理方式,就将对该班幼儿的个性发展带来消极影响,甚至产生严重后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