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的嘴巴臭臭的,3种原因2个方缓解

 傻小手 2021-02-02

在我们用到的‘10秒’法中,有一项是闻孩子的口气,一般我们说孩子有口气是孩子的消化出了问题,但是有的家长发现孩子消化正常,也有口气,那是什么原因呢?今天就和大家好好讲讲口气这个事。

我在“10秒”法中强调,孩子的口气也是判断孩子消化的重要因素。正常的孩子说话或是呼吸都不会有臭气,即使有也是很轻微的气味。《杂病源流悄烛》中说:“虚火郁热,蕴于胸胃之间则口臭,或劳心味厚之人亦口臭,或肺为火灼口臭。”简单而言,口气大多与消化和口腔有关。

 

口气酸臭味,内有宿食未消

内经中说到“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意思是说,如果脾胃的生理功能正常,口味正常,食欲旺盛,则口中无异味;反之,脾虚气衰,运化无力,或暴饮暴食,饮食积滞于内,浊气上蒸于口,就会有口气。

口气有酸臭,像呕吐物的味道,证明是内有宿食未消。宿食,就是指由于脾胃运化失常,或脾胃有寒,食物一夜都没有消化,停留在胃肠道,整个肠道不通,未经消化的食物裹着消化液的酸味,向上熏蒸,直达口腔,就会有酸臭味。

 

口气腐臭味,多为胃热或龋齿

如果孩子口气只是单纯的臭,并没有酸酸的味道,那么主要包含两种原因:

1、胃热

口气是肠胃的浊气上泛所致,“若胃热伤津,则饮食不得通降,肠间燥结,则口臭烦渴而喜冷饮”。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胃喜润恶燥,如果热邪侵袭胃腑,灼伤胃津,影响胃气通降,邪热上蒸浊气上犯,则发为口臭。

胃热的孩子除了口中有臭味以外,大多还伴有舌头偏红、大便干燥秘结、喜欢喝冷水、好动、晚上睡不安稳、甚至磨牙等表现。

2、口中有溃疡、龋齿

消化问题是引起口臭的常见原因,但除了消化问题外,口腔问题也会引起口臭,如牙周疾病、口腔溃疡以及龋齿等。年龄较小的宝宝,由于哭闹等原因,所以家长有时不注意口腔清洁。有的家长还认为孩子乳牙总会掉的,长龋齿也没关系。这些都是错误的观点,孩子在出了乳牙之后就应该及时进行口腔清洁。如果口腔得不到有效清洁,细菌在口腔内滋生,不但会引起口臭,还会诱发口腔疾病。

 

孩子有口臭,检查处理分三步

第一步:

首先要查看孩子有没有龋齿、口腔溃疡、牙龈红肿等。如果有口腔疾病的话,要先处理口腔疾病,及时去口腔科就诊治疗。家长需要注意,孩子在1岁以后就应尽量避免喂夜奶,给孩子喝完奶后要适当喂水漱口,预防龋齿的发生。

第二步:

观察孩子的消化情况。观察孩子的消化情况,我们一般用“10秒法”,就是每天早饭后看看孩子的舌苔、口气、大便、睡眠,如果超过1项不正常,就证明是消化有问题。

第三步:

观察孩子是否有胃热。胃热的常见表现是,孩子口臭明显,舌红苔黄,喜欢喝冷水,食欲往往会比较好,小便黄,大便秘结,口舌生疮,夜晚睡不安稳,多动,晚上磨牙等伴随症状,那么多半是胃热引起。在治疗上除了调理脾胃外,还应清除胃热,芳香化浊。日常应该更加注意消除孩子体内的积滞,大多数的胃热都是由于脾胃亏虚,食积内停所引起。如果脾胃健运,则积滞自除,胃热也就无从发生。

 

不同病因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以上三种病因,每种原因的解决方法并不相同。

● 内有宿食,舌苔厚腻,三星汤 素食

饮食积滞于内,浊气不清,上犯于口内会引起口臭,可以配合三星汤 素食一段时间,先解决食积的问题,等饮食积滞缓解后,孩子的口气自然也会消除。三星汤性味平和,能有效消除积滞,适合宝宝长期服用。

也可以用芳香化浊饮,方中桔梗质轻上行、宣通气机、开宣浊气,石菖蒲和佩兰芳香化浊,白术燥湿健脾,调和脾胃,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口气问题,不过这都是用药,家长不要自己用。

● 内有胃热,口臭便秘,用新三星汤 芦根8克

芦根甘,凉;归肺经、胃经。具有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之效果。

孩子如果胃热亢盛,会出现舌头偏红,大便干燥秘结,喜欢喝冷水,好动,晚上睡不安稳,甚至磨牙等表现。芦根具有清热、生津、除烦的功效,适用于胃热引起的口臭,配合新三星汤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 有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加芦根8克、连翘8克

连翘: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效。

孩子口气大,同时伴有口腔溃疡和牙龈肿痛,通常是由于火气沿肺胃之经上灼,肉腐化生浊气,治疗上除了注意口腔清洁外还应清泻肺胃之火。连翘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芦根能清热生津,对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的孩子是很合适的。

如果孩子很小,家长也可以选择小儿推拿的方法,不用给孩子吃药,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具体手法,可以清脾经200次、清胃经200次、内运八卦200次、顺时针摩腹5分钟  揉双天枢300次。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如果你的孩子有口气,基本上这些方法就能解决。脾胃好,百病消;脾胃差,百病起。日常不要给孩子吃太饱、太多,不要给孩子肥甘厚腻,很多问题都不会发生。

最后提醒大家,以上方子,很多是药材,不要将其当作日常保健的食疗,最多每周1~2次,症状消失后,就停止服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