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嘴巴熏倒人,一定要消积、清热吗?学对方法,解决5大口气问题

 许尤佳育儿堂 2021-04-28

“消积月”即将结束,还没有给孩子囤新三星汤产品的家长,千万不要错过这次特惠活动!

准备好安全、有效、口感好的助消化食疗饮,再加上科学的顾护消化方法,不愁孩子常积食、长不好。

更多呵护脾胃的育儿干货,我们今天接着聊:

图片来源:图蜗创意

建议家长每天花10秒检查孩子的舌苔、口气、大便、睡眠,及时掌握孩子的消化状况。

认真的学霸家长喜欢把每一个育儿方法学精,所以后台常常有问到“10秒消化判断法”一些细节问题。

具体的判断方法,建议家长查阅之前的推文学习:

👉 孩子能吃,就意味着消化好?如何精准判断孩子是否积食?

今天我们详细说说孩子有口气的问题:

孩子有口气,一定是积食吗?

1

孩子的口气原因有很多

●  口腔卫生 

最常见的,孩子有口气的原因其实是:

孩子没刷牙,或刷牙不认真,由口腔卫生问题引起的口气。

最近常常有新手家长问我:“每天孩子睡醒都有口气,刷完牙就没有,是不是意味着孩子有积食呀?”

孩子入睡后,口腔中大量细菌繁衍,唾液分解细小的食物残渣,起床后的口气在所难免,也是正常的。

判断孩子消化状况,检查口气时,最好在孩子早餐后半小时;如果条件限制无法做到,每天选择一个固定时间,在保证孩子的口腔比较清洁的条件下进行。

●  口腔、鼻腔感染 

除此之外,孩子口腔、鼻腔出现感染,鼻炎、鼻窦炎、扁桃体发炎、口腔溃疡等,都可能引起口气问题。

此外,常被家长忽略的是口腔问题:

●  口腔问题 

孩子出现口腔问题,比如龋齿、牙周炎、牙龈炎等,都可能会引起口气问题。

这是因为,孩子的牙齿发生龋变或已经形成了龋洞,食物残留在牙洞或牙缝中,经过长时间发酵就会形成异味。

处理方法:

① 定期给孩子做牙齿检查,通过定期涂氟或窝沟封闭等方法预防蛀牙。

② 每天早晚刷牙,饭后及时漱口,避免食物残渣遗留在口腔中。

③ 减少摄入含糖量高的食物,避免喂夜奶,喂奶后及时用清水漱口。

因此,判断孩子是否有积食,不能光看口气一点,还要综合舌苔、大便、睡眠,以及最近的饮食状况(是否吃多吃杂)判断。

2

这4种口气问题要对证调理

除此之外,孩子最常见的口气问题分为消化问题有胃热两种:

●  消化问题 

孩子脾常不足,一旦喂养不当,就容易引起积食。一旦发生积食,就会影响脾升胃降的规律,未降之浊腐气就会上腾于口,产生口气。

积食引起的口臭,在早上起来的时候最为明显,且带有酸腐味。

除了口臭,孩子还会出现以下表现出舌苔白厚或黄厚,大便不正常,睡觉时不安稳、小动作多、喜欢趴睡或压着肚子睡……这些都是经典的积食表现。

处理方法:

① 控制饮食,避免积食,少食多餐七分饱,必要时甚至少食少餐,食物要更煮软烂、清淡。

② 每天用10秒消化判断法检查孩子的舌苔、大便、口气、睡眠,掌握孩子的积食状况。

③ 及时配合素食服用三星汤/新三星汤产品,持续2~3天。

积滞严重的时候,会化热化湿。

积滞生热的时候,舌苔会变黄厚,孩子的舌头上还会有代表“热气”的小红点。

处理方法:

消积清热:保和口服液/保济口服液

此外,孩子湿气重的时候,湿邪困遏中焦气机,清气不能上升,浊气不能下降,同样容易形成口臭,而且中焦也多多少少会有积滞。

这种由于湿滞引起的口臭,持续时间会比较久,而且会反反复复。

处理方法:

①  消积祛湿:四星汤、五星汤

②  祛湿健脾,推荐赤小豆冬瓜生鱼汤:

许尤佳育儿堂·食疗方

赤小豆冬瓜生鱼汤

材料:生鱼1/2条,冬瓜50g,赤小豆15g,生姜5g。

做法:生鱼宰净,冬瓜连皮切块,与赤小豆、生姜同煲汤,不放盐食用。

功效:补脾、利湿、消肿。

适用年龄:3岁以上对证、少量多次分服。蚕豆病可服。

●  胃热大 

“胃热伤津,则饮食不得通降,肠间燥结,则口臭烦渴而喜冷饮”。

如果热邪侵袭胃腑,灼伤胃津,就会影响胃气通降,邪热上蒸浊气上犯,就会引发口臭。

胃热引起的口气,不像积食引起的口气有明显的酸味,但是会特别明显。

除此之外,孩子还会出现舌头偏红、大便干燥秘结、喜欢喝冷饮、晚上睡不安稳、磨牙等表现;脾虚的情况下,还会经常喊饿、吃得多不长个、经常积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胃强脾弱。

处理方法:

①  控制饮食,以清淡、软烂、好消化为主,减少肉类摄入。

②  清胃火,推荐鲫鱼土茯苓煲豆腐:

许尤佳育儿堂·食疗方

鲫鱼土茯苓煲豆腐

材料:鲫鱼1条约150g,豆腐200g,土茯苓15g。

做法:鱼宰好洗净;食材入锅加水煲煮,水开后小火煮1小时,用盐调味即可,只饮汤不吃渣。

功效:清肺热、降胃火、止鼻血。

适用年龄:3岁以上对证、少量多次分服。蚕豆病可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