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说“蒙古袍”

 四十八顷氏 2021-02-02

图:图络

文:甯波

排版:了然斋

扫码查看更多内容

蒙古袍是蒙古族的传统服饰,从材料、工艺、款式到穿着方式及使用过程都体现了草原民族的风俗特点 。



圆领方袍

“今之圆领方袍,所以学古人之缀叶蔽皮也。”

人之初,性本善,赤条条的来,赤条条的去,一丝不挂也无牵无挂,就算是生活在伊甸园里了。后来,在蛇的忽悠之下,亚当(男人)和夏娃(女人)们偷食了智慧树上的禁果,有了羞耻之心,顺手搞来一些树叶或兽皮,胡乱地围裹于腰间,既保了暖又遮了羞。再后来,人们感觉这也太简单了,也不美观在这个与护腰类似的玩意儿上又加了领子,两边加上带子,做出了袍子的雏形。至于头衣(帽子)和足衣(鞋子)嘛,那是更靠后的事情了,以后找个机会再说吧。

蒙古袍是蒙古族的传统服装,其形成也经历了一个与上述情况大致相同的漫长历史过程。据《蒙古秘史》记载,羊皮短衣是古代蒙古人的主要服装。随着各民族之间交往的深入,尤其是唐宋以后,大批的布匹、绸缎、天鹅绒织锦进入蒙古族各地。在样式上,蒙古族吸收了突厥、契丹的圆领长袍,束腰幞头、穿短靴等适于牧猎的服装特点,并根据本民族的喜好加以改进,这就是蒙古袍。

到了元代,蒙古袍的款式有了较大的改变进而基本定型。当时,东游的西洋人和出使元朝的宋使对此大惊小怪,纷纷记录下来,以作回国后的谈资。在南宋赵珙所著《蒙鞑备录》中有这样的记载,(蒙古族)妇女“所衣如中国道服之类,凡诸酋之妻则有顾姑冠,用铁丝结成,形如竹夫人,长三尺许,用青红锦绣或珠、金饰之,其上又有杖一枝,用青红绒饰之”。而于公元1246年和公元1254年来到中国的意大利人柏郎嘉宾和法国人鲁不鲁乞则亲眼看到当时的蒙古人均穿长袍,不论男女,两侧开口,胸部折叠,左开襟,已婚妇女的长袍特别宽松,前面一开到底。衣分冬夏,夏季穿绸缎、织锦、棉布,冬天穿毛皮。一般人的皮袍都有两件,一件皮朝外,一件皮朝里,还有一件家穿的便袍。富人的皮袍是用狼皮和狐皮,穷人用的则是狗皮和羊皮。

如果说上面的这两个洋人只是看到了元朝平民的衣着的话,那么马可·波罗记载的则有着皇家的气派了。据他说,有一年元朝大汗过万寿节,赐给两千贵族每人一件金袍、一条用金银丝绣成的腰带和一双靴子,颜色、款式、质地都一样,都是金黄色的丝织品。大汗本人也有一件同样式样的,只是用料更加考究。这说明,元朝已经有了较为完备的袍子、腰带和靴子;袍子和靴子是有官民区别的,也有便服和礼服的区别。

明朝后期重臣萧大亨在《北虏风俗》这样写道:“凡衣,(蒙古人)无论贵贱,皆窄其袖,袖束于手,不能容一指。其拳恒在外,甚寒则缩其手,而伸其袖。袖之制,促为细摺。摺皆成对而不乱。膝以下可尺许,则为小辫,积以虎豹水獭貂鼠海獭诸皮为缘。缘以虎豹不拈草也,缘以水獭不渐露也,缘以貂鼠海獭为美观也。”这里的指镶边或流苏一类的东西。这种窄袖长袍,可能是古代军服的一种变形,因为罗卜桑悫丹在《蒙古风俗鉴》中说古代军装“其袖细而与手同长”。

公元1644年,清兵入关,蒙古漠南十六部、四十九旗先后降清。满清在蒙古地区推行蒙旗制,分而治之。各级蒙古王公在服装上也有了严格的规定,分为朝服和便服,不可乱了等级。对此,在鄂尔多斯蒙古族婚礼的祝词中就有了“为着满清的礼节,戴了顶带花翎”的句子,说明满清服饰对蒙古人的影响。但对于普通的蒙古族老百姓来说,还是恪守旧制与款式传统,袍子宽大而不开衩,长袖,高领,腰间扎带。为配长袍,足踏高靿皮靴或布靴。

夜可当被

据说,在布里雅特蒙古人当中有过这样一则传说故事,说是老两口有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儿,要把她嫁出去的时候却犯了难。老头儿说:“男子娶亲当女婿,要从家中背弓挎箭才能出发,姑娘出嫁的时候,应当有点儿什么行头吧。”老婆儿说:“我给她做件新衣吧。”老头儿听了老婆儿的话,表示同意,可做新衣要有样子呀,这衣服的样子从哪里来呢?老婆儿把自己的手掌伸出来说:“样子就在这里。”她照着自己右手的大拇指,画了衣服左边(穿者的右边)的袖子,再照着左手的大拇指画出右边的袖子,而衣服的身子则是按照手掌上的生命纹和感情纹中间宽大的部分设计出来的。这样,一件蒙古袍子的最早样式便出现了。而那拇指第二关节的部分,相当于袖子的宽处(大臂);第一关节的部分,相当于袖子的窄处(小臂);指甲盖相当于马蹄袖,大拇指根宽大的部分则相当于袖笼和裉。

这虽然只是一个传说,却也说明了蒙古袍子最初的产生,也是从原始生活实践中得来的。一直到现在,有些蒙古族妇女在做衣服时如果找不到尺码,还会用穿着人的手指做标准,袍长是本人的七拃,领长是本人的一拃加两指(半圈)。事实证明,使用这种方法做出来的袍子与本人的标准尺寸相差无几。拃,在这里指张开的大拇指与中指(或小指)两端间的距离。

但是,由于所处地域不同,蒙古袍的式样也是有所区别的。比如察哈尔蒙古男女均穿开衩长袍。长袍分为有马蹄袖或无马蹄袖两种。马蹄袖又名“图如”,根据穿着对象和季节的不同,有大小之别;搞家务的妇女和老年人的马蹄袖小一些,年轻人和放牧人的马蹄袖则大些;夏季长袍的马蹄袖小,冬季长袍的马蹄袖则大。一般来说,察哈尔人在夏季穿衬衣、长衫、夹袍和单、夹布裤;冬季穿白茬子皮袍、吊面皮袍、山羊皮答忽、皮裤或棉裤;春秋两季则穿吊面羔皮袍、棉袍、粉皮裤((去毛皮裤))外加套裤。而科尔沁蒙古的蒙古袍的主要特点是窄下摆有开衩的长袍。以科尔沁巴林袍式为例:男子春秋季主要穿有开衩的棉袍、去毛皮袍和夹袍。男子长袍有马蹄袖和无马蹄袖两种妇女所穿长袍无马蹄袖,也无系腰带的习俗。此外,科尔沁巴林人所穿的长袍在镶边装饰方面也有各自的特点。阿鲁科尔沁、扎鲁特和巴林一带在皮袍上镶青色宽沿边儿,而棉袍、夹袍、单衫不作镶边装饰,绸缎长袍则镶库锦沿边儿。

乌喇特蒙古男袍以深蓝、深棕、青色布帛为面料,冬季穿白茬皮袍或吊面皮袍,春秋季穿吊面剪茬皮袍或棉袍,夏季穿夹袍,无穿单长衫的习俗。他们把皮袍称为“得勒”,把棉袍和夹袍称为“特尔力克”。他们的腰带多为桔黄、浅绿、紫红色绸缎和茧绸,系法类似察哈尔蒙古,稍向上提袍。乌珠穆沁人的长袍,以自己特有肥大的款式风格和绚丽多彩的组合镶边工艺,在蒙古人的服饰中独树一帜。他们在冬季主要穿高领宽沿边儿、肥大而无开衩的熏皮长袍。这种倭缎般柔软的烟黄色熏皮袍,由于其皮子用酸奶熟化,用特制的刮刀划鞣、用秋季马粪熏制而成,所以具有防水、防蛀、防污和久穿不变型、美观大方等优点。此外,他们的长袍在面料色彩方面讲究鲜艳华贵,在镶边工艺方面讲究绚丽多彩。特别是镶边工艺,非常的精美。

长期的南征北战、游牧迁徙,使得蒙古族很早就与北方各民族以及中原的汉族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加上纺织品的传入也比较早,因此蒙古人一年四季都喜欢穿袍子,春秋穿夹袍,夏季穿单袍,冬季穿皮袍、棉袍。草原牧民一年中常穿的长袍是把生绵羊皮用酸乳加以毛皮朝外缝成,日可为衣,夜可当被。

腰必束带

“足必踏靴,身必着袍,腰必束带”!

蒙古袍与腰带、鞋子和帽子的搭配也是有讲究的,穿袍子时,不扎腰带不好看扎了腰带却穿上一双布鞋也不好看,一定要穿靴子,这样才能整体协调,严肃庄重。

腰带是蒙古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多用棉布、绸缎制成,长约三四米,色彩与袍子的颜色相协调:穿绿袍子的扎红腰带,穿蓝袍子的扎黄腰带。腰带的扎法也不一样,男性从脐周围通过肋骨与胯骨间绕过来,女性从胸部下面通过长肋从腰上绕过来。在草原这样一个多风的地方,束腰带主要是为了抵抗风寒。男子扎腰带时,多把袍子向上提,束得很短,骑乘方便,又显得精潇洒。腰带上还要挂上“三不离身”的蒙古刀、火镰和烟荷包。女子则相反,扎腰带时要将袍子向下拉展,以显示出娇美的身段。鄂尔多斯等地区扎腰带还有一定的讲究和规矩,未婚女子扎腰带,并在身后留出穗头,一旦出嫁,便成了“布斯贵浑”(蒙古语,意为“不扎腰带的人”),代替腰带的是紧身的坎肩,以此来区分未婚姑娘和已婚妇女。

如是,与农区的汉人衣着相比,草原上的蒙古人要鲜艳得多。对此,有人认为这是对相对单一空旷的草原的一种视觉补充。但也有人认为,草原上鲜花满地,色彩丰富,服装的艳丽正是为了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如同在花丛里上下纷飞的蝴蝶,非常的好看。而且,这相对艳丽的色彩,还与季节、年龄、性别有关,细节的东西很多。比如老年人以古铜色、暗色为主,表现出庄重;年轻人以亮丽显示活泼。喇嘛以黄、红、紫色传达宗教传统。男人一般用蓝、黑、灰、古铜色做面料;女子用蓝、绿、青做面料。姑娘则多以粉红、品青做面料,儿童多选黑、绿缎面制作。在款式上,老人宜宽大、短促男袍宽而长,女袍细而短。个子高的袍子可以做得肥一些,个子矮的则要瘦窄一些。在袍子镶边上,老人的一两行即可,年轻人至少三行。夏季的服色要浅,冬天的服色要深。

在女式蒙古袍子上,有一个特别引人注意的地方,即右上襟扣子的装饰。这个装饰细腻精致,小巧玲咙珑,蒙语叫“哈布特格”。这是用两片浆过的布,垫上棉花,裹上绸纱缝制成的一种空心小夹子。形状多种,有的像桃、石榴,有的像蝴蝶、葫芦,上面用五光十色的金银丝线绣出各种花纹图案和鸟兽。“哈布特格”既是装饰品,又有实用价值。因其上端留口,里面放针线和草原上采集来的花草等香料。“哈布特格”绣制得漂亮不漂亮,在草原上是判断一个姑娘聪明不聪明、手巧不手巧的重要标志,也是小伙子们选择对象的一个重要条件。

做皮袍时,毛皮的裁剪和弥对也是一大学问。皮板的薄厚、软硬;皮毛的长短、逆顺,都要仔细斟酌比划,一旦裁坏就无法补救了。善于裁配的 ,能把皮子配合得如同一整张似的,看不出一丁点儿弥对的瑕疵。几张皮子讲究综合利用,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利用材料。毛少皮次的部分,一般用来做底襟和袖子,横的缝子一定要错开,不能直通过去。在以前的牧区,这种活计是妇女们必须要熟练掌握的,不用请专门的“毛匠”。

到蒙古人家做客,在端茶敬酒时,不能捋袖子,不能坦胸露颈,下摆不能从锅碗瓢盆上扫过。“人有长兄,袍有衣领”,对领子分外看重,不能跨越,存放时领从西北,不能冲门。里襟是福襟,可以用来擦手,忌讳把袍袖转向后面。缝袍子切忌留下线头,没沿线的袍子穿在身上不吉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