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汗滴化雨伴笔耕】杨勃// 山脚下的小屋之碾场(小说连载)

 汗滴化雨伴笔耕 2021-02-02


山脚下的小屋之碾场(小说连载)

‌      山脚下的小屋之碾场(小说连载)

         文/杨勃

题记:谨以此文献给逝去的爷爷和快乐的童年,并致激发我写作的可爱女儿。文中故事一部分为作者亲身经历,一部分是上一辈老人的口口相传,如有雷同,均在情理之中。

碾场

割完麦子,小虎爷爷用绳子把麦子捆起来,自己背大捆 ,小虎背小捆,爷孙俩用了一天的时间把麦子背上土崖,然后用架子车一车车拉到村子西北角的场面上。

第二天中午,小虎正在屋子里翻看一本破旧的《西游记》小人书,突然听到二黑在院子里喊道:“亭叔,准备碾场了!”

小虎忙跳下床,来到院子里。只见二黑正帮着爷爷把木锨、铁叉、推板、扫帚等工具往架子车上放。爷爷看到小虎出来便吩咐道:“小虎,给水壶里灌满水,再把粮食袋子和绳子拿上”

小虎忙到屋檐下的竹笼里拿了爷爷早已准备好的化肥袋子和绳子,掩上门,跟着“咯噔咯噔”的架子车向场面上一路小跑而去。

此时,骄阳烘烤着毫无遮挡的场面,似乎要把堆在场面上的麦子点燃。干热的东南风呼呼吹着,吹的场面上一片沸腾。好几台拖拉机一起怒吼着,拉着笨重的石碌碌在场面的麦子上转着圈儿。老人们戴着草帽,顶着喷火的太阳,用木锨一下一下地扬着场。小伙子们则打着赤膊,挥动着铁叉,把倒在场面上的麦子堆尽量均匀的摊开,为碾场做准备。他们黝黑的脊背上汗水流淌,整个人看起来就像是泥鳅般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场面上每隔几步就有一个盛水的大水缸,而墙上、树上则用白色的涂料刷上了醒目的标语。如:“防火、防盗、防贼”“ 抢收、抢种、抢碾打””“ 龙口夺食”“ 积极交售爱国粮”,还有文革时期留下的“批林批孔、打倒地主反右派”,这些标语和场面上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一起增加了紧张忙碌的麦收时节如大会战一般的战斗气息。小虎爷爷和二黑拿着铁叉走进凌乱的麦子堆,他们要将堆在一起的麦子挑开、摊平铺成圆圈状,然后等待小虎的族哥嘉宏过来碾场。

终于要碾场了。嘉宏戴着墨镜,耀武扬威地开着拖拉机碾过地上起伏的麦秸秆儿一颠一颠的开了过来,那得意的神气就像是骑着一匹高头大马的骑士。只见他黑红的脸庞上糊满了泥土和汗水,乱蓬蓬的头发上落满了麦糠。嘉宏将拖拉机开到小虎爷爷身旁,大声喊道:“二爹,开始碾了!”二黑看着嘉宏眼睛上罩着的塑料墨镜,笑着骂道:“从哪弄到的这幅蛤蟆镜?像个日本鬼子一样!”嘉宏调皮的扬了扬嘴角,一踩油门,和拖拉机一起冲进了麦堆里。拖拉机拉着巨大的碌碌在麦堆中怒吼着狂飙突奔,像是风暴中劈波斩浪的轮船,碾压的几乎和拖拉机一样高的麦子纷纷伏地倒下。

嘉宏就这样开着拖拉机在麦子上大圈小圈、一圈一圈的转着,直到麦子被拖拉机和碌碌碾压的服服帖帖,嘉宏这才向小虎爷爷和二黑摆摆手,然后一转方向盘,去给其他人家碾场了。

小虎看到嘉宏走远了,便小心翼翼的从地上上抓起一把麦子,麦子已被碾压成了空皮,软绵绵的。小虎轻轻拨开麦秸秆,他激动的发现,里面是厚厚的一层颗粒饱满的麦粒。二黑和爷爷走到场边的大杏树下,仰起脖子“咕咚咕咚”的喝了几口水,然后坐在地上,每人抽了一袋旱烟,稍稍休息后便又回到了场面上。

场面上,二黑把碾过的麦秸秆用铁叉挑到一边。小虎爷爷也拿了一把铁叉,他把二黑挑过来的麦秸秆儿在脚下摊平、理顺,尽量保证麦秸杆儿头向里、杆儿向外,并以自己为中心,形成一个圆形。然后用脚踩实在。就这样二黑一层层的往上堆放着麦秸秆,虎子爷爷一层层的整理着,没过多久,一个一人多高麦垛便被堆了起来。如此重复着,麦垛越堆越高,到了一定高度后,小伙爷爷便开始把麦垛的上半部分往里收,于是,他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小,以致最后站到了尖顶上,当小虎爷爷在麦垛顶无处可站的时候,也就意味着麦秸秆儿已经被集中完毕、麦垛堆好了。小虎爷爷顺着梯子慢慢下到了场面上,他围着麦垛边走边把松散多余的麦秸秆拔出来,尽量使麦垛看起来浑圆匀称。就这样,一顿饭的功夫,一个宛若桃子般饱满光滑的麦垛便堆好了,周围的人看到后,都竖起了大拇指。啧啧称赞道: “亭叔,真是好把式!”二黑也佩服的说:“这个麦垛堆的真好看!”小虎爷爷却叹了一口气道:“二黑,别学这,好好管教孩子,争取让孩子脱离农业社,别再跟铁掀、锄头、泥土风沙打交道了!”

二黑听了,只是“嘿嘿”的傻笑。

麦垛堆好后,接下来就该把麦子集中起来准备扬场了。

麦收时节是农家最紧张、忙碌的时刻,就连小孩儿也要参加重要的劳动,于是,有些工具就分大小号,例如推板。此时,小虎正拿着一个小号的推板跟在爷爷和和二黑身后,将大推板推过麦子后留下的麦子接着往前推。除此之外,小虎还要用扫帚把场面上散落、遗留的麦粒儿扫到麦堆里去。终于,在一阵忙碌之后,所有的麦子都被堆在了一起。爷爷看着像小山丘一样耸立着的麦堆,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按捺不住丰收的喜悦,自言自语的说道:“麦收离归仓就差一步了!”

(未完待续)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杨勃,中学历史教师,文学爱好者。

三贤文苑  

临渭区作家协会平台   

        欢迎关注   期待投稿

投稿邮箱:

LWQWYCZS@163.com  

 514895427@qq.com  

1259020912@qq.com


 汗滴化雨伴笔耕  

文学交流的平台   文友聚会的乐园

搜索关注:k524522468  

美文不断  精彩常现   喜欢就关注我

读者赞赏作为稿酬

其中三成留作平台维护费用,七成发给原创作者!

赞赏金额系统设定七日到账,到账后及时发放

  投稿邮箱:524522468@qq.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