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人性的证明(三)

 冬歌文苑 2021-02-03

人性的证明

——生死篇

 袁福成||江苏

在医院的肿瘤病房,死亡距离患者最近。进来的满怀求生的希望,出去的大多永不再见。人们常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但我要说,人之将死,其言也真。

对于初入肿瘤病房治疗的患者,如果你贸然和他(她)谈论和死亡相关的话题便犯了大忌。无论病情危重与否,都是奔着“求生”和“康复”而来的。在刚刚投入治疗之际,你便不知深浅地与患者讨论如何面对棘手的死亡话题,患者会确认这是最大的晦气。只有当医院和医生以直接或委婉的方式告知患者“我们已尽最大努力,但目前已无能为力”之时,这时的患者才意识到“死亡”真的已经来临,或许就在早晚。当死亡变得不可避免,此时的患者反而变得“坚强”起来,能够“坦然”地和你讨论和死亡相关的话题。

下面是我与一位女性癌症晚期患者(该患者在化疗期间,曾两度和我老伴同住一个病房且相处融洽,在我们的善意提醒之后,她将儿子的婚期提前。在孩子婚后第三周不幸离世)的对话实录:

问:医生对您的近期病情作怎样的评价?

答:手术、放疗、化疗包括靶向、生物等治疗手段都用了,但肿瘤仍在生长,并转移到多个脏器,医生说在国内已找不到更好的治疗办法,目前的用药重点是维持生命和减轻痛苦。

问:医生的意思是?

答:就是离死不远。

问:你对死亡是否惧怕?

答:实话实说,好死不如赖活着,人人都怕死,不怕死是假,怕死是真。

问:此话怎讲?

答:说不怕死是因为怕不了,死神就站在你面前,怕与不怕,早晚都会来,怕有何用?既然死亡已不可避免,不如说不怕。我在先生、孩子和其他亲朋好友面前表现得很坚强,装出一副不怕死的样子,目的是尽量减少亲人和朋友的痛苦。其实,在夜深人静之时,我便陷入对死亡的深深恐惧。相濡以沫的先生、尚未成家的儿子,还有我们奋斗大半生才拥有的职位、房子、汽车、首饰等我一样都无法带走。还有年迈的父母、亲密的朋友等,那一样不值得留恋?值得留恋的还有很多很多,数不胜数。我不想死,我怕死,为此我不知度过多少个不眠之夜,流过的眼泪能用桶装。我已有不少病友走在我的前头。我私下和他(她)们交流时,大家的感受几乎是一致的,死亡已经逼近,身不由已啊!但这些病友的表现却一反常态,很少有人整天哭哭啼啼或悲悲戚戚,早晚都是死,怕也无用,不如说不怕。你不妨打听打听,已去世的众多癌症患者很少有临终遗言,这是惧怕和迥避死亡的最好例证。不到临终那一刻,都不敢也不愿谈论死亡的话题,当死亡真的到来,想说什么已经不再可能。

问:你对不可避免的结局之后是否有什么期待?

答:哎,人活一口气,人死一摊灰。后事安排的好与歹都是做给活人看的,交待与不交待都没有意义,由活着的人相机处理吧。

话说到这个地步,已无法继续交流,问者心情沉重,答者已泣不成声。曾经和几位类似患者进行相同话题的交流,其答案惊人的一致:对于死,谁都害怕,只是怕也无济于事,才嘴上说不怕,贪生怕死的确是人的本性之一。

其实,人人都是向死而生,自出生开始,就在一步步走向死亡,只不过死亡距出生还十分遥远,人们明明知道这一结局但却装着无视而已。但在我们的日常思维中,诸如为理想而视死如归的英雄、战场上光荣牺牲的烈士、在危难中舍己救人的豪杰,死亡就在眼前,他们前进一步是死,后退一步是生,但他们选择了前进而没有后退,这岂不是“不怕死”的最好例证?关于这个问题,我也在与其它患者临终前的谈话中找到了答案。他们说,人们普遍贪生,但的确也有人主动献身,在生与死的两难选择中,有人毅然选择了死亡,这就涉及到生的意义和价值。那些在面临生死选择时勇敢面对死亡者,都已充分认识到苟且偷生会更加痛苦,如背弃信仰投敌叛变、战场开溜缴械投降、见死不救临阵脱逃等虽能延长自身性命,但对信仰和道义、对战友或同仁的背叛,其痛苦却要伴随其一生,与其痛苦地活着,不如慷慨赴死。那些英雄和烈士们在生死抉择之际,都对自己的信仰坚信不移,都会对未来充满向往,只是觉得他们的死比生具有更大的价值时才作出决绝的选择。英雄、烈士也是凡人,如果条件允许,谁愿意断送鲜活的生命?在某种意义上说,所有生命的提前结束,都是迫不得已的选择!说不怕死,那只是一种传说!

插图/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袁福成,江苏建湖人,公务员,文学爱好者和初学者,退休后撰写的多篇文学作品在报刋、杂志上发表。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顾问:王树宾  戢觉佑  李品刚

总编:冬   歌

副总编:蔡泗明

执行主编:倪宝元

执行主编:吴秀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