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故乡的春天

 冬歌文苑 2021-02-03

故乡的春天

故乡的春天来得比较晚,甚至有点艰难!

在密云以南地区,将近暮春时节,百花几乎凋谢,初夏快要来临之际,故乡的春天才会姗姗而来。如果赶上天气不好,刚刚盛开的春天还会惨遭春雪无情的摧残。“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条谚语仿佛也不太适合承德隆化这个地方。

故乡的春天虽然来的非常非常晚,冰雪融化的非常非常慢,但是她一旦来临,是山也生动,水也丰盈,让人充满无限遐想和期待!

在地图上不容易找到我的故乡,但是她却因为战斗英雄董存瑞而闻名。在这里春天来到的象征,不是堤岸边婀娜多姿垂下绿丝绦的杨柳,也不是公园里小巧玲珑鹅黄色的迎春花。最先能够体现春之讯息的,要数几种在平原地区很少见到的野菜了。首先是白蒿,也叫茵陈。“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砍来当柴烧”。在早春,白蒿才刚从地上冒出来,三两片叶子铜钱大小。

记得小时候,偶尔懂点医道的四婶会带我们去地里采摘一小筐,回家后,将其摘净,清洗,煮水喝,甜丝丝的。据说可以治黄疸、治肝炎、利湿。其次,就是小根菜来得比较早。在农家人的餐桌上,每到春天可以说是“青黄不接”,尤其是故乡比较冷,时令蔬菜且下不来,于是一道叫做“小根菜炒鸡蛋”的美味便成了家家必备的“鲜菜”。小根菜学名薤白,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李时珍本草纲目里写着“薤白,治少阴病厥逆泄痢,及胸痹刺痛,下气散血,安胎……”它的叶子像葱,只不过要细小多了。埋在土里的部分是个或椭圆或圆的白脑袋,像蒜头,也比蒜头小许多。脑袋和叶子之间是长长的脖颈。初春挖到的小根菜几乎没有叶子,只有大大的脑袋和细细的脖颈。

小时候每到春天,放了学,或者周末,小伙伴三五成群去地里挖小根菜,一边挖一边嬉笑,比赛看谁挖的最多。直到现在,我依然怀念童年那段天真自由的美好时光。母亲去世多年,现在,只要到了吃小根菜的时节,老姨总是不辞辛苦,挖回来好多,洗干净之后,送给姐姐、哥哥和我一大部分,她和姨父留下一小部分。这种亲情是用什么也无法替代的!另外,还有一种大家熟悉的,能够代表春天来临的,就是在小学课本里学到的蒲公英了。蒲公英又名婆婆丁,也是药食同源的,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有消炎作用,还能降低胆固醇。记得,妈妈在世时,每到初春,她就会用婆婆丁给我们烙菜饼,或者做成鲜嫩可口的汤,也有时候直接把洗净的婆婆丁放在桌子上,就着窝头或馒头,蘸酱吃,刚一入口略微有点苦,咽下之前又感觉有点甜,非常爽口。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很享受的,觉得生活和野菜是息息相关的,先苦后甜。可是故乡是遥远的,妈妈的味道再也感受不到了!

除了野菜,那漫山遍野的杏花作为春的第二使者,也带来了春天的喜报。在故乡,杏花开了就证明春天已然来临。杏花不仅给大地带来无限生机,更是春天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杏花开的怡然,开的泰若,开的圣洁,开的让人肃然起敬,因而,乡亲们爱惜它,舍不得折它的枝;它用它的美艳,它的芳香,它的善良,带给欣赏它的、懂得它的人们以无限的喜悦与遐想,真可谓天地之间一景色。古诗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这些都是对杏花鲜明的赞誉和写照!

与杏花前后脚次第开放的还有桃花、梨花、杜鹃。在家门口放眼望去,就能看到附近山坡上白中带粉、粉中透红的长卷水墨画。其中我最喜欢杜鹃了,杜鹃花,山里人都叫它映山红,作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著名诗人白居易有诗写得非常好“闲折二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它开的红火,开的灿烂,满坡满谷,红色,粉色此起彼伏,如海浪翻腾,铺展着,烂漫着,千枝万朵在献媚,密密丛丛在舞蹈,在风中泼泼辣辣的摇曳着,浓浓烈烈的张扬着……它像一团团烈火,染红了群山,映红了绿水,童年的我就在这映山红的花开花落中度过,虽然后来独在异乡,迄今为止再没见到故乡盛开的映山红,但是在我的记忆中,这山里的映山红就是世界上最美最艳的花。

故乡的春天是短暂的,纯洁的,亦是灿烂的,是让人珍惜的,是令人念念不忘的!我爱故乡,爱故乡的春天!

                                      图片/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王艳,笔名初心,微信名了烦,河北定州人,基层公务员,爱好诗歌散文,曾在《青春岁月》发表过散文。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顾问:王树宾  戢觉佑  李品刚

总编:冬   歌

副总编:蔡泗明

执行主编:倪宝元

执行主编:吴秀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