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论学习的重要性

 冬歌文苑 2021-02-03

论学习的重要性

“凯德视界”小区。

一个蓝色的顶,三面白色的塑料布、四根铁杆围成的简易棚,穿着红色马甲的施姐姐和我在临时防控冠状病毒的棚子里,我们要做的事是为居民进出登记信息、测体温、核实身份证、工作证明、发放通行证等等。

一辆电瓶车停在棚子前,头盔摘下来,“哇,金发碧眼一洋妞。”我认识她,昨天下午也来过。叽里呱啦,不知道她在讲什么,我竟然脑子里一片空白,老师教的英语全忘了,连想到用英语的念头都没有,一想起来昨天的情景真是惭愧不已。还好,当时的洋妞机灵,连笔划带学狗叫终于弄明白她是来帮朋友喂狗的。后面还接待了三位老外,一连串尴尬之后回到家,连夜梳理值守防控中遇到外国人会讲的几个问题,用英语进行了记录,然后请经常出国在外的同学帮忙审核,与女儿模拟了现场,做足了第二天上岗和“老外”交流的“功课”。这会儿“功课”要派上用场了。“Hello!”“Good afternoon.”顺利开场。我这个初中时代的英语课代表“慌兮兮”的内心开始镇定下来。“temperature” “passtcard” ,测了体温,查了护照,施姐姐的英语“连珠发射”,真让人刮目相看。“Where are you come from?” “Do you know Chinese?” “金发碧眼”的洋妞笑容满面,一会儿功夫就进入小区喂狗去了。

施姐姐1966年生,正宗重点中学考上去的本科生,肚子里的英语随手扔扔,张嘴即是,如“大珠小珠落玉盘”,颗颗货真价实。不象我,英语早还给老师哩,要提前做足“功课”才张得了口,要提前练习才能忐忑不安地“鹦鹉学舌”。当年读书学英语,觉得外国好远,用不用得上还打问号的。然后类似我这样的“不要好胚”一年一年,渐渐地把英语都忘得差不多了。所以,那天“洋妞”突然现身,一下子“脑子里一片空白”,幸亏洋妞表演天赋极佳。“dog” “dog ”,啊呜啊呜。然后走过来走过去,“汪汪汪”学狗走路学狗叫。花了好长时间才彼此明白怎么回事。

今天就不一样了,施姐姐的“施氏英语”“temperature”、 “passtcard”,简洁、重点突出。我的“蒋氏英语”课本化、啰嗦,如:“Where are you come from?”在“施氏英语”和“蒋氏英语”的花样组合下,今天的防控值守顺利而又“国际范”。我们也不拘泥于语法、句式了,“实用、管用”就行。谁都没有想到,今天,我们两个已经不再年轻的人工作之外还能用“英语”和“老外”说上几句话,当“老外”碰到真正的老外时“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重重地向我砸来。虽然连夜做了功课,但与施姐姐的“张口即来”差的不是一条街的距离。这是我在防控一线的深切感受:学习太重要性了,特别是学习英语。因为冠状病毒防控非常时期,英语的重要性就这么直白的向我袭来。

其实,切入我们平常的生活,英语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

改革开放以来,外资、外国人不断进入华夏大地。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投资、经商、留学、工作,甚至和中国人结婚,久居中国。这些年,杭州市拱墅区精心打造“运河金名片”,“小河直街”、“桥西直街”,在千年京杭大运河畔,在拱宸桥之畔焕发出浓厚的江南风韵,雅致温润的中华文化底蕴得到重新挖掘和塑造,吸引了一批批外国人前来观光旅游、工作、学习。回忆一下,现在外国人真是太多了。有时候,出个门在街上就能迎面碰到“洋小伙洋小妞”;有时候等个红绿灯一扭头旁边站着就是“歪果仁”;有时候超市里买个菜也能遇到“洋马大嫂”;有时候下楼遛个娃门厅里和你说“Hello”是“洋邻居”。区里各条街上都已经中英文双语标示了。如果说防控值班被迫学英语,那么现实生活里在你前后左右日益增多的“外国人”,你不得不承认“地球村”的进程不断加快。中国有句老话讲:“活到老,学到老。”时代在进步,人的学习意识也要紧跟时代步伐。环顾四周看一看,不学点英语,你说还行吗?还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吗?不然,如我,连个登记都做不到位。

除了英语学习,中文学习一样重要。

央视的诗词大会节目红遍大江南北,武同学名传全中国,被清华录取。

近期冠状病毒抗击时期,日本捐赠的抗疫物资上写的中国古诗词火了,不断被微信朋友圈转发。日本汉语水平考试HSK事务局捐赠物资上书: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日本捐武汉: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日本富士捐湖北: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日本舞鹤市捐大连: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和曾是两乡。作为中国人,你熟悉这些古诗词吗?知道它们的出处吗?

我好歹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有一种曾相识的感觉,但是说不出这些古诗词的具体出处和历史掌故。带着惭愧之心,开始查找它们的出处。

“百度”的确方便,一下就出来了。原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出自《绣袈裟衣缘》作者是日本长屋王。这句话来源于1300多年前中日友好交往的一段佳话。根据记载鉴真事迹的历史典籍《东征传》记载,公元八世纪,日本长屋亲王曾在赠送大唐的千件袈裟上,绣上十六字偈语: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鉴真大师被此偈打动,由此六次东渡日本,弘扬佛法,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最具标志性的伟大实践之一。这两句写在捐赠物资上的古诗词,表达了日本和中国在不同的地方,共同抗击冠状病毒的感情和信心。“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出自《诗经·秦风》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首为打仗时唱的战歌。“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联想一下秦兵将领,身披铠甲、高唱战歌、同仇敌忾,就如当下一批批奔赴武汉的医生和“白衣天使”,“来必战,战必胜!”的战歌响亮。日本援助防护服包装上印的这两句诗,除了物资的积极增援,同时也是对湖北一线医护人员慷慨激昂的精神鼓舞,表达了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精神支援。“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改编自南朝梁·周兴嗣的《千字文》。“孔怀兄弟,同气连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规。”意思就是兄弟姐妹齐心协力,一定能战胜病毒,共同迎接春天的到来。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在《送柴侍御》一诗中云:“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日本京都府舞鹤市驰援友好城市中国大连物资上写的这句诗,蕴涵了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

看着百度告诉我的答案,我那个汗啊,心里感慨万千。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唐诗宋词更是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日本友人信手捏来,引经据典,恰到好处;从先秦到唐代,上下几千年,如数家珍。这份潇洒、从容,真正羞煞我了。可是,现在的我,现在的人们,老老小小,几乎一人一机,机不离手是常态。有些人没有了手机会活不下去的。每天一睁眼就是看手机,恨不得24小时刷手机,走路,边走边看手机;等红路灯,那么几分钟,也要争分夺秒的看一下手机;飞机场、地铁、公交车站,绝大部分人在看手机,极少人是看书的。又有几人能静下来读几首唐诗宋词?能做到每天背会读懂一两首古诗词的,大约了了,有的话,也会被人当作“奇葩”。所以当诗词大会节目一经播出,我们国人骨子里的“汉语言文学”就被唤醒了,才有了火爆的收视率。北师大教授康震说,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具有无可限量的审美潜力,你有多少情感要表达,有多少思想要表现,我们的语言文字就有多少美学潜质供你发掘,这就是诗词经典历千年而不衰的原因。这也是诗词大会节目火爆收视率的“源头”。“不读书,你连捐款留言都写不过人家。”当电脑和手机让人的手、脑不断“变懒”的时候,类似手不释卷的读书学习场景仿佛是过去的事情,我觉得这个网友说的是真的。当然,学习不仅仅局限于“手不释卷”样式的读书,电脑、手机、电子电子书等上也是可以读书学习的。但是,我个人依然觉得“手不释卷”样式的读书更优雅美好,对于视力的损伤是小于电脑、手机、电子电子书等电子产品的。

当冠状病毒气势汹汹来袭,宅在家里就是为国家做贡献的时候,如果无聊,那就好好学习吧!学学英语,学好英语,更好地认识外国,吸其精华,剔除糟粕,更好地建设新中国;读读古诗(词),读好古诗(词),更好地认识中国,用古诗(词)丰富内涵和学识。以开放包容地姿态,学习、消化、融会贯通地传承东西方文明,不断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建设新中国贡献一份力量。

                          插图/网络

作家简介

蒋叶花,1973年出生,浙江杭州人,在职研究生学历,1994年至今就职于拱墅区康桥街道办事处。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监制:陈俊泽  吴秀明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主编:汤燕萍  孔秋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