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故乡土坯房

 冬歌文苑 2021-02-03

 故乡土坯房

  李文龙||河北

大概是年纪大了容易怀旧,最近总是在梦里思念家乡那个土坯房子,即使大白天,那个房子也时而在脑海里浮现。尽管那是很破旧很简陋的房子,别说今天,就是在当时也基本上一文不值。但却在我的心中始终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那房子不仅是遮风挡雨的地方,也是家人亲情凝聚和自己成长的港湾。如果与如今所居住的高楼大厦比较起来,我感觉一点也不逊色,其对比的结果只不过是时空变化、环境条件不同而已。那个房子所承载的意义,与现代化的楼房具有巨大的差异,没有什么可比之处,但伴随着我度过了苦涩的童年与青年的初期阶段。如今回想起那些已逝去的岁月,虽然贫穷、酸楚;却有不少温馨与快乐。那是我成长的地方,有悲欢离合,亦有喜怒哀乐。

在我刚刚五岁的时候,跟随着父母、家人,从繁华的大都市沈阳,回到了冀中平原那个偏僻落后、一贫如洗的农村老家。那年,爷爷年事已高,爸爸是独生子,爷爷唯恐无人为他养老送终,非得让我们全都回到老家来。尽管爸爸给爷爷很早就寄来了建新房子的钱,但染上了赌博坏习惯的爷爷根本就没放在心上,不为我们准备好居住的地方。待家人大小五口全回来后,只好住进了那个破旧的土坯房子。在那里我们一住就是十多年,并经历着许多的辛酸往事;当然也有一些快乐的瞬间。时光流逝中,我们姐弟慢慢长大,两个姐姐先后出嫁了。我与弟弟在那里读完了小学和中学,接着是我第一个走出了家门,到遥远的地方去当兵,后在异地工作。弟弟考上了外地一所中专,也离开了土坯房,毕业后在异乡上班。我们都开始了在外面漂泊的生活。而在这之前,我们亲爱的父亲不幸英年早逝,他仅仅在世上活了四十一个春秋。母亲跟随儿女生活,活到七十岁那年,也告别了人世。

  老家的旧居,是个不大的院子。说是正房、北屋为两间,其实按实际面积算下来,也就一间半房而已。开始建有东厢房两小间,后倒塌了改建为西厢房两小间。还有对面相同面积的一间半南屋,也属于正房。其中有半间,作为家人出入与外界通行的大门和门洞。院子中间种有两棵大树,比较年长了。一棵是枣树,一棵是槐树,都长得很高大很茂盛。尤其是那棵枣树,每年都结满了甘甜的脆枣,吸引街坊四邻前来我家品尝。那棵槐树根深叶茂,腰身粗大笔挺,后来家人请木工锯倒做了一套家具和小推车,一直使用多年。小院子不大,土坯房也破旧,但母亲每天都打扫整理的很整洁。家里几件陈旧家具擦洗的一尘不染,地面打扫的干干净净,被褥叠放的规规矩矩,卧室和厨房的物品摆放的整整齐齐,室外的杂物都堆放的井然有序。甚至连当年饲养的猪羊鸡鸭也都很讲究,它们的居住与饮食都是分门别类的,并不显得过于脏乱。所以,不论谁来串门,都夸我家是个卫生整洁之家。当然,这得归功于母亲一生的勤奋与辛劳。最为温馨的时刻就是夏季全家人坐在院子里乘凉,泡上一壶茶水,一边饮茶一边聊天,十分凉爽怡人。母亲总是摇着一把芭蕉扇,为我们年幼的姐弟驱赶蚊蝇,有时我们就躺在母亲的怀里甜甜地睡着了。

老家对春节非常重视,每年到了腊月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年景好的时候,就用猪肉炖粉条、炖豆腐、炖白菜之类的饭菜,庆祝一年的好收成,祝福来年风调雨顺和吉祥如意。我们那些小孩子在一起捉迷藏,蹦蹦跳跳,燃放鞭炮,开心极了。

  我家居住的那个土坯房年久失修,其实是个危房。几次发生地震险些倒塌。听老人们说那是当年家族的一个牲畜棚,根本无人居住。夏天漏雨,冬天透风,土坯堆砌的墙体早已腐蚀,经不起风吹雨打,尤其是暴风骤雨的洗礼。记得有一年下大雨,正是午夜时分,我们都还沉睡在梦乡。忽然一声霹雳震天响,我家的后墙体随之轰然倒塌,疾风暴雨立刻包围了进来。那种恐怖与惊吓,是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的。全家人慌忙了起来,十分惶恐、仔细地观察整个房屋,似乎还没有发现影响到全部坍塌的境况。于是,找来一张破炕席遮挡风雨,继续休息使用。现在想起来真有些后怕,也为那时的愚昧无知感叹,怎么还敢继续住在那里?简直连生命都无所顾及了!

但实际上父母也是无可奈何,不在那里居住去哪里呢?那是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我第一次感受到人世间的悲哀与凄凉。后来,父亲又求人脱坯补修后墙,终于赶在寒冷冬季到来之前得以竣工,才使我们没有再遭受到冰雪严寒的袭击。但是,拖欠人家的工钱却无力支付,一直到半年之后,快过春节了才想方设法还给人家。那些也很贫穷的父老乡亲们真的都非常厚道,没有一个人来家里催促我们付钱的。

  不幸的事情一件接一件的发生。不久,奶奶和爷爷都相继去世了。亲爱的爸爸不堪生活与工作的重负也病倒了。他究竟患的是一种什么病,到现在我也没有闹清楚,直晓得他大概是肺病,每隔一个月就犯病一次,非常痛苦不堪。虽经医生多次治疗,但都是乡间极为普通的医生,又没有什么先进的医疗仪器和手段来检查确诊,更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服用控制。他就这样苦苦支撑了四五年时间,终于在一个异常寒冷的冬夜,带着对妻儿的无尽牵挂和忧思走了。那天母亲哭的死去活来,而我们几个还年幼的姐弟,几乎都被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吓傻了。小小的年龄就失去了父爱,我们真不知道今后该怎么生活。那时的家贫真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父亲去世,甚至连埋葬他的一副棺木都买不起。只好东拼西凑地借钱买了一副农村人家里习惯使用的旧躺柜,请木工临时加工改做了一口简易棺材下葬。在去往墓地的路上,我想,自己作为长子,却无能力孝敬父亲,无能力给他治病和送终,真是一辈子的莫大耻辱和遗憾!这些不幸都是发生在那个土坯房子里的事情。所以,留给我的记忆非常深刻。在那期间,我还有一个小弟弟不幸患病死亡,他走时才一岁。尚未看清这个世界的模样,就离去了。当他稚嫩的遗体被送出去埋葬的时候,全家人都流下了伤心的眼泪。短短几年时间,我家老少四条生命就这样离我们而去。这是多么令人撕心裂肺的人间悲剧呀!

 人生美好的时刻悄悄来临,也可以说那是不期而遇。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被公社领导看中了,让我到公社当了钻井队的会计,并兼任公社其他一些部门的职务。如公社报道组通讯员、武装部和团委的办事员。虽然不属于正式国家编制,更不是什么干部,但每月还发给我三十元工资。那可是很了不起的事情。曾经吸引了很多人的羡慕。因为当时连正式的国家干部、公社党委书记之类的领导干部,月薪才四五十元呀!我在那里兢兢业业的工作奉献,受到了书记、主任以及其他同志的喜爱,经常带我下乡调研,参加中心工作,为基层群众服务。每天工作的都很开心,微笑挂在脸上,歌声发自心窝。尤其是每天回到家中那个破旧的土坯房子里,见到了妈妈、姐姐、弟弟,都感到生活很温馨、温暖、甜美。每月当我把自己那份薪水交给妈妈的时候,就感受到了家人的喜悦心情。

还记得当时买了一台收音机,每天家里充满了欢快的气氛。这种美好的生活,一直延续到我参军离开家乡。当兵和上学是农村青年走出家乡的唯一途径。我有幸当了兵,实现了自己多年的理想。而且在军队发展一直很顺利,学到了很多东西,给自己后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靠组织的精心培养和自己的不懈努力,上班后还考上了大学,当上了机关干部,在省级机关的岗位上逐渐成长起来。弟弟呢,也是凭着自己的持续努力,考上了一所中专,工作后又参加了本科的学习深造,最后到了市委机关工作。我们都是普通百姓人家,没有拼爹的本钱,只能靠自己去拼搏,去博弈人生。但我们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也没有违背组织的教导,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家为社会奉献了青春与力量。

  当兵后,有一年出差顺便回家。同学给我介绍对象,也是在那个破旧的土坯房里见面。妈妈一直担忧人家见到如此破旧的住房,而使婚事告吹。但她还是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尽最大努力热情地接待了女方。出乎意料的是人家并未提出异议。妈妈真是喜出望外,如同度过了一个盛大节日。我明白无误地告知母亲,人家看中的是我的发展前景,不可能挑剔咱的住房,更不会在结婚后,来此居住。后来妈妈说,孩子,咱是否高攀人家了,要不找个没有工作的农村媳妇算了,那样的婚姻比较稳妥保险。她与千千万万个农村老人一样,盼望着儿子尽快结婚生子,延续自家的香火。妈妈还曾与我商量,暂时把这个破旧的土坯房子收拾一下,找个合适的时间把婚事办了,以了却老人家的美好心愿。这是世界上多么善良淳朴慈祥的母亲呀!我懂得妈妈的想法,也了解乡间老年人的心愿。我的母亲始终对我寄予厚望,希望我在军队有所发展和成就。但是,军队的瞬息万变等方面情况,老人家不可能知道,甚至连所有的军人都无法把握。我的结局让亲人们失望了。但他们可能不知道我已尽力。如果不出现部队缩编、提干作废的意外情况,我是我们当年那批入伍的兵里入党与提干最早的人。应该说也是最为优秀的军人之一。亲爱的妈妈遇到悲欢离合的事情就喜欢哭泣,甚至茶饭不思,彻夜难眠。在那个大喜大悲的年代,在那个破旧的土坯房子里,不知母亲为生活为儿女为了我,流下了多少凄苦的泪水。我真的应该向逝去的亲人们致歉,因为我没有实现母亲的美好夙愿。

  后来,当母亲得知我安置了工作,成家立业的消息后,她的心情是无比喜悦。她始终喜笑颜开,逢人就讲我家儿子上班了,还像是个孩子似的。我让母亲离开了那个破旧的土坯房,随我们一起来到一个省会城市生活;特别是让妈妈住进了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的现代化楼房,免受了夏天漏雨、冬天透风的苦难。

我们家人彻底告别了,那个生活了很多年的破旧土坯房。但发生在土坯房里的历历往事,却永远铭记在我的心中......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李文龙,笔名,蒙京木子,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原内蒙古煤监局处长。原籍为河北省肃宁县人,在驻地内蒙古军队服役以及在内蒙古煤炭管理机构工作长达四十年。退休后定居北京。喜爱文字,经常为媒体撰稿。曾在部队专职从事新闻工作,多次获奖并立三等功。在《解放军报》《战友报》《内蒙古日报》《内蒙古广播电台》《内蒙古电视台》等省级以上媒体发表过大量稿件。近年来,坚持在新浪网撰写博客,已撰写各类文章稿件将近七百篇。受到读者关注,有的文章被有关媒体转载。为促进改革发展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发挥了积极作用。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   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监制:陈俊泽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主编:孔秋莉  孙   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