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再读《蝶恋花•答李淑一》

 冬歌文苑 2021-02-03

再读《蝶恋花·答李淑一》

郑凡涛||陕西

今夜,再读《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又泪流满面。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毛泽东同志在这首蝶恋花里,把自己对妻子杨开慧、对战友柳直荀的怀念之情,表达到了淋漓尽致,催人泪下。

故人已去,音容尚在。毛泽东同志在接到李淑一的来信后,感慨万分。当年,他和柳直荀远离家乡,投身中国革命事业,留下妻儿在湖南老家艰难度日。对于他们的妻儿来说,曾几时,征人无处觅,杳杳无消息。白色恐怖中,国民党反动派残忍地杀害了杨开慧,而柳直荀屈死于苏区“肃反”运动中。毛泽东不但奋笔疾书给李淑一写了一封长信,而且还在信中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蝶恋花》。

自宋代以来,《蝶恋花》一般都是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而毛泽东同志却把它填写成了一首忠魂颂。他想象着妻子和战友仙游天堂,正在看嫦娥跳舞,忽然听到革命胜利的消息后,激动的泪水化作了漫天倾盆大雨。这是饱含无限悲伤和欢喜的热泪,这是告慰无数英灵的热泪,这也是让我们这些后人为无数英烈致敬的热泪。

当年,毛泽东同志离开家乡后,杨开慧无法得到他的消息,独自带着三个孩子住在老家长沙板仓。她无时无刻地挂念着自己的爱人,经常在夜里给毛泽东写信。可是写的信从来就没有寄出过,因为她知道这些信无处可寄。她把这些信藏在家里的墙缝中间,直到1982年当地政府重修故居时才被发现。而这时,距离她牺牲已经五十二年,毛泽东同志也已经逝世六年了。

这些从没有寄出过的信,是一个妻子对丈夫的无限思念,是一个战士对战友的无限思念。今天读来,让人无不动容泪下。

“我不能忍了,我要跑到他那里去。不能忍,绝不是仅仅因为思念,而是担忧他的身体。没有我在身边,他不会注意的……” 

“我想象着假如有一天他死去了,我母亲也不在了,我一定要跟着他去死,假如他也被人捉着去杀,我一定要同他去共这一个运命!”

我想象不出,假如毛泽东同志在有生之年读到这些信件,会是怎样的心情?人生有太多的阴差阳错,留给有情人无尽的遗憾和惋惜!

我忽然想起九十年代在整理毛泽东同志中南海旧居时,发现他瞒着所有人,珍藏着儿子毛岸英遗物的事情来,不由得心酸不已,泪流满面。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这是一些怎样的人?他们为中国革命付出的太多太多了。

那些信里有一封杨开慧在感到自己面临危险时,写给自己的弟弟杨开明的托孤信。信中写到:“我好像已经看见死神了——唉!它那冷酷大面孔!说到死,本来而我并不惧怕,且可以说是我喜欢的事。只有我的母亲和小孩们,我有点可怜他们!……”一个人知道自己将要死去,却勇敢地而坦然地面对,放心不下的只有自己的母亲和孩子。这是何等的气概,何等的情怀呀?

可惜的是,这封信还没来得及寄出,她就得到了杨开明牺牲的消息。她伤心、失望的心情,可想而知!

那一天,终于来了,敌人逮捕了她。敌人在叛徒的建议下,告诉她只要在报纸上发表公开声明和毛泽东脱离关系,便放她一条生路。可是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气急败坏的敌人决定枪毙她。残暴的刽子手从她的背后连开两枪,她倒下了,却扭头瞪着刽子手。敌人得知她没有死去,竟然又补开一枪,暴尸三天。他们消灭了一个肉体,却永远不能消灭一个忠魂!

一个美丽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可是人们却永远记住了她,历史永远记住了她——杨开慧。

毛泽东同志得知妻子牺牲的消息后,沉痛地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表达了自己深深的自责和痛苦。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旖旎风光秀。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不忘初心,勇敢而坚定地走向幸福美好的明天,才不负无数英烈的期望!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再读《蝶恋花-答李淑一》,我泪流满面。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郑凡涛,陕西咸阳人,笔名海岸线。在西安某国企工作。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