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汝窑新论之六: 大雅至朴,大道至简 ——官汝窑瓷器评说

 瓷海拾珍111 2021-02-03

二是从古文献的记载来看,“蟹爪纹”应该指官汝上的“棕眼”。最早提出“蟹爪纹”概念的是曹昭的《格古要论》。曹昭,元末明初人。字明仲松江(今上海)人。其父曹真隐,博雅好古,收藏了大量的法书、名画、古琴、古砚,以及青铜器等古董。曹昭自幼随父鉴赏古物,并得到父亲的悉心教诲。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将其鉴赏心得及对各类古董鉴赏意见写成专著《格古要论》。该书计三卷,对古铜器、古画、古墨迹、古碑法帖、古琴、古砚、珍竒、金铁、古窑器、古漆器、锦绮、异木、异石共13类古董,论述其源流本末,剖析其真赝优劣,鉴定精辟,考据详实,见解独到,言简意赅,是我国存世最早的文物鉴定专著,影响深远。

《格古要论》在“古窑器论”中对“柴窑”等14个窑口的器物特征进行了阐述,下面是其对柴窑、汝窑、官窑的论述:

柴窑:出北地。世传柴世宗时烧者,故谓之柴窑。天青色,滋润细媚,有细纹,多足麄黄土。近世少见。

汝窑:出北地。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眞,无纹者尤好。土脉滋媚。薄甚。亦难得。

官窑: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润,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色好者与汝窑相类。有黑土者谓之乌泥窑。伪者皆龙泉烧者,无纹路。

将这三条论述作对比阅读,能够从中获得很多信息。限于篇幅,我们仅把其中的“汝窑”作为比较主体作一些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信息。(1)产地:“北地”,北方地区,现已确认在河南汝州地区。有人在考证柴窑产地时,曾“引经据典”地把其定为耀州,从汝窑已经确认无疑产在河南看,柴窑的“出北地”的“北地”应与汝窑一样在河南,而不会跑到距开封千里之外的耀州。(2)生产时间:“宋时”,现已确认为北宋晚期。柴窑为柴世宗时烧造,明确无误;官窑为“宋修内司”烧,“修内司”为朝廷官署,北宋、南宋、金、元皆置,结合上文,此处的宋还应该指北宋。(3)釉面特征:“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眞,无纹者尤好。土脉滋媚。”釉面颜色为淡天青色,与柴窑的“天青色”相比颜色稍淡;官窑为偏粉红的青色。绝大多数釉面有“蟹爪纹”,而官窑也有——这一点常常被研究者所忽略;柴窑没有“蟹爪纹”,但是有细细的纹线。釉质滋润细媚,与柴窑相同;而官窑中的优质品才能与汝窑媲美。(4)胎体特征:“薄甚”,非常薄。柴窑的胎体应该为土黄色,官窑有“紫口铁足”。(5)存世量:“亦难得”,与柴窑一样珍贵,也很难得到。而柴窑是“近世少见”,即在明初时就很少看到柴窑器了。

因为曹昭和《格古要论》属于人、言皆可信的一类,所以,以上五条信息在研究柴窑、汝窑、官窑都有非常高的价值。现仅就“蟹爪纹”做一些分析。

曹昭在提出汝窑、官窑器物上存在的“蟹爪纹”时,都是在紧接着釉色后马上说到的,所以“蟹爪纹”存在于釉面上,这一点没有异议。对“蟹爪”虽有一些不同的解释,但大体上争议也不大。唯独一个“纹”字,给后人造成的费解“山大”,甚至有人因费解而不惜曲解!因为“纹”原指丝织品上的花纹,后泛指各种花纹。“纹”在瓷器鉴赏上的运用,主要有两方面:(1)纹饰,指瓷器上的装饰花纹;(2)开片,上文说柴窑“有细纹”即指此。按照一般常规思路理解,“蟹爪纹”中的“纹”显然不是指纹饰,而只能是开片的意思,很多人也是沿着这个思路,把“蟹爪纹”理解成“形状像螃蟹爪一样的开片”。但是,把汝窑瓷器上的开片看成螃蟹爪状,又何其难也!好在与曹昭同处明代、主要生活在万历时期的另一位文人,著名戏曲作家、养生学家、藏书家高濂在其《遵生八笺》对“蟹爪纹”有更为具体的描述:

汝窑,余尝见之。其色卵白,汁水莹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隐若蟹爪。底有芝麻花细小挣钉。余藏一葫芦大壶,圆底,光若僧首,圆处密排细小挣钉数十。上如吹埙收起。嘴若笔帽,仅二寸,直槊向天。壶口径四寸许,上加罩盖。腹大径尺。制亦奇也。又见碟子数枚,圆浅瓮腹,磬口,釉足,底有细丁。以官窑较之,质制滋润。

文中“汁中棕眼,隐若蟹爪”两句十分关键。其一,这句话明确无误地指出,“蟹爪纹”就是釉面中的棕眼;其二,“隐若”二字用得十分恰当,意为“隐隐约约的像”,指其棕眼不是很明显,需要在特定的角度和光线下才能观察清楚。从《遵生八笺》中可以看到,高濂读过《格古要论》,上手、并拥有过汝窑瓷器,因此其对“蟹爪纹”的解释更为明确,更为符合曹昭的本意。其后清朝、民国的许多人也都复述或阐释过“蟹爪纹”为棕眼的观点,例如,清代朱琰的《陶说》、唐铨衡的《文房肆考》,民国刘子芬的《竹园陶说》、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等。

民国赵汝珍的《古董辨疑》似乎综合了当时鉴赏官汝的研究成果:

汝窑有厚薄两种。土细润如铜体,汁水莹泽厚若堆脂,其釉色近于柴窑之雨过天青,以淡青为主,亦有豆青、暇(虾)青及茶末等色。釉汁中有如樱眼及蟹爪纹,及底有芝麻花细小挣钉者为真。真伪多以此辨。

这段话很有意思,赵汝珍又提出了汝窑釉面有“如樱眼”的概念。“樱眼”原指国产小樱桃顶部小小的一个黑点,应为樱桃花的花落痕,这里比喻官汝釉面上细小的棕眼为“如樱眼”,很形象,其内涵与“蟹爪纹”所指内容相同。

要言之,蟹爪纹是北宋官汝和官窑器物釉面上细小的“棕眼”,它就像清晨一群大大小小的螃蟹刚刚从海水退去的细软沙滩上爬过留下的一个个若隐若现的小小爪印。宋钧瓷及后代的许多瓷器上也有“棕眼”,但是其形状、大小、深浅都与“蟹爪纹”有区别。要把这种细微的区别、要把官汝釉面上哪种细细浅浅、疏密错落的小浅坑刻画出来,曹昭用了一神来之笔——蟹爪纹。仔细想来,大家可不要小看了“蟹爪纹”这三个字,用来比喻官汝和宋官窑釉面上的“棕眼”,真是形象、生动、准确、透彻!其一,写出了质感。滩涂留下螃蟹的爪印时,一定是比较潮湿的时候,这和“汁水莹泽厚若堆脂”的釉面的质感何其相似呀!其二,写出了动感。螃蟹在滩涂留下了清晰的爪印,一定是它刚刚经过,那个爪印一定在逐渐变化:变浅、变小;釉面上的那个小坑随着视角、光线的改变,也在不断地变化——它也在动呀!其三,写出了美感。螃蟹在古代可入诗、入画,特别是其可入酒,而且是“佳肴”,将釉面上的小坑与其联系一起,有一种不可言传的美。

图6:小螃蟹在沙滩上留下的小洞和足迹(图片来自网络)

图7:汝窑天青釉“丙蔡”碟(现藏台北故宫)(图片来自网络)

图8:汝窑天青釉葵口洗(个人藏品)

因此,从明代到民国,古人对蟹爪纹的认识没有疑义,蟹爪纹就是指汝窑釉面中隐隐约约的棕眼。而现代的大多数专家、研究者、爱好者,由于时下对瓷器开片的重视,特别是死抠住“纹”当“纹饰讲”,总是千方百计地把蟹爪纹解读为汝窑开片纹,造成了对汝窑理解上的混乱。科普性很强的“度娘”在“汝窑”词条解释汝窑的“开片纹”时是这样说的:

汝瓷开片堪称一绝,开片的形成,开始时是器物于高温焙烧下产生的一种釉表缺陷,行话叫“崩釉”。汝窑的艺术匠师将这种难以控制的、千变万化的釉病,通过人为地操作转换为一种自然美妙的装饰,而且控制的恰到好处,可谓巧夺天工的绝活。釉面开片较细密,多呈斜裂开片,深浅相互交织叠错,像是银光闪闪的片片鱼鳞,或呈蝉翼纹状,给人以排列有序的层次感。釉中细小沙眼呈鱼子纹、芝麻花和蟹爪纹。并有典型的桔皮釉、冰片釉、茶叶沫,部分柳条纹状的开片是因手拉坯辘轳旋转时,使泥料分子排列结构朝一定方向而形成的现象。

而在其解释“蟹爪纹”时是这样说的:

瓷器的一种釉面特征。因器物施釉,釉厚下垂形成似落泪后留下的痕迹,故名,是宋代汝窑釉面特征之一。

在解释汝窑“开片纹”时把“蟹爪纹”定位为“小沙眼”,且与“鱼子纹、芝麻花”相并列,而在解释“蟹爪纹”时又将其“釉厚下垂形成似落泪后留下的痕迹”,这真正有点“你不说我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的味道,这可真是误人不浅呀!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通过瓷器鉴赏专家、广大的收藏爱好者抱着对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高度负责的态度深入研究、反复论证,给“蟹爪纹”以科学、准确的阐释,庶几可不误人子弟。

(待续)

(作者:河北承德  刘国臣  初稿完成于2019年8月,2020年12月修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