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沉迷网络怎么办?-心理专家告诉你。

 爱悦慧心理 2021-02-03

马山要开学了,经过一个寒假,很多家长猛然发现:糟糕,我的孩子似乎离不开网络了。这可怎么办?

对于这个发现,家长朋友们首先别惊慌。很多孩子只是一般痴迷,还没到沉迷的程度;这时候,你可以建议孩子收收心,也帮助他一起行动,如给他一些好看的书籍,陪他玩好玩的运动,带他去各处走走,分散他的注意力。

但是,不能否认有些孩子的确已经陷入沉迷状态,网络使用时间大大超过一般水平。如果你的孩子属于这种情况,那么你得考虑帮助他一起,走出网络沉迷泥潭。

第一,控制孩子的网络使用时间之前,家长要有一个合理观念。

现代是互联网的世界,成人每天每时都在使用智能手机,孩子们对互联网感兴趣也是人之常情。有调查显示,大学生们每天查看手机多达80多次,每天平均会花上10个多小时在智能手机上。所以,即便你的孩子,在短时间内迷上手机互联网也不是“洪水猛兽”。家长本身的焦虑感降低,才能理智的处理问题。

如果你家孩子,每日放学回家,花一两个小时接触互联网并不是什么大坏事。相比控制他们的上网时间,还不如花些心思了解孩子们通常在网络上做什么?为什么那些事情会吸引他们,是不是他们在现实世界没有得到满足?教育不是简单的事儿,父母也不是天生会做的,但是多花心思在孩子身上,多思考,总是没错。

第二,孩子沉迷网络这个事件本身,值得好好分析。

那么多的孩子,为什么你家孩子会沉迷,别人家的孩子不会?我希望,家长们得出的结论并不是简单的说,我家的孩子不如别人。这样的结论是没有意义的,而且对孩子行为改变也没有任何好处,最重要的是容易给孩子贴标签,影响孩子的自尊和人格健康成长。

孩子沉迷网络,大多数时候,都是与家长的沟通出现了问题;或者家庭气氛出现了问题。如:你和爱人,经常各自玩着电子设备,相互不理睬,家庭气氛冷冰冰,甚至当孩子和你交流的时候,你也置若罔闻。一方面孩子会好奇互联网的巨大引力,另一方面他们也会模仿父母的行为方式。而且当孩子们感到空虚、无聊、无目标感、内心烦闷时,也往往会在互联网上寻求解脱。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孩子,确实存在此种状况,那么给孩子切断网络,控制孩子的行为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内在“病根”没有解除。找到孩子沉迷网络的真正内在原因,静下心来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或许你就会有办法帮助孩子。

第三,控制网络时间,不能简单粗暴,以牺牲亲子关系为代价。

昨日下午,好朋友来看我。她是一位班主任,自然会和我说起学生的事儿。她说她有个家长在市区有房子,可是却要在学校附近,花4000多块租房住;她这么说,我猜就是家长陪读了。

其实,个人是很不赞成陪读的。于是我问她,家长为什么要陪读?她说,没办法啊,孩子网络成瘾,对电子产品太过痴迷,手机、电脑几乎不能停。家长只好过来监管,现在租住的地方没有网络也没有电视,手机更不让孩子接触到。

对待沉迷网络的孩子,该家长也算是花足了力气,可是,这样真能让孩子灭了网瘾的心吗?

我看未必。我对朋友说:“以我一个心理教师对青春期孩子的了解,这位同学绝对不肯善罢甘休。”如果真这么容易偃旗息鼓,那也不叫沉迷了。父母这样做不仅不会对戒除网络沉迷有帮助,更重要的是还会以牺牲亲子关系为代价。想必现在这个孩子与父母应该水火不容了吧。”听我这样说,朋友脸色凝重起来,她说确实如我所料。

所以,即便你的孩子沉迷网络的时间比较长,需要大力监管,也不能“一刀切”或者“暴力镇压”。这样只会导致恶性循环,激发孩子的反抗心理,以后你的话,孩子不会再想听。

第四,循序渐进,尊重孩子,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孩子控制网络使用时间。

很多时候,循序渐进的确是一个好方法。比如,准备戒烟的人,一开始,你就让他一天不抽一根烟,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儿。如果谁让他这么做,他肯定恨死谁。可是如果让他一天少抽2根烟,他的情绪反应就不会那么强烈,甚至还会自愿配合。

如果一下子完全切断网络,就像是在吃奶的孩子突然没了奶喝,那他不拼命才怪呢。而且,孩子肯定会寻找各种其他途径满足他的愿望。很可能他会偷偷借或拿同学的智能手机;有可能他会动用零花钱去买一个智能手机。或者即便他拿不到电子设备,他也还会在心里想着它,那种百爪挠心的感觉,绝对会打扰他全神贯注的学习。

说到这里,有家长可能会问,那么循序渐进的节奏应该怎么定?比如,我的希望是孩子从每天上网5小时减少到3小时然后是2小时,1小时,1个月内他能主动放弃网络,不用我提醒。其实,这样具体的节奏,你问我,我也不会有好的提议。更好的办法是主动与孩子协商,让他们参与到帮助自己的事件中,尊重他们的需求。比如,你们可以坐下来,拿出笔,记录双方的要求,然后将不能认可的删掉。通常孩子们自己参与制定的目标,更容易完成。如此,亲子关系还不会受到影响。父母也可以找到孩子的需求点(比如,他希望能够周游世界),激励孩子。(详见附录。)

最后,家长要有一颗耐心。

可能这个星期孩子表现很好,下个星期又恢复如常,家长得有这样的准备。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写到这里,我就想给各位家长推荐一本书《爱的奇迹》。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家长,他很惨,他13岁的女儿,做了一切坏事:夜不归宿、吸食大麻、进警察局、逃学。而这位父亲并没有放弃,陪着女儿反反复复,一点点做出改变,历经200天,女儿终于蜕变。书中父亲的耐心是所有家长需要学习的榜样。

附送行为治疗表:

**网络使用时间表(第一周)

日期

网络使用时间

减少的时间

强化奖励

孩子感受

家长感受

2.21

5小时

0.5小时

旅游积分5公里




4.5小时

0.5小时

旅游积分5公里




4小时

1小时

旅游积分10公里




4小时

1小时





3.5小时

1.5小时





3.5小时

1.5小时





3小时

2小时




 

詹孪芳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职业规划师

擅长青少年儿童发展咨询、婚姻家庭情感咨询、压力情绪困扰咨询、职业咨询等

詹老师微信号:
grace767722

预约电话:
18367135905 

爱悦慧心理

专注于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成长、个人心灵成长及职业发展的专业心理咨询机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