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張滄:實臨張黑女碑動圖

 风之文轩 2021-02-04

教学地址:乌鲁木齐市南湖北路东二巷188号华凌国际公寓9栋2单元301 室(克东路市政府BRT车站向北至二附院,东向百米,华凌公馆对面。)



 張滄藝術簡介 

張滄:字濯之,別署楚溪等。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新疆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書法學術理論委員會主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被自治區黨委授予新疆文化名家暨文化產業領軍人才稱號。2018年,被新疆書法家協會授予德藝雙馨會員稱號。
書法入選獲獎情況 (中國書協)
1998年,第四屆中國書壇新人作品展全國新秀獎(筆名張濯之)
2002年,第三屆全國正書大展全國正書獎
2010年,第三屆全國扇面書法藝術展三等獎
1995年,第三屆中國書壇新人作品展
1999年,全國第七屆書法篆刻展
1999年,全國第三屆楹聯書法大展
1999年,全國第一屆扇面書法藝術展
2002年,首屆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優秀作品展
2002年,首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筆名楚溪)
2003年,首屆中國敦煌國際書法藝術節“敦煌杯”全國書法大賽
2003年,首屆中國敦煌國際書法藝術節全國書畫小品展
2003年,首屆杏花村汾酒集團杯全國電視書法大賽
2004年,全國第八屆書法篆刻展
2004年,全國首屆小欖杯書法大賽
2005年,全國第四屆正書大展
2005年,高恒杯全國書法藝術大展
2005年,洗夫人獎全國書法大賽
2008年,中國千名書家精品走進奧運場館展
2009年,第三屆“中國書法蘭亭獎”
2011年,第二屆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優秀作品展
2017年,中國精神·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書法作品創作暨全國基層巡展
2019年,源流.時代-以王羲之為中心的歷代法書與當前書法創作展
2019年,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
2020年,中國力量——全國扶貧書法大展

本期微文給朋友們分享張滄老師節臨張玄墓誌的書寫動作演示圖12枚:司徒、司空,不因舉燭,便自高眀。

“司徒、司空”,指墓主張玄曾任過司徒、司空官職的祖上。“不因舉燭,便自高眀”,典故出處: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郢人有遺燕相國書者,夜書,火不明,因謂持燭者曰'舉燭。'云而過,書'舉燭'。舉燭非書意也。燕相受書而說之,曰:'舉燭者,尚明也;尚明也者,舉賢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說,國以治。'

在碑文中的大意是說,(張玄的先祖司徒、司空)並不因為受到推舉,其自身的品性原本就是高尚光明的。

司: 篆意輔楷 渾厚茂密

書法用筆貴在自然。張滄老師認為,自然書寫就要動作簡約,平平實實,一筆接著一筆去寫。

徒: 中側兼用 橫勢波發

在臨古取法環節,以凝練的用筆、流暢的筆勢相對準確地再現出碑帖范字的點畫和結構,是判斷用筆是否有效的最為基本客觀的條件。

司: 澀筆鋪豪 方圓相輔

有人說,臨摹越準確越不對,因為節奏、速度與古人不合,所以不對。可是我們想想,言者何曾見過古人書寫的動作,怎麼知曉古人筆下的節奏和速度是怎樣的?答案是:根本就沒有人知曉。

空: 軸心參錯 莊諧有度

一切宣稱得了古人筆法的說辭,實際上盡皆建立在自己的揣測和書寫經驗之上;大家常說的“書寫性”,也是各人感受不同的。

不: 橫陣雲 點墜石

近些年書法界很多人強調“書寫性”,可是我們每天面對的臨摹範本,基本上都是傳統經典碑帖的印刷複製品,是機器用無數密集色點排列“印刷”出來的,而不是“書寫”出來的。也就是說,這些複製品本身是不具有“書寫性”的。

因: 上密下疏 左歛右放

甚至,很多遺存至今的古人墨蹟,其原件就是雙鉤填墨“描”出來的,復經印刷,今天的人始有機會在其中尋求古人的“筆法”、“書寫性”。細細想來,是不是有些滑稽?

舉: 撇捺錯落,打破對稱

正是由於這些印刷品極近逼似地再現了經典法帖的原形,臨書者纔能夠通過這些“下真跡一等”的視覺元素猜測古人的書寫動作和狀態,感受其氣息和神韻。

燭: 左開右闔 隨形賦勢

我們揣度古人用筆的依據是什麽?感受到的法書神采從何而來?當然是觸目之“形”。其實,一個人只要身心正常,觀察足夠細心,練習足夠勤奮,想要流暢自然地臨像碑帖範本,根本就不是什麽太難的事。

便: 虛懷若谷 神完氣足

相信孫過庭“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的論述不是隨便一說,必定是自身實踐後的真知灼見。米芾臨帖以假亂真以至於書畫商人取走臨本的傳說,也未必是空穴來風。

自: 結密不塞 氣厚無滯

把範字臨像,只是學習書法的初級階段,既不稀奇,更不荒謬。到了高級階段,自然有能力遺貌取神,基礎較為薄弱的習書者最忌好高騖遠,每天若能把力所能及的事做好,就會有持續的進步。

高: 微欹輕睨 雍容活潑

有人怕臨像了古人會失去自我,這種擔憂也大可不必。就好比一個人吃了雞蛋,你的消化吸收功能再好,身上也只會長出人肉而不是雞蛋,何況我們成長需要攝入各種營養物質,不僅僅是雞蛋。君不見趙孟頫一生筆追二王系列,最終寫成的還是子昂。

明: 向背疏密 順逆欹正

個性自在,我神天然。
“創新”是這個時代喊得最響亮的口號之一。藝術創新是發展所必須的,只不過“創新”容易,而既新又好的東西永遠都如鳳毛麟角,終究塵歸塵,土歸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