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口腔共鸣?

 万宝全书 2021-02-04

与其它共鸣的声音相比,口腔共鸣最接近于人们日常说话的声音,其音色自然、质朴、直白,是通俗歌手爱用和常用的一种共鸣方法。

由于每个人的口腔大小、形状以及发声时打开的状态各不相同,因此不同的发声者所发出的口腔共鸣的大小音量都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黑人的声音要比白人、亚洲人响亮,这是因为黑人的口腔形状天生就比欧洲人、亚洲人要大。这就是口腔大小、形状影响了口腔共鸣大小的明显例子。对于演唱者来说,先天的骨骼相貌不可改变,但是仍旧可以通过改变口腔打开的程度来改变自己的音量,甚至音色。

比如台湾歌手周杰伦在他的说唱音乐中就大量地运用了口腔共鸣,从歌曲《双截棍》到《黄金甲》,再到《本草纲目》等,这些说唱歌曲无一不是口腔共鸣运用的代表作。但是,由于周杰伦在咬字时牙关没有充分打开,从而导致口腔空间过于狭小,再加上普通话不够标准的原因,所以他在演唱歌曲的时候吐字含混不清,而且音量很小。细心的人通过周杰伦的演唱视频可以发现他在演唱时话筒与嘴唇之间的距离是比较近的,只有通过近距离的声音采集,才能有效地传送出他的声音。

相比之下,校园歌手朴树在演唱中的口腔共鸣音量则要大很多,吐字也更清晰,因为他的口腔比周杰伦打开地要大一些。朴树的音色特点是纯净中略带黯哑,他基本上没有用到很多其他的共鸣,在发声时把声音直接向口腔推送,通过夸张而有力的咬字微微地阻碍声波在口腔里的运送,给人造成一种自言自语的感觉,而不是向别人倾诉。当他用这种干净、质朴的音色唱出歌曲《白桦林》时,人们仿佛顿时从这个花花绿绿、错综繁杂的世界中抽离了出来,自由地徜徉在音乐的纯真与平和之中。

可见,口腔共鸣的运用能给人以单纯之感。在女歌手中也有偏好运用口腔共鸣来演唱歌曲的歌手,台湾的刘若英就是一个代表。刘若英的演唱风格非常简单、直率。她的音色并不甜美,若是凭这种嗓音条件来学习美声或者民族唱法,是绝对不能合格的。但是,把这种略带沙哑的音色用在通俗作品当中,再加上平铺直叙的演唱方式,反而带给人们一种真实、不娇柔做作与亲和的感觉。总之,口腔共鸣的音色是最自然、最贴近生活的一种音色,用这种共鸣音色来处理的声乐艺术作品会呈现出一种质朴和原始的艺术特色。

口腔共鸣的训练方法非常简单,只需把上下牙关松开,微微提起笑肌,积极上抬硬口盖,将气息均匀向上牙齿背推送,让声波随着气息离开咽壁向口腔外流畅地向前传送即可。其中,上口盖的运用非常关键。假如把口腔比作一座房屋,那么上口盖就像是这座房屋的屋顶,如果屋顶塌下来了,那么房屋的空间就会缩小,甚至整座房尾都会倒塌;反之,屋顶越高,则房屋的空间越大。因此,抬不抬上口盖、抬上口盖的高与低都将直接影响到口腔共鸣的大小与发声质量。

歌唱好听并不难,只要你愿意花一些时间来学习和掌握一些唱歌的技巧和诀窍,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看到明显的进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