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觅苏记·广东惠州:合江楼、嘉祐寺:三迁居所(上)韦力撰

 薪花共赏 2021-02-05

宋绍圣元年,东坡一家人乘船到达了惠州,关于到达的具体日期,他写过一首《十月二日初到惠州》的诗,题目明确地显示出了是在这一年的十月二日到达的惠州,他的这首诗是:

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

吏民惊怪坐何事,父老相携迎此翁。

苏武岂知还漠北,管宁自欲老辽东。

岭南万户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

那个时代通讯不方便,当地的官民见到东坡时颇感吃惊,纷纷问他犯了什么事会贬到这里。惠州民风淳朴,其实那些人并不在意他犯了什么错误,众人纷纷欢迎他来到此地。当地人的态度令东坡的心态得以舒缓,居住了几个月后,他更加喜爱当地的风物以及人们对他的友好态度。东坡在给朋友陈季常的回信中写道:

觅苏记·广东惠州:合江楼、嘉祐寺:三迁居所(上)韦力撰

合江楼处在两级平台上

到惠将半年,风土食物不恶,吏民相待甚厚。孔子云:“虽蛮貊之邦行矣。”岂欺我哉!自数年来,颇知内外丹要处。冒昧厚禄,负荷重寄,决无成理。自失官后,便觉三山跬步,云汉咫尺,此未易遽言也。所以云云者,欲季常安心家居,勿轻出入,老劣不烦过虑,决须幅巾草屦相从于林下也。亦莫遣人来,彼此须髯如戟,莫作儿女态也。在定日作《松醪赋》一首,今写寄择等,庶以发后生妙思,着鞭一跃,当撞破烟楼也。长子迈作吏,颇有父风。二子作诗骚殊胜,咄咄皆有跨灶之兴,想季常读此,捧腹绝倒也。

可见东坡已经安然地住在了惠州,与当地的民众打成一片了。

东坡刚到惠州时住在了合江楼内,关于此楼的属性,吴仕端在《东坡在惠州谪居生活探》一文中写道:“合江楼是三司行衙中皇华馆内的一座江楼,皇华馆是朝廷行人的驿馆,皇华之名,系有取于诗经‘皇皇者华’的意义。大约相当于现代高级干部招待所。在理东坡以谪宦之身,住在这里是不大合适的,可能也是不准的。他一抵达便下榻这里,不能不说是惠州守詹范款接他的殊礼,也即是特别照顾。”

看来合江楼相当于各地政府部门办的高级招待所,东坡是被贬到惠州的,他要在此受监管,显然这样的身份本不应当住在合江楼内,他能得此待遇,跟当地的一位官员粉丝有直接关系。此人名詹范,即为惠州知事,《惠州西湖志》转引《福建通志》中的所载:“苏轼谪惠,詹范同僚畏章惇势力莫敢顾,独范待之甚厚,时携具相就唱和。”

觅苏记·广东惠州:合江楼、嘉祐寺:三迁居所(上)韦力撰

匾额

那个时段章惇在努力地收拾蜀党,很多地方官员担心连累到自己,故不敢照顾东坡,但詹范却不怕被人举报,他看到东坡一家人来到惠州无居所,于是就将苏家人安顿在合江楼内。东坡在《答徐得之书》中也提到了此人对他的照顾:“詹使君仁厚君子也,极蒙他照管,仍不辍,携具来相就。”

但是东坡一家在合江楼内仅住了十六天就迁居到了嘉祐寺,然而他在嘉祐寺住了五个月后,又搬回了合江楼,此次他在合江楼住了一年零一个月,之后再次迁居到嘉祐寺,这一次他在嘉祐寺住了十个月左右,而后住到了他自己营造的白鹤峰新居。绍圣三年四月二十日,东坡由合江楼迁回嘉祐寺时写了一首名为《迁居》的诗,他在诗引中谈到了每次迁居的具体时间:“吾绍圣元年十月二日至惠州,寓合江楼,是月十八日迁于嘉祐寺。二年三月十九日复迁于合江楼,三年四月二十日复归于嘉祐寺。时方卜筑白鹤峰之上,新居成,庶几其少安乎。”

为什么要这样折腾来折腾去呢?其重要原因乃是东坡一家意外地受到了程之才的照顾,而这是东坡事先绝没有想到的事情。

程之才字正辅,他是苏轼母亲成国太夫人的侄子,同时也是苏轼的妹妹八娘的丈夫,可见苏程两家原本是亲上加亲的关系。但当年却因为一件事,两家人彻底弄僵了。

觅苏记·广东惠州:合江楼、嘉祐寺:三迁居所(上)韦力撰

仰观

苏洵的幼女名八娘,她在十六岁时嫁给表兄程之才,十七岁那年,她生了一个男孩,为此而染上重症,但不知什么原因,程家不欲诊治。苏洵在《自尤》诗中写道:“一朝有疾莫肯视,此意岂尚求尔存?”苏洵与其妻心疼女儿,于是把八娘接回了家,而后进行医治调养,很快八娘的病情有了好转:“经旬乳药渐有喜,移病余告未绝根。喉中喘息气才属,日使勉强食肥珍。”(《自尤》)

但是程家却说八娘没有回去孝敬公婆,还抢走了八娘生的孩子,八娘气的旧病复发,三天后就过世了:“婴儿盈尺未能语,忽然夺去词纷纷。传言姑怒不归觐,急抱疾走何暇询。病中忧恐莫能测,起坐无语涕满巾。须臾病作状如故,三日不救谁缘因?”(《自尤》)

这种状况令苏家人大为恼怒,宋周密在《齐东野语》中载有此事:“老苏与妻党程氏大不咸,有《自尤》诗,述其女事外家,不得志以死,其怨隙不平久矣。其后东坡兄弟以念母之故,相与释憾。程正辅于坡为表弟。坡之南迁,时宰闻其先世之隙,遂以正辅为本路宪,将使之甘心焉。而正辅反笃中外之义,周旋甚至。坡唱和中,亦可概见也。”

苏洵把他的愤怒写入了《苏氏族谱亭记》中,虽然没有直接写出程之才之名,但却痛斥某人的薄情。

觅苏记·广东惠州:合江楼、嘉祐寺:三迁居所(上)韦力撰

红黄相间

两家的绝交始于仁宗皇祐五年,到哲宗绍圣二年时,苏、程两家的绝交已达四十二年之久,这是因为苏洵告诫子孙,绝不能与程家这门亲戚来往。

东坡被贬到惠州,章惇想方设法不能让东坡过得舒服,他听闻到了苏、程两家的过节,于是想出了借刀杀人之法。章惇派程之才任广南东路提刑,提刑一职乃是到地方上做监察,以便发现地方官员的违法行为。广南东路提刑驻节韶州,惠州也是其管辖范围。章惇正是利用苏、程两家的世仇,想通过程之才来收拾苏轼。

想来惠州的一些地方官员渐渐听闻到了程、苏两家的过节,于是对东坡比较冷淡,以东坡的敏感,他当然能体味到那些人的态度。即使是詹范如何照顾他,他也不愿意在合江楼继续住下去,于是东坡一家搬到了嘉祐寺。那为什么在嘉祐寺住了五个月又返回了合江楼呢?这件事竟然跟程之才有关系。

觅苏记·广东惠州:合江楼、嘉祐寺:三迁居所(上)韦力撰

东江

显然章惇的计策,东坡看得很清楚,苏、程两家绝交时,东坡仅十八岁,姐姐八娘的去世想来他有印象,但四十二年过去了,在这么长的时段内,未见东坡有痛斥程之才的文字。而今程之才来到韶州,很有可能会对自己下手,东坡经过仔细考虑,认为还是应当化解这四十二年的仇恨。于是东坡托朋友侯晋叔先给程之才传话,向他表示问候之意,侯晋叔回话说,程之才对此表达了谢意。这个口风让东坡觉得程之才对他没有那么多的恨,于是他就给程写了第一封信:

近闻使旆少留番禺,方欲上问侯,长官来。伏承传诲,意旨甚厚,感怍深矣。比日履兹新春,起居佳胜,知车骑不久东按,倘获一见,慰幸可量。未间,伏冀万万以时自重。

也许是东坡的安排,弟弟苏辙在湖口见到了程之才的儿子和媳妇,苏辙了解到程之才对苏家并无恶意,于是东坡又给程之才写了第二封信,希望两人能够面谈:

窜逐海上,诸况可知,闻老兄来,颇有佳思。昔人以三十年为一世,今吾老兄弟不相从四十二年矣。念此令人凄断,不知兄果能为弟一来否?然亦有少拜闻,某获谴至重,自到此旬日,便杜门自屏,虽本郡守亦不往拜其辱,良以近臣得罪,省躬念咎,不得不尔。

觅苏记·广东惠州:合江楼、嘉祐寺:三迁居所(上)韦力撰

绿地

东坡谈到了他被贬到惠州的情形,并且说两家不来往已达四十年之久,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其言外之意,这都是上一世的事儿了,何必还要念念不忘。东坡说他到达惠州后,闭门思过,没有去拜访本郡的太守。以此说明,他在惠州遵纪守法,没有搞什么名堂。等程之才前来惠州视察时,两人把酒言欢,一笑泯恩仇。

想来这个结果出章惇所料,但其也无可奈何,更为难得的是,程之才尽弃前嫌,尽量给东坡提供方便,这也就是东坡在嘉祐寺住了五个月后又搬回合江楼的原因。但他为什么在合江楼住了一年零一个月后又迁回了嘉祐寺呢?这与程之才的离任有直接的关系。东坡在《与程正辅七十五首之十七》中写道:

寄贶酥梨、猫笋、五味煎、榴、枣等北方珍奇,物意两重,感佩无穷。轼近来眠食颇佳,痔疾亦渐去矣。兄去此后,恐寓行衙亦非久安之计,意欲结茅水东山上,但未有佳处,当徐择尔。

程之才给东坡寄去了不少食品和药物,食品属土特产,寄药物乃是因为东坡患痔疮已有二十年以上的历史,时好时犯,程之才寄此物,可见他对东坡之关心。最重要者,东坡在此信中写道,程之才离去后,他再住在合江楼内显然不合适,于是他有了觅地建房的想法,只是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所以又迁回了嘉祐寺。

对于程之才的照顾,东坡十分感激,绍圣二年九月间,程之才因视察灾情而再到惠州,为此,东坡写了篇《闻正辅表兄将至诗以迎之》的长诗,此诗的后半部分为:

觅苏记·广东惠州:合江楼、嘉祐寺:三迁居所(上)韦力撰

停车场后的小路

我兄清庙器,持节瘴海头。萧然三家步,横此万斛舟。人言得汉吏,天遣活楚囚。惠然再过我,乐哉十日留。但恨参语贤,忽潜九原幽。万里倘同归,两鳏当对粳。(轼丧妇已三年矣。正辅近亦有亡嫂之戚,故云。强歌非真达,何必师庄周。)

东坡夸赞程之才为官之正,同时把程比作汉吏,而自称欲做楚囚,他说上天派程之才来照顾自己。

程之才在此任上不但照顾东坡的生活与居住,同时还帮惠州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而这些问题大多是东坡告诉程之才的。比如他在绍圣二年给程去住说:“轼近得子由书,报近有旨,去岁贬逐十五人,水不叙复,恐赦书量移指麾,亦未该也。行止孰非命者,譬如,元是惠州人,累举不第,虽欲不老于此邦,岂可得哉?私心如此,兄必亮之也。添蛙字一韵,亦已添讫。”

东坡从弟弟那里听闻朝廷在去年贬逐了十五人,其中有惠州人,东坡希望程之才能予以关照。

觅苏记·广东惠州:合江楼、嘉祐寺:三迁居所(上)韦力撰

嘉祐寺正门前情形

绍圣三年一月一日,博罗发生大火,东坡给程去信说:“本州黄焘推官,实甚廉干,郡中殊赖之。不知今岁举削能及之否,孤进无缘自达,不免僭言,不罪!不罪!博罗正月一日夜,忽失火。一邑皆为灰烬,公私荡然。林令在式假,高簿权县。飓风猛烈,人力不加,众所知也。百姓千人,皆露宿沙滩,可知!可知!盖屋固未能,茅竹皆不可得,一壶千金之时,黄焘擘划得竹三万竿往济之,极可佳。火后事极多,林令有心力,可委。他在式假,自不当坐此。愿兄专牒此子,令修复公宇、仓库之类,及存抚被灾之民,弹压寇贼,则小民受赐矣。”

东坡极力举荐惠州推官黄焘,认为此人是一位干吏,希望不要因失火之事影响到此人的仕途。余外,东坡给程之才去过多封信,除了诗词唱和,更多者则是向程之才报告惠州的一些情况,同时利用程的权力帮助惠州解决一些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