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谣“东刘西孟社树姚,不及王桥一撮毛”的由来

 姚氏文化传媒 2021-02-05

长久以来,民间流传着一句民谣:“泾阳财东遍地吼,乐善行施家家有。东刘西孟社树姚,不及王桥一撮毛。”

记得以前读过几篇文章,作者都只知道后面一句,对这民谣曲解为东刘西孟社树姚三家的财富不及王桥东街大户于家。近日有朋友提到这句话,我把这句流传下来的民谣的由来做一讲述。

清末民初在泾阳王桥、桥底区域有四大财东,东有川流刘家,西有孟家,社树的姚家,王桥镇东街的于家。于家是本地一位亦官亦商的大户,县志有载:“于荣祖,王桥镇人,光禄寺署正,居近白渠,谙于水利。值修淤必资助,为乡里倡。光绪三年(1877)赈银六千八百余两,议叙朝议大夫。”于家虽也是官商之家,但其财富远不能和积聚数百年的姚家相比。其时于家主人因脸上有颗痣,痣上有一撮毛发,所以外人称其为“王桥一撮毛”。

话说某年夏收之际,各地麦客集聚王桥等各镇点,等待有人雇佣收割。过去的小麦成熟后都是人工镰刀收割,人们把这种出卖劳力收割麦子的人称麦客。王桥及周边集镇每年麦熟之际,都会有大量麦客聚集。这些麦客主要来至淳化、旬邑、长武甘肃各地。适逢连日阴雨,麦客无法劳作,集聚王桥镇数日不能被人雇佣,很多麦客吃饭成了问题。因于家地处镇上,比较便利,遂施舍粥饭以解麦客饥饿,并提供房舍屋檐让其避雨。姚、孟、刘因距离集镇稍远,雨天不便,未能给麦客提供帮助,故此便有了麦客流传下来这句话,“东刘西孟社树姚,不及王桥一撮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