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蛇灰线 伏脉千里 |《各自欢喜》程一璇

 赛作文 2021-02-05


精写作  未来作家

各自欢喜
深圳外国语学校高二(4)班 程一璇

粗糙的水泥覆盖墙面,锈蚀的钢筋在黑暗中划出一道深红,木板横七竖八堆放一边,我站在毛坯房前,久久愣神——

“一草一木”搬走了。【倒叙手法,先说结果,引起事情原委的叙述

那是家茶舍,就在我家小区楼下,在几家生意红火的店铺间挤出一处狭小的容身之所。第一次路过,我就被它雅致素淡的装潢吸引。左边大型家电的玻璃反射银白强光,右边裁缝铺吆三喝四,“一草一木”里一个绾着长发的女人施施然走到窗边,卷起细竹帘。檐上挂一只风铃,清灵的脆响穿过人声熙攘钻进我耳朵。

门在身后轻轻关上,几乎是一瞬间,里外就成了两个世界。外面的喧哗不再,只留下屋内檀香袅袅盘旋,红木架上错落有致的茶具瓷盏随烟氤氲成一片【借环境烘托主人公女主人很自然地为我烧起了水,竹镊夹出两只茶碗含笑说:“坐坐吧。”

看着她洗茶、分杯,动作不急不缓。汤色清亮的红茶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琳琳琅琅撞进瓷碗,茶香溢了满室。

“好香。”我凑近杯口闻了闻,半天只憋出一句俗话。

“大红袍,很适合女孩。”

我尝了一口,回甘在口中温和地荡开,对茶道知之甚少的我找不出词汇夸赞,只对着她满怀感激地笑。她似乎看出来了我的心意,点点头:“好喝就好。”

这地方的时间一定比别处慢许多,不然我怎会这样的懒怠,一面品着热茶,一面细看屋内的杯杯碗碗,再抬头,发现已经从午后到了黄昏。【用“我”的时间感烘托茶社给予的温馨

我同女主人道别。那以后,每每路过,我几乎都会进去坐坐。女主人就这样和我熟稔了起来,风铃响过,总能听见那句轻声的问候:“来啦。”我也不客气,自顾自拉开椅子坐下——桌上早沏好了茶。

有时候她会给我讲些茶艺:庐山云雾怎么泡好喝,西湖龙井多少度的水最出香气,甚至是拿那段乾隆微服私访的故事讲述杯前扣手礼的由来。

“一草一木”里的时间总是很慢,以至于让我生出一种这些日子总不会到头的错觉。然而现实却截然相反。【描述“我”享受“一草一木”茶社的温馨氛围,为茶社搬走之苦蓄势

她从没跟我说过搬走一事,我站在粗糙的水泥堆前,心中空了一片。好像房间里翻找旧杂物时摸到一根线,你不以为意地轻轻一扯,哗啦——牵动堆起的旧物一齐倒塌,零零碎碎滚落脚边,让人措手不及。“我”失落、伤感于茶社的猝然搬走)

因为有太多这样的经历了。【巧妙过渡到下一个生活片段

曾有一位英语老师,她的卷发永远披肩散落,每天换不同的鲜丽衣服。有时胸口别一只特别的胸针,有时戴一副极个性的耳环。我们第一次见,都以为是回校看老师的大学学姐。【穿着打扮突出英语老师其非凡的气质

她带我们看电影。男生们因为《空军一号》里一排阵容整齐的飞机出场而欢呼;女生为《罗马假日》中黑裙迷人的赫本与记者的无疾而终泪流满面。

她的课堂丰富生动。会因为某个新闻邀请同学轮流发表意见;会用整整两节连堂课拿来讨论“二胎政策”;会接着同学“鬼故事”的课前演讲主题,带我们验证那些传闻中的“闹鬼游戏”——当然,都是英语交流。

她的作业常少得可怜,唯有口语与听力从不松懈,要求一首小诗跟着音频读上四十分钟。倒也不用家长签名,第二天她一听就知道谁没完成,从未有误。

“以前,我们学校旁边就是飞机场。长段BBC新闻听力混在飞机起飞的响声里,听不清也得听。”她这么说着,敲敲没完成作业的同学:“再偷懒,下次还能逮到你!”

没人不喜欢她,一度英语不好的我都期待她的课。【英语老师非同一般的教育教学艺术

那个暑假,她的作业是看完美剧《Jessie》全季,挑选喜欢的片段配音。我们忙前忙后一个星期,终于做出成品,等来的却是她外调的消息。关于她这一学年来的记忆忽然变得遥远,作业本上还留着她六一节批改“A+后画的小小笑脸,我却甚至难以想起她最后一节课讲的是什么。

那后来,我再没见过她。“我”遗憾于喜欢的英语老师离开——强化其非同一般的形象气质与教育、教学艺术,暗示“我”心中的失落与遗憾

曾有朋友的一句话,让我瞬间落泪。【再设悬念,吸引读者,引起下文

那天是同学的生日会,结束后大家推推搡搡地说再见。我和她上了一辆出租车,系好安全带,她忽然拍拍我指着窗外:“你看,有一天我们都要这样散了。”

正值傍晚,落日熔金,柔和的橘色拉长了影子。大家挥手之后,各自走向不同的方向。本来勾肩搭背的一伙人,一下子连影子都没了交错。我隔着窗玻璃,听见漫天的笑闹声于一瞬间归为沉寂。【美景衬哀情

那时的我以为这就算是离别的凄苦了,却没有想到,还有一种分别,比这更令人无所适从。有时候我们有机会笑着挥手告别,更多时候,更深的遗憾却是——甚至没能说一声再见。

没能说再见的陌生人,没能说再见的老师,没能说再见的亲人。当你以为日子永远会这样过下去时,他们抽身而去,在允许回味前,消失在你的生命里。【失落于同学生日聚会的分别,拓展到人生的各种遗憾的告别

这似乎不只是悲离别,还像是在叹所谓无常。

听上去高深莫测的一个词,被很多人放进口中咀嚼:人生易尽朝露曦,世事无常坏陂复——陆游叹;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叹;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连杨先生都忍不住写:世间好物不牢靠,彩云易散琉璃碎。确实。太多美好就这样,不知不觉中离开了我们。【引用诗词名句,感慨人生无常与别离

可是这样的情绪太软,太轻,像是早春三月钱塘岸笼江的细雨,绵密,却掀不起江流潮头,朝谁重重拍去。【化虚为实,将抽象的情感视觉化

为什么?我站在破败残缺的毛坯房前想。【照应文章开头场景

大概是所谓“一别两宽,各自欢喜”。纵使不再相见,只要那个挂念的人和你一样,仍过着平凡却鲜活的日子,也就心安了。人间岁月,其实总是各自忙碌,各自欢喜。何必什么都相聚,更况天下哪来不散的宴席。【照应题目,阐释内涵,感悟人生

说到底,总要淋这场雨。可别忘了换下湿衣服,相信天晴。【运用比喻手法,总结全文,释然于人生的无常于别离

(指导教师:史璟)

程一璇
出生成长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城市——深圳,目前就读于深圳外国语学校高中部。她有着天马行空的创新思维和国际视野,同时又对传统文化情感深厚。这两种特点的结合,在她笔下尤为突出。不落窠臼是她,钟灵毓秀是她,温婉细腻是她。在全国多家报纸杂志发表文章,“腹有诗书气自华”是对她最中肯的评价。
“赛作文”点评
文章题目“各自欢喜”,简洁明了,揭示文章中心思想。“各自欢喜”一语,源于敦煌莫高窟出土的“放妻协议”,也就是离婚协议,据说是唐朝的离婚协议。是男女离婚时男子安慰妻子的话,原句是“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婵鬓,美妇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一别两宽,各生欢喜”,意思是分开之后,别互相憎恨。两个人都有新的生活,各自过各自新的美好生活。现在人分手时也有这么说。文章前三部分写人记事,第四部分感慨人生。小作者因事悟理,借事抒怀。写人物抓住特点,突出个性。如“一草一木”茶社女主人的优雅、文静、热情好客,英语老师的非凡气质与别有新意的教育、教学艺术,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肖像、语言、动作描写生动、具体。环境描写,既有烘托人物形象的社会环境——茶社,也有反衬人物心情的自然环境——黄昏夕阳。融多种表达方式于一炉,故事叙述清楚明白,人物描写生动、形象,议论深刻,抒情浓烈。

写法借鉴: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草蛇:一条蛇从草丛穿过,不会留下脚印,但蛇有体重,还是会留下一些不明显却仍存在的痕迹。灰线:拿一条缝衣服的线,在烧柴后的炉灰里拖一下,由于线特别轻,留下的痕迹也是很恍惚的。草蛇灰线:比喻事物留下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在文章写作中“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强调线索的安排以及伏笔、照应的技巧。

文章划分为四个部分,初读前三个部分,内容上看似没有必然联系,使人如坠五里云雾,不知作者所云,读完最后一部分作者的议论、抒情,才使人恍然大悟,原来作者是要表达人生的感悟。前三个生活片段,有两条线索包含其中,一条是“我”这个线索人物贯穿了三个生活片段;还有一条情感的线索暗含其中。具体来说,在第一个生活片段里,让“我”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的“一草一木”茶社猝然搬走了,“我站在粗糙的水泥堆前,心中空了一片”;在第二个生活片段中,“没人不喜欢她”的英语老师“外调了”,“我再没见过她”,言谈话语里透着无尽的遗憾;第三个片段,为同学生日聚会的同学各自散去,让“我们”经受了“离别的凄苦”。三个片段都有一种共同的情愫——为无常和离别而感伤。这条感情的线索,就如同草蛇灰线,巧妙地蕴含在三个片段中,将三个看似互不联系的片段整合在了一块。前三个记叙片段是人生经历的描述,第四部分是围绕生活经历所产生的情感进行议论。这样,全文四个部分就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同一个人物或事物(包含抽象的事物)出现在不同的地方,使得文章内容环环相扣、有伏笔,有照应。才让人感到文脉畅通,水到渠成。

关于文学作品中的伏笔与照应,我们可以用《水浒》里武松的哨棒来阐释。打虎前,文章写到“武松提了哨棒,大踏步走上景阳冈来”,“哨棒”就是伏笔,后来遇虎时“拿棒在手”,“抡棒打虎”,“棒折两截”,三次写棒,这就是对“哨棒”的照应。如果前文不写“哨棒”,打虎时出现,读者就感到突兀;如果前文写了“哨棒”,后文没用到,那前文的“哨棒”就没有着落。难怪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说,有草蛇灰线法。如景阳冈勤叙许多“哨棒”字,紫石街连写若干“帘子”字等是也。骤看之,有如无物;及至细寻,其中便有一条线索,拽之通体皆动。

埋伏笔需要注意:

(1)有伏必应,如果你在开头提到了枪,那么在第二或第三段就要提到开枪,不伏不应是败笔,只伏不应同样也是败笔。

(2)伏笔要伏得巧妙,切忌刻意、显露。伏笔要做到别人无法轻易觉察到,要做到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3)伏与应不宜前后紧贴。如果伏应前后贴得过近,反而会使文章显得呆板,读起来显得枯燥。

要做好这方面的设计,非常需要作者具有精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一环扣着一环,对每个人物、每个事物的出现都要精心考虑。就像织一张繁杂错乱的蜘蛛网,织网人必须精力高度集中,否则一环错乱可能满盘皆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