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程博士学二十四节气穴位养生经

 泉城贤人 2021-02-06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的智慧,人体的五脏六腑、七窍四肢、筋骨皮肉等组织的机能活动无不受节气变化的影响。只要抓住二十四节气的规律,顺应天时地养生保健,便会对人的精气神的恢复与涵养有很大的益处。程凯博士是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程氏针灸”的传承人,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穴位保健方法在广大老百姓中的科普和传播工作。曾连续两年做客BTV《北京你早》节目,讲解节气养生知识,并在“人人讲”App上做节气养生线上直播课程长达1年。本书基于节目内容精编而成,结合“程氏针灸”的穴位保健方法,系统地为读者讲解二十四节气的气候特点,以及顺应节气特点的饮食、起居及穴位保健知识,是您及家人一年四季的健康养生指南。随书附加视频二维码,程博士付费课程免费看。

立春保暖护阳

立春物语

立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这个节气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即太阳到达黄经315°时。

《群芳谱》中说:“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是“开始”

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立春这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气温、日照、降雨,均开始趋于上升、增多,这是春天的前奏。此时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而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就此开始了。

立春后气温回升,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进入春耕农忙季节。立春节气,副热带急流已开始减弱,隆冬气候已快要结束。但温带急流的强度和位置基本没有变化,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仍然比较强大,大风降温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气。但在强冷空气影响的间隙期,偏南风频数增加,并伴有明显的气温回升过程。

立春节气对人体的影响

1. 阳气初升易伤阴

立春节气是春季的第一个节气,人体顺应自然界阳气升发,由“冬三月”

阳气蛰伏、阴气旺盛的状态开始向阳气渐升、阴气渐消的状态转变,但整体仍然是阴气占主导地位。若简单地将人体比喻成一个容器,里面盛满水液,其中阴气是凉水,阳气是热水,立春节气时,容器内仍然是凉水多,热水少,但是凉水慢慢开始转化成热水,热水开始增多,这个增多的过程会一直持续到立夏节气。容器的容量是恒定的,热水的增多势必会使凉水减少。所以在这个节气,人体若是调养不当(过食辛辣发物),助长阳气升发太过,或过度耗伤阴液(汗出过多、房事不节、过服温燥之品等),亦容易出现阴伤的表现,临床出现低热、手足心热、午后潮热、盗汗、口燥咽干、心烦失眠、头晕耳鸣等症。

Tip:什么是“发物”?

发物是指富于营养或有刺激性,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旧病宿疾)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在通常情况下,发物也是食物,适量食用对大多数人不会产生副作用或引起不适,只是对某些特殊体质以及与其相关的某些疾病才会诱使发病。

常见的发物

2. 肝气始旺易恼怒

春应肝,立春节气,肝气亦开始旺盛,若是调养不当,易出现“肝火上炎”,患者会出现易发怒、脾气暴躁、眼睛干涩等症状。

俗话说“大动肝火”,多形容勃然大怒的状态,也就是说肝火旺与外界的刺激有一定的关系。中医认为,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主藏血,情志致病易“怒伤肝”,因此,我们往往认为肝火旺导致易怒,但情绪上的大起大落、暴躁易怒也容易刺激肝郁化火,导致肝火上升。因此要降肝火,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畅情志,心平气和,也就是要注意调整心情,稳定情绪。立春时要是睡眠不够或者休息不好也会导致肝火上炎,因为“夜卧血归于肝”,特别是熬夜,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肝脏的负担,容易导致阴虚肝火旺。当肝火旺盛到了一定程度,也会导致失眠,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跟思虑过度有关系。

3. 乍暖还寒易外感

立春节气期间气候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乍暖还寒:一是日夜温差较大,二是冷空气活动频繁。春季常因冷空气的侵入,气温明显降低,经常是白天阳光和煦,让人有一种“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感觉,早晚却寒气袭人,让人备觉“春寒料峭”。随着春季的到来,人体的腠理也从冬日的闭藏状态开始打开,对寒邪的抵抗能力也有所减弱,这个时候,要当心“倒春寒”的侵袭,所以,初春时节不宜过早减少棉衣物,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应谨慎,不可骤减。

特别是对体质弱的人来说,在此时节,感冒、发烧是常有的事情。

立春养生原则

1. 养阳把握度

《黄帝内经》中记载“春三月,此谓发陈”,春三月,就是从立春开始算起,到立夏为止的这三个月。什么叫“发陈”?发陈就是发芽,陈是旧的,新陈代谢、推陈出新,就是说,从一些陈旧的身体上面产生了新的东西。它是有时令的。有个中药叫茵陈,茵陈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采药的时候可以看到,它每次都是在陈旧的枝干上又长出新的芽,这就叫发陈。

立春,阳气始升,人体也应当适应自然界阳气生发、万物复苏的状态,保养春生之气,较冬日要稍晚睡(此处的晚也应当在11 点前)、更早起,穿宽松的衣物,多漫步。在饮食上适当地多吃一些具有辛甘发散性的食物,如油菜、香菜、韭菜、洋葱、芥菜、白萝卜、茼蒿、大头菜、茴香、白菜、芹菜、菠菜等。但多食辛甘发散之品宜诱发或加重疾病,故而,食用需要适度,不可过多食用,尤其是以下食物:发热之物:薤、姜、花椒、胡椒、羊肉、狗肉等;发风之物:虾、蟹、鹅、鸡蛋、椿芽等;发湿热之物:饴糖、糯米、猪肉等;发积冷之物:西瓜、梨、柿子等;发动血之物:海椒、胡椒等;

发滞气之物:羊肉、莲子、芡实等;民间长期食用结论性发物:如魔芋、芋头、泡菜、香菜、韭菜等。

不同的疾病,需要忌口的食物也有所不同:皮肤瘙痒病:少吃韭菜;

肝火旺:别吃公鸡肉;

易过敏:少吃海鲜;

中风:要禁热性鱼;

呼吸系统疾病:忌羊肉;

口腔溃疡:少吃香菇、腐乳;

荨麻疹、丹毒、湿疹、疮疖、中风、头晕目眩等病症:不宜食用鱼、虾、蟹、贝、猪头肉、鸡肉、鹅肉、鸡蛋等;各种出血性疾病:不宜食用胡椒、羊肉、狗肉、烧酒等;溃疡病、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病症:不宜食用白酒等。

2. 调情以护肝

中医认为“春应肝”,立春节气在养生上要注重护肝。传统医学认为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春季养肝,要注重调畅情志,既要力戒暴怒,更要忌心情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愉悦。情志畅达,则肝气顺,肝气顺,则五脏和谐。

饮食上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中医基础理论中五脏与五味的对应关系,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所以不宜多食酸性的食物,如橙子、橘、柚、杏、木瓜、枇杷、山楂、橄榄、柠檬、石榴、乌梅等。忌食洋葱、花椒、肉桂、茴香等,贝类海鲜水产品也应少吃,因为这些食物都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容易引发肝脏的疾病。

3. “捂一捂”保暖护阳气

“春捂秋冻”是民间一条保健谚语,“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人体新陈代谢相应变慢、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也容易损阳气,稍受风寒,易发宿疾。立春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但是气温并不会回升得那么快,阳气初生发,还不能很好地抵抗外寒,故而不建议大家过早地脱掉冬装换上亮丽的春装,尤其是老人和小孩,更应该注意保暖。适当地“捂一捂”可减少疾病,尤其是常见的呼吸系统传染病;“捂”,也能保护阳气,防止阳气在“萌芽”

时被寒气所伤。在起居方面也要顺应自然,早睡早起,适当增加室外活动,使身体由“冬藏状态”开始转变以适应春天的到来,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精力充沛。

情志调

摄法

遇事戒怒:①以理制怒,想一想发怒的后果;②提醒法制怒,用小纸条时刻提醒自己宠辱不惊:对外界的事物刺激,既要有所感受,又要思想安定,七情平和,明辨是非,保持平和的处世态度和稳定的心理状态

直接发泄:如大哭一场、大声叫喊等,切忌不理智的冲动性行为

疏导宣泄:借助别人的疏导,把闷在心里的郁闷宣散出来

升华超脱:将身心投入到事业中去,以工作和事业的成绩来冲淡感情上的痛苦

移情易性:通过琴棋书画等娱乐活动,转移情志,陶冶性情

五脏情志制约法:怒者,惹之哭;喜者,使其恐;悲者,逗之笑;恐者,引之虑

阴阳情志制约法:相反的情志,也可以互相调节控制节制法

疏泄法

转移法

情志制

约法

立春经络养生

1. 未病先防

(1)总原则—唤醒身体里的阳气

立春开始,万物生发,阳气经过“冬三月”的闭藏,难免有些“怠惰”

了,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从外部使把劲,让它“苏醒”过来。

★点揉阳陵泉穴,艾灸或温熨大椎穴、风门穴阳陵泉位于我们小腿的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的凹陷处;大椎穴位于颈部,低头时,最凸出的那块骨头(第七颈椎)下方的凹陷处;风门穴位于背部,由大椎穴向下摸,第二个骨头下方凹陷(第2 胸椎棘突下),旁边约2 厘米的地方,左右各一。

除了点揉、艾灸,还有更简便的方法,比如,可以将热毛巾敷在相应的穴位,或者将自己的手掌擦热,多次重复,捂在自己的大椎穴和风门穴之间的三角形区域之内,让这个地方温热起来,以唤醒身体的阳气。

★灸太冲

春季养阳是促进阳气升发,与夏季借助阳气之势不同,要悉心呵护,防止升发不及或过度受遏,特别是初春时节,肝木升发出来的春阳,如同寒风大椎

风门

阳陵泉

中的微小烛火,若隐若现,此时自然界温度仍然较低,要注意御寒保暖,不宜过早减衣,以防风寒之邪损及春阳,亦当灸足厥阴肝经原穴太冲以助之。

太冲,在足背,足大趾与足二趾之间,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轻触有动脉搏动处。于立春后五日内以热力深透的黄金艾施灸,连灸三日即可,每天10~15 分钟,男灸左,女灸右,灸后太冲脉动将会增强。

灸太冲后,若春阳仍升发不旺,可以喝些性温且有疏肝作用的花茶辅之,如茉莉花、玫瑰花、梅花、月季花等,适当佐以入肺宣散之品,帮助驱散冬季聚积在人体内的寒气。

★茉莉花:辛、甘,温。理气,开郁,辟秽,和中。既去寒邪,又助理郁,是春季饮茶之上品。

★玫瑰花:甘,微苦,温。芳香疏理,药性平和,柔肝醒脾,畅气活血。

★白梅花:又名绿萼梅,酸,涩,平。疏肝和胃,调畅气机。

★月季花:甘,温、气味芳香,甘温通利,入肝经血分,功擅活血。

Tip:艾灸的作用

艾灸是将艾叶制成艾炷、艾条后点燃, 熏烤相应穴位或者病变部位,通过艾叶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激发脏腑经气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2)辨体质,选对穴

在立春节气,以下体质的人还需注意:★阳虚体质(怕冷族)

立春后,天气仍然寒冷,阳虚体质的人容易出现下肢寒凉的状况,因此下肢保暖非常重要,而下肢的保暖方法中,用艾灸的热刺激方法来刺激涌泉穴配合温灸百会穴特别有益。

涌泉穴位于足掌第二、三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 与后2/3 交点上,在立春的前后三天内,点燃艾条,垂直距离穴位2~3 厘米,做原地小范围的旋转,让这里逐渐发热,并且让这个热力能够往脚心渗透。这种方法既可以温补肾阳,又可以滋养肾阴。

百会穴位于头顶,是两耳尖连线与头正中线的交点,具有升阳举陷的作用。温灸5~7 分钟,每日一次。

艾灸疗法历史悠久,它是一种极具中医特色的纯绿色外治疗法, 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艾叶辛、苦温,气味芳香,具纯阳之性,可温通经络、散寒调经。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 艾叶中的提取物具有抑菌、平喘、利胆、抗过敏等作用。艾灸功效强大,可温经活血通络,其燃烧所产生的温热刺激,具有极强的渗透力,其热量可至肌层深处,从而使全身气血得到推动温煦, 使经络透达通畅。物理研究发现,艾灸时会产生红外线辐射,这种红外线辐射能够产生能量并将能量供给机体的免疫功能,为机体新陈代谢供给所需热能,可以调整紊乱的能量信息代谢情况,使机体远离病理状态。艾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从整体上调节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除此之外,还可以睡前或晨起时用掌心擦热足心,以透热为度。或在睡前点按涌泉穴100~200 次。

★阴虚体质(缺水族)

阴虚体质的人,经常出现口干咽燥、大便干结的现象,总想喝水,所以我们形象地称之为“缺水族”。这类体质的人,本身体内的阴液亏少,阳气处于相对亢盛的状态(但阳气本身的含量是不多的),到立春节气,人体内的阳气随着自然界阳气升发而生发,会进一步拉大阴阳的差距。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害怕这一点,而拒绝去唤醒身体的阳气,这样就本末倒置了。我们要弄明白,问题的根本是阴液的亏虚,而不是阳气的过多。立春节气,人体的阳气本就该顺应自然规律,开始由闭藏的状态转为生发的状态,体内阳气的比例就该逐渐增多。阴虚体质的人,经历一个冬季,体内的阳气也是不足的,只是相对阴气而言算多的,因而出现一片虚热内扰的现象。

所以,阴虚体质的人,也必须要唤醒身体的阳气,并且在此基础上滋阴清虚热,可以选用太溪穴、照海穴。

太溪穴,在踝后内侧, 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照海穴,在足内侧,内踝尖下1 寸*,内踝下缘边际凹陷中。在唤醒身体阳气的同时,配合拇指及甲尖掐按太溪、照海穴,每次1~3 分钟,可以滋阴清热,改善因阴虚生百会热而出现的焦虑、烦躁、盗汗、潮热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太溪穴不宜施灸,灸为热性刺激,容易伤阴。

* 指的是同身寸。

★气虚体质(短气族)

气虚体质的人,说话有气无力,总觉得体力和精力都不足,稍一劳作就有疲劳感,和别人爬相同高度的楼,气虚体质的人就气喘吁吁,我们形象地称之为“气短族”。这一类体质的人,同阳虚体质的人一样,抵抗力低下,因为一动就容易出汗,毛孔大开,非常不耐受风、寒、暑、湿之邪,也很容易感冒。一旦感冒,可以参考阳虚体质,用神阙穴敷贴的方法治疗。

那么要如何预防呢?探其根本,气虚体质的人,主要表现在脏腑功能较弱,尤其是肺脏和脾脏。可以艾灸肺俞穴、脾俞穴,补益脾肺。

肺俞穴,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寸;脾俞,当第11 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寸。灸背部腧穴时一定要注意防风防寒,可别预防不成,反引来风寒邪气入体。

2. 已病防变

(1)风寒感冒

立春节气乍暖还寒,昼夜温差较大,冷空气活动频繁,易外感,多以风寒感冒为主。因是风寒外邪侵犯肺卫所致,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互为表里,故选取手太阴经列缺穴、手阳明经合谷穴以祛风解表;督脉主一身之阳气,加大椎通阳散寒。

列缺穴,双手交叉互握,一手食指尖到达的腕背侧高骨后凹陷中。可与大椎一同,用温灸的方法,以局部红热为度。

合谷,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两手可以交替按摩,用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谷穴上,做一紧一松的按压,频率为每2 秒钟一次,即每分钟30 次左右。重要的是按压的力量需要有一定的强度,穴位下面要出现酸、麻、胀的感觉,即有“得气”现象为好,这样才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每次10 分钟,按摩完后再喝一杯热开水,出一出汗,感冒就可以缓解。

平时没有感冒症状时也可以经常按摩合谷,但手法要轻柔一些,可以起到预防作用,要知道,感冒可是百病之母啊!

证型鉴别

伴随症状

(2)体虚感冒

对阳虚体质和气虚体质的人来说,这个节气更容易感冒,多为低热或不发热。我们都知道,人体的正气是我们的护盾,保护我们不被外邪侵袭,就像国家戍边的军队一样。而阳虚体质的人,正气不足,当外邪进犯时,轻易地就被击溃,外邪长驱直入。只有势均力敌的时候,战争才会打得激烈,若双方实力相差太大,那么战事便会很快产生结果。发热—正邪交争激烈的表现,阳虚体质和气虚体质的人,正气明显不足,而立春,风寒邪气正甚,一强一弱,故而发热不显。

也因正气弱,所以阳虚体质的人,一旦感冒,不能等着身体的正气恢复过来,慢慢将外邪赶出体内,这样病程太长,容易传变,人也遭罪。所以,当发生感冒的时候,可以自己动动手,巧用穴位,祛邪外出。

方法:神阙穴敷贴。

神阙在脐中部,脐中央。取葱白、豆豉、生姜、食盐各20 克,将葱白、生姜切碎,与豆豉、食盐混合,放入锅内炒热,然后用纱布包裹,贴敷在肚脐上,对于以怕冷、身痛等症状为主的风寒感冒有很好的预防治疗作用。

神阙穴下有丰富的腹腔静脉网,此处给药,易于吸收,药效速达,方便简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