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射干麻黄汤化裁浴足治疗小儿咳喘

 杏林博览 2021-02-06

        射干麻黄汤始载于《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主治“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

  方药组成:射干十三枚(一法三两),麻黄四两,生姜四两,细辛、紫菀、款冬花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大枣七枚,半夏(大者,洗)八枚(一法半升)。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原文言简意赅,寥寥数语却生动的刻画出了射干麻黄汤的辨证原则及适用范围,本方主治病候可用“内饮外寒”四字加以概括,素有水饮内停,适感风寒外袭,内外合邪,阻塞肺窍,肺失宣降,故“咳而上气”;寒饮不化则积聚为痰,痰阻气道,呼吸之气触动痰饮,痰气相搏故有“喉中水鸡声”,简单九个字便将内饮外寒之咳喘的形态描述的生动形象,淋漓尽致。

  笔者有幸跟诊河南省驻马店市首届名中医刘天骥老师,发现刘老另辟蹊径,变射干麻黄汤内服为外用,收效甚佳,今试举验案一例,供同道参考。

  患儿,王某,男,9岁,2018年12月1日初诊:述其素有哮喘2年余。2周前受凉后,引起发热咳嗽,经当地医院治疗后(具体用药用量不详),热退后遗留咳嗽,服中西药多种止咳药未效。刻诊:患儿鼻塞,流清涕,咳嗽气急,喉中痰鸣,时吐清稀痰,晨起受凉时加重。无汗,口不渴,舌质淡,苔白腻,脉浮紧。

  诊断:小儿咳喘。

  辨证:外寒内饮,寒饮郁肺。

  治则:温肺化饮,止咳平喘。

  方剂:射干麻黄汤化裁。

  方药:射干20g,麻黄20g,生姜20g,紫菀20g,款冬花20g,艾叶10g,辛夷10g,细辛10g,清半夏10g,五味子10g,乌梅30g,陈皮30g。3剂。每剂水煎3次,混合滤液2000ml,浴足,每次10~20分钟,1日2次,1剂药可反复洗2天。

  2018年12月8日复诊:药后鼻塞已通,清涕渐止,咳喘和喉中痰鸣减其大半,守方麻黄减为10g,细辛减为6g,加黄芪30g,当归20g,以益气养血。3剂,用法同前。

  2018年12月16日三诊:药后诸症全消而告愈,为防止复发,上方加白术30g,防风15g,继用3剂,以巩固疗效。

  一年后随访无复发。

  按:小儿咳喘为儿科常见多发病,大多数患儿为感冒后,发热已退,遗留咳喘,中西药多法治疗而效果欠佳。正如高士宗在《医学真传》中所云:“诸病易治,咳嗽难医。夫所以难治也者,缘咳嗽根由本甚多,不止于肺。”尤其现代小儿喜食瓜果、零食、饮料等,致使脾胃受损,母病及子致咳嗽丛生,细究之,外受寒邪,内有水饮,内外合邪,致肺气上逆而咳喘作。射干麻黄汤为《金匮要略》治疗冷哮之祖方,具有温肺化饮,化痰止咳的功效,主治寒饮内停,肺失宣降,咳嗽气喘,喉中痰鸣之咳喘证。其病机为外寒内饮,寒饮郁肺,饮重于寒。因小儿服药困难,故选用足浴来外治。清·外治大师吴师机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只是给药途径,内外有殊,外治与内治可收异曲同工之妙。射干麻黄汤化裁方中,射干性本苦寒,清热解毒,消痰利咽,以止咳平喘,常用于肺热咳喘,今在大队温热药中用,乃去其性,而存其用,开痰结是也;麻黄解表散寒, 宣肺平喘,取其宣发壅遏之肺气;紫菀、款冬花、半夏、陈皮助射干降气化痰;生姜、细辛、艾叶助麻黄温肺化饮;乌梅、五味子收敛肺气以止咳;辛夷散风寒,通鼻窍;黄芪、当归益气养血。诸药合用,共奏温肺化饮,止咳平喘之效,紧扣小儿咳喘之病机,故疗效可靠。又变内服为外用,发挥药物、俞穴、热疗等综合功效,患者家属也乐意接受,应继承发扬之。 (魏贺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