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篆刻入门:古玺和汉印之间的精彩——秦印

 三个小布丁 2021-02-07
我们给篆刻初学者定了一整套临摹作业,共500方,其中有汉印220方,古玺50方,秦印50方,明清名家印180方。现在我们已经临摹完了汉印220方,古玺50方,接下来我们会开始临摹秦印,临摹之前,我们先说说秦印。
要说秦印,就得先确定下来秦印的时间界限。
战国时期,玺印有典型意义的共有七国古玺,其中就有秦玺,但秦玺还属战国玺,与秦印是两回事。

(秦始皇及秦诏版文字)
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秦始皇登基开始到公元前207年秦王朝覆灭,秦王朝只存在了15年,秦王朝存在期间留下了与战国秦玺不同的印章,但我们所说的秦印,并不单指这十五年的印章,还包括了秦统一之前的若干年,秦代15年,秦覆灭之后,西汉刘邦称帝之前(楚汉战争时期)的印章
这中间有两个问题:1、“摹印篆”的问题。就是秦统一之后,统一了六国文字,甚至规定了专用的“秦书八体”,正式有了“摹印篆”,其实就是专供摹印用的规范小篆,只是它比通行的秦小篆更加方整并具有装饰性。也就是说,“摹印篆”是规整化、方正化过的小篆;2、隶变的影响。在秦代,民间的通行文字是秦隶,所以秦印中的文字常常会有秦隶的特征。
于是,秦印的特征如下:
1、秦代臣民的印章取方形,但不再称“玺”,下级官吏的印章称为“半通印”,取高级官吏印章面积的一半,取长方形,“玺”成为皇帝印章的专用词(其他各级官吏又有专用的称呼,比如“印”,比如“章”)。

(秦半通印实物)
2、战国秦玺中出现的界格,到秦印时期更加整齐划一,官印中方印有“田”字格,“半通印”有“日”字格,私印中也常见界格,应是受官印的影响;3、秦印无论官私印,绝大多数为白文印,只有极少数的私印为朱文印;4、它的文字排序非常独特,四字排序不定,有时左起,有时右起,有时甚至按对角线交叉排序。

(秦印:小厩南田)
但初学秦印,这些只是基础知识,学秦印,最重要的是理解秦印的气息,理解它是介于战国古玺与汉印之间特有的精彩:
古玺的参差错落,发展到汉印的端方平正,少不了秦印这个过渡期。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战国古玺阶段,玺印是不规整的,特别是秦以外的其他六国,其印章样式及文字样式更为自由,文字不受固定制度的约束,因此,制印匠人得以自由发挥,古玺呈现出或奇幻诡谲,或自由奔放,或粗疏稚拙,或端丽秀美,就算较为规整的三晋小玺,其文字特征也是离奇变幻的。一句话:古玺是没有规矩,不受限制的。

(较为规整的三晋小玺)
到了汉印阶段,印章是规整的,我们看到的汉印,风格多为平整端正一类,甚至印式也是固定的,就算粗犷奔放的汉将军印,也是在固定程式下的简单变化。一句话:汉印时时在规矩约束之下
那么,秦印呢?
秦印从古玺而来,秦代是规矩的建立时期,规矩在这段时期渐渐建立,它有规矩,它在规矩捆绑约束之下,仍保留有战国文字自由奔放;反过来,它既自由奔放,却也渐渐走向规整平正,走向安静平和。

(秦半通印举例)
如此,我们就可以得出秦印的艺术特征了。
它在规矩的方势之内,蕴含浑厚的圆转之势;它以规矩消解了小篆的纵势,而增以界格之后的横势;它在静穆之中包含飞动,在端丽之中寓有质朴。加之受隶变影响,它又在篆书的流丽之外,仍留有生拙简古之美。

(秦印举例之一)
我们看,秦印的横,绝不是完全水平,而是伴有欹斜倾侧,秦印的竖,也往往伴有生动的摇摆,它的文字姿态飞扬,却在界格的框架之下得到安稳,它比战国古玺更加平稳,它又比汉印更显流美妩媚,它既活泼飞扬,又和谐安稳。

(秦印举例之二)
秦印的状态是一种中间态,一种秦印独有的状态,正因此,秦印才具有了其他印式无法替代的精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