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笔记(2月7日)孔子、浅浅和金瑜

 县城日记 2021-02-08

1      孔子借伞       

看一个鸡汤是关于孔子借伞的:孔子和弟子们外出,天要下雨,可都没有带雨具,正好路过子夏的家。子路提议说:“咱们到子夏家借把雨伞吧!”孔子连忙拦住子路,说:“不要去,不要去。子夏这个人我了解,他十分护财,他的东西别人是借不出的。”子路说:“我能把我的东西拿出和朋友一起享用,就是用坏了都不心疼。难道老师借把雨伞用用,子夏都不肯吗?”“我不是那个意思。”孔子感慨地说道,“咱们不能硬让人家去干自己不愿意去干的事。只有这样,咱们大家相处的时间才能长久些!
我觉得,这个故事真假先不说,孔子的做法让我觉得不论是朋友之间还是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甚至亲人之间相处都就要了解别人的优点和缺点,人人都爱听好话,尽量不要在大众面前让别人暴露了自己的缺点,展示别人的缺点,那样的话,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人的本质都是自私和虚伪的,只是每个人的度一样了罢了。

2   高平也谈贾浅浅        


  甘肃省作协原主席高平在个人博客发文:《商榷为贾浅浅丑诗辩护的几个观点》说的很到位。特别说到做为一个诗人你想什么都可以,如果是自己欣赏的话。如果你将诗发表就有了社会属性,包括自媒体,它干预了人们的眼球,干预了社会,同时就要受到社会的干预,因此就不能太任性地抵制大家的批评。同时不要偷换概念,将诗和法放在一起。最后关于有人辱骂作协,高老的观点比较赞同,不能因为会员个人的问题就否定作协,正如不能因为司机个人的问题而解散公交公司。我还想说,不能因为学校培养出了坏人就应该解散学校,党内出现了坏人就应该解散党是一样的道理。

3 .青海金瑜            


近日,一篇自述文章《另一个“拉姆”》,一个叫马金瑜的女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同情。马金瑜是一位曾在一线城市工作的媒体人,为了爱情,她远嫁到青海贵德县,生儿育女。养蜂养花,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曾在媒体行业内传为美谈。现实是,她在这个过程中遭遇了长期的家暴凌虐,甚至,为了孩子她只能选择隐忍,最后只能离开。网友也有各种评论。今天,马金瑜在他的自媒体微信公众号《金瑜和她的朋友们》 发布文章《金瑜,还是那个金瑜》,文中阐述了自己隐忍的原因和自己如何面对生活:一是成为漩涡中的人,不是本意。《另一个“拉姆”》被传播到网络上,在网络平台持续发酵,完全出乎我的预料。 二是离婚事宜,已委托律师代理。三是因经营不善带来的债务,我会承担起责任。三是个人的悲剧,不代表地域。我不同意给这个事件贴上有关青藏高原、青海、藏族的标签。四是坚持自己所长,全力抚养好孩子。
也许面对这种情况,金瑜最好的选择只能是离开,他的这四点说明理性、坚强,又充满对生活的热爱,祝福金瑜。

4 线上文化活动              

由于疫情,许多地方将线下的春节文化活动改为线上举办,自以为很高大上,能满足群众的文化生活,其实群众对此并不关注,群众文化活动更注重的是现场感,如果没有了现场感,还有意义吗。就好比学生必须到学校去上学而不是通过网络来学,道理的一样的。线上的文化活动,只能是参加演出的人自娱自乐罢了。但这样的活动,办起来难度一点不比现场活动容易,要录制,要制作,还要通过新媒体平台传播,还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