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我在清华授课时,有篇学术论文题目是《论中国画的文质品格》发表在国内艺术期刊和美术报上,后来在清华美院高研班公共理论大课的讲座上,我又谈到了元代文人画的高格和历代文人画的文风、文采、文思和文德……总之,书画艺术在传统文人的倡导下,中国画的文化内涵更具作者的主观精神 。 概括来说,文人最重气节,且借书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历代文人把书画艺术作为一种高雅的精神追求,同时也把“气节”转换成书画中的“气韵”而加以推崇,并强调“书画相通” 的重要性,既然书画相通是自古以来约定俗成的道理,那么,我今天在讲笔墨品质的时候,也顺便谈谈书法对中国画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人提倡“以书入画”来强调中国画的“书卷气”即中国画中不可缺少的“文气”。元代文人士大夫书画家赵孟頫将书画中的“文气”称为“士人之气”。历代文人把中国画的最高品格归纳为“气韵生动”。而中国书法的主体精神也是讲气韵的,书圣王羲之在论书品之书诀中云:“书之气,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此话已将书法本体的基本点透了。它大意是说,书法的本体 基于气,气贯则通,而书法中的“气韵”又能与万物之道相通。由此可见。书法是书家将“气韵”贯穿在节奏强烈、律动优美、变化无穷的线条中并留在宣纸上的一种点线形态的抽象艺术…… 五代荆浩在他的《笔法记》中云:“气者,心随笔运,随形运气, 取象不惑”,又曰:“山水以笔取气,以墨取韵”,由此可见,书画之道的共通,无不有理。近代大师黄宾虹先生将山水气象归纳在笔墨的运用上,他的“五笔法”不单是指笔法,而是上升到笔性和精神品格中去了。笔墨臻于“浑厚华滋”便是宾虹先生人格精神的写照。 当代中国画大家贾又福先生,他认为艺术作品能体现元气淋漓的气象,是因为作者的精神之气已和宇宙万物的自然之气接通了。他在书画之“气”一论中讲:“精神之气, 乃精气、神气、灵气、即生命体总体精神气象,是心灵、智慧、品格、理想、境界总的一种状态……善书画者,重视对内美、内气的理解和运用”。 现代海派大家陆俨少先生,尤善于用笔的效能,以笔尖、笔肚、笔根等不同运用来表现自然山川的不同变化,其线条疏秀流畅,刚柔相济,他更重视气韵,认为笔墨品质的首要标准是“笔精墨妙,清气往来……”提出“画忌四气”则中国画之大忌是“俗气、犷悍气、陈腐气、黑气”,犯甜俗气就是用笔没有沉着痛快的感觉,行笔疲软,用墨浮涨,甜腻不堪;犯犷悍之气就是大笔挥洒,力量外露,有筋无肉, 有笔无韵,毫无含蓄,看似雄壮,实则外强中干;犯陈腐之气就是为前人技法所拘,一味仿古,不能自拔…… 导师介绍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