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其昌 · “平淡”书法

 山居阁 2021-02-09
追忆    论艺    评议 
意义何在


在明代书画史上董其昌是颗璀璨的星星,他闪亮于明朝,影响清朝至今已四百余年,人们争相研习取法,董氏书风代有传人。董其昌工书善画,且精于收藏鉴赏,历代名迹经他手珍藏把玩者甚多,且多数留下考证、题跋,这也为其艺术造诣的高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董其昌于书画理论也卓有贡献,一部《畫禅室随笔》成为数百年来人们研究学习书画理论的重要知识,且广为书家抄写创作。近年来各大博物馆不时举办纪念董其昌展览,出版多部董氏法帖,足见其地位及影响深远。




——关于董其昌的书法

董其昌-连环歌


董其昌这种古雅平和的书风或与他参悟禅理有关。他曾根据“禅家有南北二宗”而把历代画家分为“南北二宗”。正如董其昌说过的,画禅者也未必相同:“惠崇、巨然,皆高僧逃画禅者。惠以艳冶,巨然平澹,各有所入,而巨然超矣。”在董其昌看来,巨然之平澹超乎惠崇之艳冶。历代以禅知名的书家中,即有以“狂禅”著名的怀素,显然,“平淡”才是董其昌品评书画的重要标准。他曾在论及颜真卿时谈到“平淡”,以及与“折钗股”、“屋漏痕”的关联:“余近来临颜书,因悟所谓折钗股、屋漏痕者,惟二王有之。鲁公直入山阴之室……颜书惟蔡明远序尤为沉古……渐老渐熟,乃造平淡。”还将“古淡”视为“东晋风流”的具体呈现:“米南宫谓右军帖,十不敌大令迹一。余谓二王迹,世犹有存者。唯王、谢诸贤笔,尤为希觏。亦如子敬之于逸少耳。此王珣书,潇洒古淡,东晋风流宛然在眼。”尽管董其昌认同米芾关于董源“平淡天真”的品评标准,但从上述文献可知,他对米芾关于张旭的批评并不认同。米芾多次谈到张旭,最著名的见于现藏辽宁博物馆的《论书帖》:“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辄徒成下品。张颠俗子,变乱古法,惊诸凡夫,自有识者。怀素少加平淡,稍到天成,而时代压之,不能高古……”总之,在董其昌对古代名家的论述中,他总能发现“平淡”或“古淡”的因子,并移植到自己风格和已经的营建之中。

《月赋》通篇书写轻松闲逸,畅达自然,字里行间可见董其昌得羲献书法精髓,无论结字用笔皆有羲献神韵。行笔从容散淡,挥运过程犹如庭信步般,气韵沉雄坚实,线条起伏动作精致含蓄,已洗尽铅华,归于朴实温厚。




——关于董其昌的书法

董其昌-月赋


董其昌中年书风,清丽典雅、遒劲飘逸,在用纸用墨上十分讲究,作品精气神十足,可谓楚楚动人!而董其昌是书画史上难得的高寿者,活了82岁,一生传世书画作品甚多,他的晚年仍精力充沛,也留下了许多书画杰作。从作品中看,董其昌晚年书法则将毕生所学融汇其中,气格则一反清新流利而走向人书俱老,字里行间苍厚浑古之气直逼北宋诸贤。董其昌晚年之书尤着力于米芾,且运用了许多颜真卿行书的屋漏痕笔法,这在他晚年的楷书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其晚年仍笔耕不辍,有诸多临帖作品传世,如八十岁所临《颜真卿怀素诸帖》书风渐渐走向简约浑朴,典型的有故宫博物院所藏《临苏轼醉翁操》、上海博物馆所藏《燕然山铭》。




——关于董其昌的书法


董其昌-四印堂诗稿


董其昌的艺术实践和理论阐述都显现出禅宗思想对他的重要影响,“大慧禅师论参禅云:譬如有人,具万万赀。吾皆籍没尽,更与索债。此语殊类书家关捩子”,诸如此类以佛理喻书法的例子在董氏的书论中随处可见。董其昌自述本性好书,但不好书名,品格平淡,书风淡雅,且淡之玄味,笔由天骨。书法实践上好用并且善用淡墨,呈现出古淡,潇散的精神韵致,率意自然,让人痴迷神往,沉醉其间。运笔上潇散有致,结字上疏朗清旷,与干笔淡墨,共同表现出清淡悠远的禅宗意境,营造出宁静雅致的氛围。中宫松散,字距疏朗 墨淡如烟,纤毫毕现,折挫使转,淡然忘我,可谓是僧家亦有芳春兴,自是禅心无滞境。


——关于董其昌的书法

董其昌-临晋唐宋诸书卷



董其昌作为擅长行楷与行草的书法家,他尤其善于把书法线条的弹性张力,以及运笔轻重疾徐造成浓淡起伏的变化韵律,运用得十分得心应手。毫端的水墨线迹流畅而灵动,时而笔断势连,时而粗细变化,循着创作时的逸兴勃发而纵横挥洒,轻快自如,极具士大夫冲和的书卷雅气和文人的自由逸致。




——关于董其昌的书法

董其昌-书杜工部诗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