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的喝酒,喝科学的酒,恭祝牛年牛牛

 睫毛上的风尘 2021-02-10

太长看不完版本


1,科技考古让我们看文物看得更深更远更透彻

2,世界上最早的酒类饮料酿造证据来自河南的贾湖遗址,是一种混合了米、蜂蜜和水果(葡萄或山楂)的酿造饮品。

3,有研究称单宁酸可以有效抑制新冠病毒,快去喝红酒!!


贾湖遗址

    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1.5公里的贾湖村,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7次研究性发掘,发掘面积仅2700平方米。先后出土了距今9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的房址53座、窑穴370座、陶窑13座,出土文物近5000件。

贾湖遗址出土有我国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乐器—骨笛,经研究已具备了四声、五声、六声、七声音阶。

贾湖先民有明确的原始宗教习俗和崇拜,崇拜乌龟,出土的刻在龟甲、骨器、石器、陶器上的契刻符号表明,在距今8000—9000年的贾湖文化已出现了原始文字性质的符号,对研究我国文字的起源提供了重要资料。

贾湖出现了可能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酿酒证据。这些证据是从贾湖出土的一些陶罐子上找到的,科技考古研究功不可没。


科技考古发大招

科技考古是利用现代科技分析方法,对古代遗存、遗物进行多角度系统分析的方法。并试图获取更多潜在信息,丰富我们对古代历史和器物、文化的认识。我国科技考古的起步相对西方国家较晚,但最近几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并取得了不少惊人的成果。科技考古借鉴了不少地质学、古生物学、地球化学、材料学、同位素核物理等多种学科,是学科交叉融合的典范。

如果没有科技考古的话,那么看到贾湖遗址出土的这些玩意儿,我可能会说:


啊,破陶罐子”

但是交给科技考古的科学家手上,就会讲出不同的故事,这大概就是文化层次不同差别。中方的考古学家在这些破陶罐里面发现了一些附着物,之前有别的公众号吹牛说中方专家在附着物中找到了葡萄籽,我仔细看了最后发表的论文,没得这回事

而且一些营销号也把“世界最古老葡萄酒”的名号按在了贾湖古酒的头上,事实也没有这回事,目前公认的世界最古老葡萄酒还是高加索地区的,大约前5世纪。

贾湖的考古地层中确出土有葡萄种子,而且河南到现在还有超过20种的原生葡萄品种,但是科技分析不能证明贾湖古酒使用过葡萄,而且贾湖古酒是米、蜂蜜和水果混合发酵的饮品,甚至都不能称为严格意义上的“酒”。

对于贾湖陶罐的分析,动用了多种方法,如CG-MS(气相色谱法-质谱联用),HPLC-MS(液相色谱法-质谱联用)和FT-IR(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这些技术也是对于有机物和有机化合物检测中的常见方法,也是食品检测的常用方法,FT-IR之前我们在海昏侯的琥珀里用过。


贾湖陶罐里有啥玩意儿?


首先,这些罐子里没有找到直接酒精存在的痕迹,因为酒精太容易挥发和溶失了,盖子拧得好好的酒瓶子里面都会跑酒,更别说埋在地下的土罐子。

通过对16个罐子的检测,确定至少13个罐子里曾经都装过同样的东西。根据FT-IR和HPLC-MS的结果谱线,贾湖样品的样品里出现了与现代米酒、现代树脂葡萄酒和无树脂葡萄酒,蜂蜡、单宁、一些混合树脂、酵母发酵产物、一些草药、二酰基甘油和酒石酸钙等也会出现的谱线。另外GC-MS的分析结果认为贾湖陶罐里的残留物来源于碳3植物,比如说水稻和葡萄。

但是!这些谱线对上了并不等于贾湖古酒里面就是这些玩意儿。这也可能是营销号解读贾湖古酒是葡萄酒的来源。这就好比说咸豆腐脑和我最爱吃的零食锅巴里面都测出氯化钠,以及一些相似的多糖,但咸豆腐脑就是锅巴了吗?并不是的。

唯一可以比较明确的是,贾湖古酒的酿造使用了米,并且米是唯一的谷物来源。这一点也和贾湖的植物考古结果是吻合的,地层中出现了不少已经碳化的水稻种子。

葡萄有可能是酒石酸/酒石酸盐的来源,不少营销号说红葡萄酒里面出现了像碎冰渣子一样的结晶就说明是好酒,这恐怕不一定。酒石酸是一种有机酸,酒石酸盐也就是那些渣子是有机酸盐化合物。酒石酸起到了平衡葡萄酒pH值的作用,稳定酒体的化学平衡。酒石酸来源于葡萄本身,有些酿酒葡萄的品种本身就会产生比较高的酒石酸,比如说西班牙产区的白葡萄Palomino,而比较著名的黑皮诺,则酒石酸相对较低。甚至如果葡萄酒发酵过程中总酸度过低,酿酒师还要人为的添加酒石酸以平衡酒体。而在葡萄酒保存过程中,酒石酸碰到钙、钾等离子就会形成溶于水的酒石酸盐,而在葡萄酒的出品阶段酿酒师也会通过降低酒体温度使酒石酸凝固析出的方法去除酒石酸盐。

顺便说一句,意大利是世界上最大的酒石酸生产国。其最大用途就是饮料添加剂以及食品的抗氧化剂。

贾湖陶壶中出现的大量酒石酸/酒石酸盐这个特征,放在别的地方可能就是暗示这个酒是葡萄酒,至少酿造过程中加过葡萄的重要证据,贾湖遗址的地层中出土有葡萄种子,另外目前在河南还依然有17种野葡萄在生长,一般认为根据古代文献,周代有本土葡萄的记载,食用和酿造用葡萄是西汉以后大量从西域引进,《汉书》和《史记》里都有记载,《汉书》里记载汉景帝六年的后宫和北园里就已经种了葡萄,而东汉末年中原地区也已经掌握了葡萄酒的酿造技术,之后到了唐代才更有“葡萄美酒夜光杯”一说。

但是根据最近的一些考古证据,特别是植物考古的证据发现,公元前8000年的湖南道县玉蟾岩文化的地层中就出土了野葡萄的种子,但大量用来酿造葡萄酒的葡萄,目前一般还是认为原产自地中海地区,中国原生的本土葡萄品种,能否成为可食用的水果,或是酸甜风味的来源依然是个谜。

所以研究贾湖陶罐的研究者指出,或许山楂也是样品中酒石酸的潜在来源。因为山楂的酒石酸含量是葡萄的四倍之多,而未公开发表的文献也显示,贾湖遗址的地层中也找到了山楂的种子(Z. Zhao and Z. Kong)。另外龙眼和野樱桃也是酒石酸来源的种子选手,但这些水果的酒石酸含量较低。另外米酒的糖化工艺中也会产生酒石酸和酒石酸盐,只是量更少。

所以最后研究者得出的结论就是贾湖古酒应该是一种米、蜂蜜和水果混合发酵制成的酒精饮料。后面引用这个结论的学者明显分为两派,乐观派认为,嗯,贾湖古酒一定就是用了葡萄,另外比较保守的还是依然认为使用了水果,但是啥水果说不清。

参考文献:Fermented beverages of pre-and proto-historic China, by Patrick E. McGovern, Juzhong Zhang, Jigen Tang, Zhiqing Zhang, Gretchen R. Hall, Robert A. Moreau, Alberto Nuñez, Eric D. Butrym, Michael P. Richards, Chen-shan Wang, Guangsheng Cheng, Zhijun Zhao, and Changsui Wang


酒与考古,考古与酒

考古学家嗜酒如命,之前在中原领教一二甘拜下风,我本学地质,以前根本不喝酒,但是有一天我的老师告诉我:

“不喝酒不是地质学家”

为了成为一个合格的地质学家,为祖国献宝藏,我开始喝酒一发不可收拾,直到现在涉足科技考古,恩师李青教授有一句名言:

“吃饭不喝酒等于白吃”

但是由于我们经常喝多,喝多了李教授就要唱歌,所以他还有另外一句名言:

“总量控制,总量控制”

在中国的文化中,酒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甚至在Patrick McGovern的论文中直接就写道,发酵饮料在人类的文化和技术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并反映了农业、驯化、食品处理等多方面的进步。在社会生活中,酒不论是事生事死,都起到了关键作用。某酒厂主导的考古更是直接说酒是远古人类最重要的发明,记载了文明,也成就了文明。

啧啧啧

现在我国的白酒生产企业中,有11家都有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在自家大院中,这11家企业占全国白酒产量的30%以上,营业收入占全行业收入的50%以上。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白酒生产企业,茅台、泸州老窖、水井坊、古井贡酒、五粮液、洋河股份、刘伶醉、李渡、剑南春、杏花村汾酒、互助青稞等单位,甚至共同发起和成立了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古窖遗址和文化遗产委员会,就是你一家酒企,自家不搞点考古家里每个国保单位都不好意思出来卖酒。

之前参观安徽古井贡酒的时候更是赫然发现他们家大院里竖着国保单位的石头牌子最少有3个,也就是一家有三个国保单位,不过后来似乎在第7批的时候全都给一下合并为一个了。

自从贾湖的古酒发现以后,美国的角头鲨啤酒厂嗅到商机,并迅速推出一款酸甜口味的精酿啤酒,就命名为“贾湖Jiahu”。

之前有营销号写角头鲨弄到了贾湖古酒的配方,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具体使用了山楂还是葡萄并不明确,另外米酒,蜂蜜和水果之间的配比也不明确,更重要的是角头鲨是酿啤酒的,贾湖古酒本质上还是米蜜酒混酿。

所以喝角头鲨并不能品味9千年前的味道,还不如喝国窖1573。

美国的酒商嗅到了商机,打起文化牌,其实中国的酒企也没闲着,这不河南省富平春酒业有限责任公司也顺势推出了一款酒,命名为“贾湖”白酒,不过这种白酒是用不同的基础酒组合后, 再针对性加调味酒勾调、过滤处理而成,跟贾湖古酒一样基本没有任何关系。但是不影响这个酒卖的还不便宜。

参考文献:贾湖文化与贾湖白酒的勾调,王永亮. 酿酒科技 158(8). 2007

除了贾湖混酿酒精饮料以外,5000年前的中国人就有啤酒喝了,还顺便搞了一套设备。具体可参见 https://www./content/113/23/6444。以后有空再讲这个中国最早的啤酒。中国人为了喝酒,还专门创造了一系列的陶器,也是为了酒够拼了。


喝葡萄酒呀!

虽然世界最古老的葡萄酒暂时落不到我们这里,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现在喝葡萄酒,现在世界上所有葡萄酒品种加起来超过7万种,也就是我哪怕从今天开始每天喝一种这一辈子也是喝不完的。

最近看到一份论文,说的是单宁酸有明显弄死新冠病毒的能力,台湾科学家发现单宁酸具有高潜力双重对抗新冠病毒和跨膜丝胺酸蛋白酶2的抑制剂。单宁酸和两种蛋白质形成稳定的复合物结构,抑制两种蛋白酶的活性,也抑制病毒进入细胞。这项成果《Tannic acid suppresses SARS-CoV-2 as a dual inhibitor of the viral main protease and the cellular TMPRSS2 protease

论文发表在美国的《美国癌症研究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原文地址在这:https://www.ncbi.nlm./pmc/articles/PMC7783773/ 请学医的小伙伴批判性的看一看。

此外还说单宁酸具有抑制癌细胞的代谢、增生、侵入、转移的作用,可称为一种抗癌的预防和治疗化合物。这真的不得了了!喝葡萄酒还能抗癌?

特别是那些赤霞珠的葡萄酒难喝,就是因为有大量单宁酸,为了防癌抗新冠,还是高低喝点,适量不要贪杯?虽然喝完要咂嘴巴。

新年到了,希望各位科学喝酒,喝科学的酒

欢迎春节假期滞留长沙的小伙伴来找我干酒

顺祝各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