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尿崩症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

 柠檬猪nyzbh9re 2021-02-10

【概述】

现代医学认为,尿崩症是因下丘脑一垂体后叶病变,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和释放减少而引起的一种疾病,也叫神经垂体功能减退症,其病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前者原因未能明了,后者多由脑部肿瘤、脑膜炎、结核感染及脑血管病变、颅脑创伤等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烦渴多饮多尿,失水体重减轻,头痛等。尿量每天超过5升,甚者超过10升;尿比重低于1.010,严重脱水者患者尿比重可接近1.010;尿液渗透压低于正常值,禁水试验反应迟钝对高渗盐水试验无反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和尿中抗利尿激素的水平有利于本病的诊断。

【病因病机】

中医将尿崩症归属于“消渴”病范畴。认为本病的病因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戕伤太过和他病所及有关。

先天禀赋不足,肾之精气阴阳皆亏虚,肾气不足,则其司膀胱开合功能失常,固摄无权,开而不合,降而不升,则为本病。

肾阴不足,加之津液大量从膀胱流失,阴液更伤虚热内生,而有烦渴多饮。

肾阳不足,阴寒内盛,脏腑肢体均失肾阳之温煦,而表现为尿色清白,形寒肢冷。

若因后天戕伤太过,如外伤严重,损伤肾阴肾阳,或因素患痼疾,久病耗伤肾之精气阴阳,皆可致肾虚而固摄无权,产生上述的一系列病理变化,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可有肝肾阴虚、肾阳不足、阴阳两亏等证型。

【辨证论治】

1.肝肾阴亏型

症状:可见尿频量多,心烦口渴,眩晕耳鸣,手足心热,腰膝酸软,皮肤干燥,失眠多梦,形体消瘦,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养肝肾、固摄止崩。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

处方:生熟地各15克、淮山药15克、枣皮10克、麦冬15克,天花粉15克,茯苓12克,丹皮10克、桑螵蛸20克、五棓子10克。

2.肾阳不足型

症状“可见尿色清白,饮-溲-阳萎不举,形寒肢冷腰膝酸软,疲乏无力,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肾固摄。

方药:方取金匮肾气丸加减。

处方:制附片10克、肉桂6克、益智仁1克、乌药10克、山药15克、故脂15克、熟地15克、枣皮10克、茯苓12克、五味子10克。

肾阳虚严重者:可配合服用鹿茸大补丸、参茸片等中成药。

3.阴阳两虚型

症状:可见小便频频量多,烦渴,心热,腰膝酸软、畏寒、疲乏无力,形体消瘦、舌质淡、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治法:滋阴温阳,益肾固摄。

方药:方取六味地黄汤合二仙汤加减。

处方:生熟地各10克,枣皮10克、山药1克、仙茅15克、仙灵脾15克、附片10克、故脂15克、茯苓12克、覆盆子15克、桑螵蛸15克、五味子10克。

4.阴亏肺燥气虚型

症状:精神萎靡,形体消瘦、神疲乏力,烦渴多饮,小便频数,唇干咽燥,舌红苔黄白而干,脉细数无力。

治法:滋阴润燥,益气固涩。

方药:滋阴润燥止渴汤(自拟方)。

处方:生石膏40~90克,知母生地各30~50克、淮山药、太子参各20~40克,天花粉、麦冬各30~60克,赤芍10~20克,乌药12克、益智仁20克、茯苓6~10克、陈皮10克、生甘草9~30克。

加减:气虚甚者加西洋参10~20克,黄芪15~30克、阳虚甚者加肉桂3~8克,附片5~10克;夹湿者加苍术6~9克。

服用法:每日1剂,水煎二次,药汁合匀分早、中晚三次服。四周为1疗程,可连服2~3个疗程。

付:尿崩症验方数则备用。

(1)生甘草30克。煎水分三次,吞服六味地黄丸,每次服20克,每日服三次。

同时口含乌梅以生津止渴。

(2)生龙骨30克,五味子30克,煎水分三次吞服桂附地黄丸10克,日服三次。

(3)桑螵蛸30克,巴戟天10克,黄芪15克,党参15克,山药30克,莲子肉20克,龟板15克,甘草20克,益智仁15克,生牡蛎30克。

水煎服,每日1剂。服致尿量正常后,再服补中益气丸,十全大补丸调理。

(4)生地30克、熟地30克、山药30克、龟板30克、生甘草30克、葛根15克、黄连6克、黄柏6克、羚羊角粉1克(吞服)火麻仁20克。水煎服每日1剂(按:本方对严重尿崩症出现精神失常及虚脱者有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