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银翘散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方歌速记歌诀、用法用量

 童心书屋 2021-02-10

银翘散

【正宗配方组成剂量】连翘15克,银花15克,苦桔梗6克,薄荷6克,竹叶4克,生甘草5克,荆芥穗4克,牛蒡子6克。

【用法用量】共杵为散,每服18克,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肺药取轻散,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也。病重者约2时1服,日3服,夜1服;轻者3时1服,日2服,夜1服;病不解者,作再服。近代多用饮片适量作汤剂,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

【方歌速记歌诀】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轻宣温热煮无过。

【功用】疏散风热,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邪在肺卫,表现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苔薄白或薄黄,或舌边尖微红,脉浮而数等症。

【加减】胸膈闷者,为夹湿邪秽浊之气,加藿香、郁金芳香化湿,使邪外出,以防其人里侵袭膻中;渴甚者,为伤津较甚,加天花粉生津止喝;颈肿咽痛,热毒较甚者,加马勃、玄参清热解毒,利咽消肿;衄者,热伤阳络,去芥穗、豆豉之辛温,加白茅根、侧柏炭、栀子炭凉血止血;咳者,肺气不利也,加杏仁苦降肺气止咳;2~3日病不解者,热渐人里,但此时邪仍在肺,故仍用本方,但应加入生地、麦冬清入里之热,又能生津液,以防邪热耗伤津液;若再不解,则为邪重热甚,或见小便短者,为

热甚已伤津液,故又当加人知母、黄芩、栀子以清泄里热,同时用麦冬、生地清热生津,又可制约芩、栀之燥。

【方论】本方所治证属温病初起,风热之邪在表,治宜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方中银花、连翘辛凉轻宣,透泄散邪,清热解毒,为君药;薄荷辛凉,疏散风热而清头目,荆芥、豆豉虽属辛温之品,但温而不燥,与薄荷相配,辛散风热表邪,共为臣药;牛蒡子、桔梗、甘草清热解毒,利咽喉,为佐药;竹叶、芦根性寒轻清,透热生津,为使药。合而成方,共奏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之效。

【医论】《温病条辨》说:“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这是吴氏论述用银翘散治疗风温、温热、温疫、冬温的指征是热和渴的症状,但没有恶寒的症状,实际上应是“身热、微风寒而口渴”,这本是风温、冬温等初起的卫分证。由于温邪从口鼻而人,首先犯肺。“肺主气属卫”,外合皮毛,主一身之表。温病初起,邪在卫分,故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风热上扰,故头痛;肺气失宣,故咳嗽;风热上壅于咽喉,则咽痛;温邪易伤津液,则口渴;邪热在表,里热未盛,故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正气抗邪于卫,则气血充盛于表,故脉浮;热邪鼓动充血,运行加快,则脉数。

大抵伤寒初起,无汗宜辛温发表,有汗宜温和解肌。温病初起,无汗宜辛凉解表,有汗宜清凉透邪。本证是温邪初起,邪在肺卫证,故治当辛凉解表,宣肺清热。虽发散作用弱,但同样取得表解热退的效果。此解表祛邪不用汗法,而重在宜肺透邪的方法,构成了温病学派一大治疗特点。正如《温病条辨》说:“本方谨遵《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之训,又宗喻嘉言芳香逐秽之说,用东垣清心凉膈散,辛凉苦甘。病初起,且去人里之黄芩,勿犯中焦;加银花辛凉,芥穗芳香,散热解毒;牛蒡子辛平润肺,解热散结,除风利咽,皆于太阴药也。合而论之,经谓‘冬不藏精,春必温病’,又谓'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又谓‘病温虚甚死',可见病温者,精气先虚。此方之妙,预护其虚,纯然清肃上焦,不犯中下。无开门揖盗之弊,有轻以去实之能,用之得法,自然奏效,此叶氏之法,所以迥出诸家也”。

本方煎煮时间不宜过久。因银翘散中银花、连翘、荆芥、薄荷等药均含挥发油,药理实验证明银翘散挥发性部分为主要有效成分之一,故本方最忌久煎。临床也反复指出本方煎煮时间短效果显著,久煎其效反差。此与吴唐在《温病条辨》中强调的“......鲜苇根汤煎汤,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相同。此为汤剂取得疗效的一个关键,医者应向患者细为指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