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行漫记·20 大昭寺 拉萨之根

 _冯晓晖_ 2021-02-11

这里是

西藏之心

拉萨之根

——※※※※※※——

说明

本篇为《西行漫记·19 西藏之心》的后半部。因原文较长,故分为两篇发布。

01 迷人的传说

大昭寺距离布达拉宫挺近,可以步行前往。

在外人的认知中,大昭寺的名声略逊于布达拉宫,但它在拉萨的地位极高。可以说,拉萨的老城区就是围绕着大昭寺建立的。

如果说布达拉宫是西藏的心脏,那么大昭寺就是拉萨的根。

大昭寺前广场

按照藏人的说法,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伟大的松赞干布建立了吐蕃王朝,并迎娶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和唐朝的文成公主,为此他准备另觅吉祥之地建立新的都城。文成公主参与了新都城的建设工作,精通风水的她在一片群山环绕的河湾处找到了一口湖泊,指定为此地为新都城的中心。于是松赞干布填平了湖泊,建立了大昭寺,并将尺尊公主带来的释迦摩尼八岁等身像供奉于此,从此就有了拉萨城。他又在不远处的一座山上修建了自己的宫殿,是为布达拉宫。

修订版说明:大昭寺现在供奉的是文成公主带来的释迦摩尼12岁等身像。赤尊公主的那一尊被交换到了小昭寺。笔者在《问道·35 罗布林卡与大小昭寺,空寂的夏宫与虚幻的历史》中介绍了小昭寺。

因此,大昭寺在西藏,尤其是在拉萨,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它是西藏现存最古老的吐蕃时代的建筑,它更是拉萨的城市精神象征。

是不是相当高大上?冯老师这段写得多么一本正经。这种事儿,信就是了。

真实的历史是什么?我知道了也不多说。比如佛教是不是在松赞干布时期获得国教地位的?比如眼前这座庞大的土木结构建筑,你说它有1300年历史,那就有呗。

宗教政治咱们别去惹,就来聊聊和亲公主吧。

以吐蕃国的习俗,藏王没有皇后,他的女人都是妃子。松赞干布娶了几位邻国的公主做妃子?我也不说,反正现如今人们只记得唐朝公主和尼泊尔公主。为什么?唐代向西域等国送出了多少位和亲公主?我记忆不准确,大概有四十七位,为什么大家都记得文成公主?别的公主呢?

以汉人的视角,别的公主嫁过去的国家大多是蕞尔小国,没啥影响力,少数国家盛极一时,最终也被灭亡了。能活到今天且获得自治区地位的,只此一家。

以藏人的视角,当年吐蕃国周边的国家都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就剩下咱们汉唐后人,地位当然高。至于跟西藏有长期经贸往来的尼泊尔,也有其特殊性。清代中叶,尼泊尔弯刀爬上青藏高原,将藏兵揍得满地找牙,乾隆出兵才摆平这事儿。拳头硬,就会被记住。

如果在一百多年前,尼泊尔被英国人吃掉后并入印度,现在不是独立的国家,赤尊公主的传说还有没有?同样的,如果唐代盘踞在甘肃、青海的吐谷(读欲)浑国消灭了西藏的吐蕃国,而不是相反,谁还会记得文成公主?

其实,嫁给吐谷浑可汗的弘化公主才是唐代第一位和亲公主,她是正宗的皇室宗亲,论地位比文成公主高太多了。可是还有谁还记得她的名字?

传说总是美丽的,历史却永远是这么虚伪且残忍。

02 大昭寺内

由于地处低洼之地,三层楼高的大昭寺远看并不醒目,甚至显得低矮平常。走近仰望,大昭寺才显出与众不同的威严气势,那双羊跪依的金光闪亮的法轮和高高的幡杆宣示着它那强烈的存在感。

大昭寺的建筑是老旧的,但它表现出的精神特质却与布达拉宫迥然相异。布达拉宫给人的是敬畏感,大昭寺却仿佛带有温度。在布达拉宫外转经是对长者的尊敬,在大昭寺外跪拜更像是与神灵、祖先的贴近。这里,人们的表情更虔诚,更宁静,也更坚毅。

大昭寺内挺热闹,湍流般的游客,大嗓门的导游,僧人依然是那么冷漠,脚手架被胡乱搭建,除了主经堂你可以随便照相。一楼大门口,胖大的喇嘛接下一位汉人妇女递来的一大叠红票子,匆匆地塞入僧袍中。二楼中间是长长的柜台,僧人为被游客买下佛珠、圣器念经祝福。

三楼冷清许多,一只猫旁若无人,静悄悄地散步。

这里有种极为浓重的味道:酥油味。甜甜的、腻腻的,弥漫在任何一个角落,地面滑溜溜的,门框被抚摸得漆黑,著名的壁画全都模糊不清,昏暗的经堂里那些曾经色彩斑斓悬幡、唐卡如今仿佛能流下油滴。

以我本人现有的藏传佛教知识,搞不清大昭寺从属什么派别,听说这里是黄教的寺庙,里面当然供奉着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可怎么会有萨迦的第五祖八思巴塑像呢?

传闻中,大昭寺(也是全西藏)里最灵验的圣物,是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释迦摩尼12岁等身佛像(在西行第四日塔公寺中有提及)。那尊光彩夺目的金身佛像供奉在主经堂正中内室里,不经特许,普通人没法入内拜谒,只能远观。

主经堂外面的教徒和游客极多。我努力挤过去,看到两位喇嘛带着几位汉人从里面走出,当前的一位年轻的汉人身材结实、衣着笔挺、表情严肃、左右张望,俨然是保镖。后面又是两位一个模子制造出来的年轻人,他们抬着一架轮椅,轮椅中坐着位50多岁的中年男子,白净、文雅,金丝眼镜,气度仪态确实不凡。他们的背后,一位貌似秘书的三十多岁的男子手上捧着只盒子,上面覆盖着洁白的哈达,跟在后面好像还有妇人。我还没来得及看清,就被人流挤开了。

从大昭寺上俯瞰广场(远处中右侧为布达拉宫)

下午五点,大昭寺的辩经开始了,为数不多的僧人们在院子中间,拍着手,争论着什么(参见甘南游记中有关辩经的介绍),无视游客的环绕,都很认真。

当我离开大昭寺时,又遇到那只猫,已经从三楼散步到出口。虽然它并不漂亮,但无视一切,优雅从容。

我更喜欢看寺外的各色人等,长跪的拜神者,读经的藏人,冥思的流浪者,瞌睡的旅人,抽烟的姑娘,东张西望的游客。

这里有布达拉宫几近绝迹的东西:温暖而鲜活的生命。

城市的心脏在这里无声地跳动着。

03 八廓街

八廓街又叫八角街,是环绕着大昭寺一条转经道。过去,八廓街就是拉萨乃至整个西藏最大的商贸一条街。

这条街和八角也没有关系,它是个不规则圆形,据说八廓是藏语“中园”(中间的圆形转经道)的发音。

人们说,不到八廓街就等于没来过拉萨。

如果从藏民朝圣的角度很好理解,千里迢迢来到拉萨,围着布达拉宫和大昭寺转经是朝圣的终极目标。如果从游客的角度呢?

从大昭寺广场进入八廓街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五六点,街上人流如织。

片刻后我就理解了,这里是百姓们的天地。

布达拉宫外是各地来的朝圣者,八廓街上更多的是拉萨本地藏民。那些在拉萨大街小巷无所不在的四川商贩仿佛都消失了。当然也有更多的外地游客,八廓街上的店铺几乎全部是为旅游品商店,我估计拉萨人不会在这里花一分钱。

喇嘛亲手画的唐卡、克什米尔的地毯和披肩、尼泊尔的银器、开光的法器、全A货的绿松石、万年的蜜蜡、真正的红珊瑚、不可思议的天珠,足让你眼花缭乱,数量之多可以将八廓街的马路铺上几层。

真是令人感叹,好像全西藏的宝物/垃圾都被堆到这里来等你购买/上当。

我被裹挟在一群纯洁而虔诚的人流中,与无数的JS擦肩而过。

其结果是,我也买了一堆自己搞不懂的东西,更不用说同行的华哥和相公,连从不轻易出手的李兄也在兜里装满了些不明就里的挂饰。

基本可以肯定,“不到八廓街就等于没来过拉萨”这种宣传语,一定是商家们搞的。

有意思,这里是多么的西藏,多么的中国。

八廓街就是心脏的周围的血管,有红色的动脉和蓝色的静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活生生的拉萨。

这里,还有那著名的黄房子:玛吉阿米,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当年约会的酒馆。

每个西藏的导游都会吐沫星子横飞地宣讲,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悲剧故事。

六世达赖从被立到坐床都由摄政王掌控,直到押解进京被干掉在青海湖畔,一生就是个傀儡可怜虫,在历代达赖中也算是最没有价值的之一,与亡国之君李后主都不在一个层面上。或许,这种压抑造成了逆反,年轻的他只有……或许,毕竟是一代神王,出于同情人们给他编造出更多韵事。

这就是差距。我若是去酒馆找女人,立即从教授变成禽兽,人所不齿,而严禁亲近女性的黄教,宗教领袖出去嫖娼,就成为人们歌颂的风流传奇。

这说明什么呢?老百姓们同情弱者,同情命运多舛的一代神王么?当然不是,是因为崇拜权势。要是个小僧人出去嫖早给打残了。

传说总是美丽的,历史却永远是这么虚伪且残忍。

好吧,我也不要说得这么残忍,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美丽的爱情传说。

请注意,它们都有一个特点:禁忌之爱。身为神王的六世达赖,与凡人结合的七仙女,家族仇恨的罗密欧,这些故事一代代流传,也告诉人们爱情有多么强大的力量,能够战胜任何世间的阻碍,哪怕只有烟花那么短促而光彩。

转过玛吉阿米,骤降雨,游人们被冲散,我也躲到一个屋檐下。背后是正在装修的店铺,古色古香的门楣,吱吱作响的电锯,刺鼻的胶合板味道。

八廓街上,依然有藏人在不紧不慢地走着,从容摇晃着手中的转经轮。

过了许久,雨未歇,依然有坚韧的信徒,冒雨前行。

你可以看出,他们有种笃信。因为,这里是拉萨之根,西藏之心。

在拉萨的日子不长,也没有去更多的地方,不能说有更多的认识,就到此吧。

修订版后记

《西行漫记(2014)》是个很长的系列游记,其中一半左右是在西行的路上完成的。这其中最具标志性和阶段性的是本篇。

本篇也是笔者在旅途中写出来的自己最满意的一篇。文中仅有少量调侃,更多的是审视与思考。

由于在路途中无法做到每日更新,只能几天发一篇,就这么下去,发布的游记与实际的旅程越拉越远,返程离开西藏,游记才写了一半不到。本篇是在西行的最后一站发布的,之后我与家人相聚。

最后一站在哪里?敬请期待后文的更新。

由于最近个人事务及过节的缘故,数日未曾修订。请容我稳定下来,再继续。

恭祝您除夕快乐,吃好喝好玩好,牛年诸事顺意!感谢您的阅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