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马超的狮盔说起:三国演义连环画生得太早!

 山间小河水 2021-02-13

三国偃旗而来.

我们现在看到的三国演义连环画是1979年出版的横排文字版本,这一版的构图基本上沿袭了1957年的竖排字版本。连环画中的人物盔甲武器造型也是当时定下来的。

20世纪50年代,很多文物没出土,一些雕像、绘画和壁画都没有系统地整理和考证,可是画家用心阅读了《三国演义》中的描述,加上已知的盔甲元素来进行绘画。

我们能感受到画家的认真负责精神,但是这套连环画生得太早,如果如此作风的出版机构和画家生在现代,拿到现在这样详细的历史考证资料去绘制,也许在历史和艺术上的成就能更胜一筹。

《三国演义》里描写马超的装束是“狮盔兽带,银甲白袍”, 于禁是“虎盔金甲”。

马超的装束

因此,画家显然是根据小说的描写设计马超和于禁佩戴兽首盔,这与连环画里的其他武将的装束比起来确实很特别。

但是仔细一想,《三国演义》里面的各种描写就一定准确吗?

《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朝末年,离三国时代已经有一千多年,没有证据能证明作者罗贯中拿到了关于三国时代武器盔甲的真实详细历史资料。

而且,罗贯中经历过明朝取代元朝的种种战争,所以倒是有可能把他在战争中见识到的一些事物写进去。

连环画中的于禁

比如狮盔和虎盔这一类的兽首盔,目前找到最早的雕塑有: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山石窟里的武士雕塑,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十六国时代的后秦。

山西省大同市云冈石窟里的武士雕塑,云冈石窟始建于南北朝的北魏时期。

这两个石窟属于宗教人物雕塑,不过我们在唐朝绘制的《八公图》里也看到了兽首盔。

由于《八公图》画的是八位北魏名臣在北魏皇帝明元帝拓跋嗣时代“八公决政”的典故,而唐朝是南北朝以及短命的隋朝之后的朝代,画家所属年代与南北朝相差不是太大。可以反推出兽首盔确实是南北朝乃至于十六国时代的军队盔甲样式。

《八公图》局部

不过,

三国时期是220年-280年,

西晋朝代是266年—316年,

十六国是304年-439年,

南北朝是420年—589年。

中间相差100-200年,就算认定十六国时代就有兽首盔,能否反推出三国时期的马超和于禁就佩戴兽首盔,目前没有史料支持这个推论。

网上还有一种说法,说马超的西凉军从流落到此的罗马军团那里学习了武器、盔甲和战术,所以也把国外的兽首头盔学来了,马超自己戴的狮盔就是仿效罗马军团的。

古罗马军队确实有兽首头盔,但是这种头盔是旗手戴的,马超一个西凉军大将,为什么要戴旗手的头盔,这不合理。

再者,现在考证出古罗马的兽首盔是在普通头盔上加上一个巨大的猛兽头颅形状的饰品,和连环画里的一点也不一样。

网上那个神乎其神的所谓马超与罗马军团的联系之文章也和罗马历史对不上。

网络文章中说马超的军队使用鱼鲡军阵,用巨大的盾牌(橹盾)列阵作战以抵御骑兵进攻。

可是橹盾(或写作盾橹)在中国春秋时代就有记载,2-3世纪的罗马军队使用带有弧形边缘的矩形盾牌,离橹盾的尺寸还差得很远。

网络文章中说马超的军队里,步兵采用密集方阵,骑兵都是轻骑兵,单独行动,酷似罗马军团战法。

实际上,罗马军团的阵型与所谓希腊式密集方阵——估计作者想说的是马其顿方阵,区别很大。为了加强灵活性,罗马军团的各个大队保持一定的间距,根本不密集。

所谓轻骑兵单独行动,不是罗马战法的唯一特征。采用轻骑兵袭扰作战,无非是骑兵没有马镫、高马鞍桥和骑枪,无法进行冲击作战。

目前史学界对三国时代是否普及马镫和高马鞍桥有争议,但马超的骑兵就算不善对步兵冲锋,也不能证明学的是罗马战法。

网络文章中马超的军队善用标枪,威力巨大。

标枪也不是罗马军团的唯一特征,且作者没搞清楚弩车发射的标枪威力大不等于投掷出去的标枪威力大。

网络文章中说交错掩护撤退是罗马军团的秘技,连久经沙场的刘备都赞不绝口。

交替掩护撤退不是什么秘技,撤退是最复杂的机动类型,需要较高的军事素质,如果刘备都赞不绝口,只能说明马超的部下军事素质高,而不是学了外国的什么秘密军事技能。

而且,古罗马疆域最广阔的时候,向亚洲方向也不过延伸到幼发拉底河(现代土耳其、伊拉克和伊朗境内),与中国不接壤。

虽然这种说法在网上曾经轰动一时,但是和历史不符。所以,所谓马超从罗马军团学习了一系列军事知识的说法是无稽之谈。

不知道画家在创作三国演义连环画的时候,是不是参考了这种说法。

有人可能要用甘肃那个所谓的罗马村来反驳,那个“骊靬古城”也是人造景点,兰州大学曾在2012年出版了一本《骊靬梦断》,从史料搜寻、基因比对、文化习俗等方面详细进行了研究和考证,最终结论是那个罗马村和古罗马军团无关。

另外,再看三国连环画中的其它盔甲元素,用现代的相关考证结果来看,也都是不符合三国时代特征的。

比如连环画中大部分武将佩戴的凤翅盔,也就是凤翅兜鍪(dōu móu),造型是铁盔帽檐边缀帘状装饰物,有说法是金属的,也有说是皮质的。一般认为凤翅盔的出现年代不早于安史之乱时期的唐朝。所以连环画给提前了。

57版连环画

连环画中的东汉和曹魏士兵基本上戴着兜顶饰的头盔,不过这种头盔目前最早也是见于唐朝的出土文物。

兜顶饰的头盔连环画中的武将们肩甲很华丽,许多缀有兽头肩吞,这种睚眦装饰有时也被画在武将们的腰带上,也就是所谓腹吞,最早应该是出现在唐朝,不是三国时代。

连环画中的将士们腰间多数扎着抱肚,这是一种纺织品的护甲附件,作用可能是防止手臂挥动时与铠甲摩擦刮蹭。最早可能出现在唐朝晚期,见于山西省五台县城南禅寺中的大殿彩塑天王像。

由此可见,连环画绘制之时,历史考证工作还是很贫乏的,可以说基本没有画出三国时代的盔甲样式。

不过这也不奇怪,央视版的《三国演义》电视剧里,也大量出现了唐代盔甲的样式,也有说甚至有些元素更像是唐甲传到日本之后的样式。

直到近年来,一些影视剧才吸收了历史考证成果,做出了汉朝风格的盔甲道具。比如电影《赤壁》、《王的盛宴》和电视剧《三国机密》。

也许真正的汉朝盔甲在某些观众看起来有些“土气”,和《三国演义》里参照了后世盔甲样式描绘的武将形象相去甚远,不过这才是我们已知的三国盔甲模样。

从古代战争影视剧方面来看,以前不管有心无心,做好道具的能力都不足。现在做好道具的能力已经有了,要下功夫的只剩挑选不浮躁,有实力的制作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