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回答是当然可以,他汀类药物加上抗血小板激活的药物阿斯匹林等是必须长期服用的,即使装了支架后这两类药物同样是必须长期服用的。简单地说装不装支架,这两关药都是不可缺少必需要长期服用的。 能够使冠状动脉狭窄到95%说明你本身所患有的可以引起动脉斑块形成的各种危险因素,如长期未被控制好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尤其是髙胆固醇血症、坚持戒烟、减肥等没有控制好,因此首先要强调的是立即抛弃以往不良的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同时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应用必要的药物治疗,使这些危险因素控制到达标的范围。做好这些可以,尽量减少心、脑、肾、大动脉等重要脏器粥样斑块的快速形成产生动脉狹窄或因斑块破裂导致血栓事件和梗塞。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心血管医生都知道心肌梗塞与斑块块的数量和管腔狭窄的程度不成正比,而与斑块的性质关系更密切;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控制不好,粥样斑块生长速度较快,形成核心脂质厐大外层纤维帽很薄的不稳定易损的软斑块有关。一旦由于冠状动脉痉挛产生的剪切力软斑块容易破裂,激活血小板形成堵塞血管的血栓。在药物保守治疗中,应用阿斯匹林等抗血小板激活的药物目的是:万一发生斑块破裂的瞬间能发挥了抑制血小板激活后聚集形成血栓堵塞血管,起到预防心肌梗死作用。而支架植入后第一年必须应用二种抗血小板激活的药物“双抗”的目的稍有不同,这时主要防止血液中的血小板流经支架的“粗糙面”时被激活而形成支架内血栓。 那么他汀类药物的作用使占总胆固醇65%左右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下降,冠脉狹窄95%的患者LDL应降到植入支架后达标要求1.8mmol/L。这样血液中的LDL水平很低能侵入冠状动脉内膜下形成斑块核心脂质核心成分减少了,既阻止了全身所有动脉上的粥样块斑的形成和增多,又能消除斑块周围的炎症反应。随着时间延长斑块内脂质成分会部分机化和钙化,从而冠脉腔的狹窄有可能减轻,同时斑块外的纤维帽有充分时间编织得更厚实由不稳定的软斑块变成不易破裂的硬斑块。因此无论药物保守治疗还是严重狹窄处支架植入他汀类药物控制LDL的达标是至关重要的。 有些人尽管冠脉的某分支段有95%甚至更严重的狹窄,确从无心绞痛发作史,那是因为在斑块增多导致严重狭窄的漫长过程中,其他分支供血尚良好的冠状动脉远端与狭窄血管远端建立了良好的侧支循环,使狹窄冠脉供血的心肌通过侧支循环仍能获得充足的血供故不发生劳累性心绞痛。 另一种是其他冠脉分支自身也有病变或狹窄未能邦助严重狭窄的那支冠脉的远端及时建立良好的侧支循环。由于斑块引起的狹窄进展相时缓慢,斑块变得相对稳定不易破裂的硬斑块,但劳累或活动量大时心肌仍会因血供不足产生劳累性心绞痛,这种情况下是否需要在狭窄95%部位植入支架取决于患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往往中年、工作忙碌、劳累、经济富裕、追求高质量生活如旅游、打高尔夫、游泳等,为了解放自己可以考虑血管重建植入支架,另一部分年龄偏大同样属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完全可以不考虑支架植入而采取药物保守治疗。但狭窄95%的患者无论放不放支架,他汀类药物使LDL降至1.8mmol/L,同时服用抗血小板的阿斯匹林或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是必须的。 在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有人比较过药物保守治疗和支架植入后心肌梗塞和心血管疾病的总死亡率:2019年,在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年会上,有个叫“ISCHEMIA”的研究公布了结果。这个研究花了大约1亿美金,纳入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320个中心的5179例受试者,其中有30多个中国医院参加。研究发现,保守治疗组和干预组(支架植入组)的患者,心肌梗塞猝死、心血管总死亡率最终没有任何差别。 最后强调一点植入支架的目的不是为了防止心肌梗塞,只是为了改善劳累产生的心绞痛。预防心肌梗塞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健康生活模式基础上对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积极控制尤其重要的是LDL的达标。更为重要的是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激动、暴怒都是促使冠状动脉痉挛导致斑块破裂发生心肌梗塞最重要的促发因素! 2021.2.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