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易守难攻, 为何陈诚牺牲20万人也要死磕日军? 8年后才知高明

 咫尺天涯寂满怀 2021-02-15

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当局便意识到全面战争即将爆发,但在哪儿开战就成了一个问题。当时可选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已陷入战局的华北,另一个是上海。上海位于中国东部、长江入海口,西边就是江苏与浙江,就地势来讲它并不适合作战。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地势平坦、河网交错,面积还十分狭小。

这样的一个位置,如何都不适合展开大规模的战役,为何南京方面选在了这儿?

点击加载图片

有人认为彼时的上海四处都是租界,这里爆发战斗必然会吸引列强的关注,由此可能得到列强的同情或干涉。这一方面主要是因着南京当时的角度所得,在后来的会战中也屡屡表现出,若不是因着依赖国际调停也不至于犹犹豫豫不肯撤。便以此得出结论,选择在上海决战,是因着他们将希望寄托在了列强身上。

点击加载图片

还有另外一部分则认为跟老蒋本人有关,他的老底在江浙一带,若上海失守江浙必然也难保。但就当时的局势来讲,这些仅仅只能说是部分原因,不能说是主要原因。那么主要原因是什么呢?首先要说明的是选择上海,绝非老蒋一人的意见,而是他与诸位将领商议后的结果。

这其中赞同在上海决战的人便包括陈诚蒋百里,蒋百里,与伟人一样提出持久战的国军智囊。他早在7月21日便提出了开辟上海战场的建议,即著名的淞沪开战并扩大之,引诱日军沿江而上。可当时高层因为一些顾虑没同意,并调整了战斗序列,计划令中央军四个师二次北上。

点击加载图片

最终促成蒋百里这一提议实施的则是陈诚,蒋百里非他亲信,陈诚却是他有意培养的接班人。陈诚跟老蒋说了这么一段话:华北战事扩大是肯定的,日寇的攻击力很快就会在华北得势,即使不从山西经汉中直捣四川,也有可能顺着平汉线直取武汉,这样对我们都不好办了。若在华北打,确实有可能造成陈诚所说的场面,一来东北沦陷得太早了。

点击加载图片

这几年之间,关东军早在东北扎稳了根,种种侵华举措早已做好。华北战场一旦打响,对国军来说,那真是举步维艰。二来中国的地理情况,决不能让日寇从北向南,这危险性太大。这点从古代的种种王朝交替就能看出,长期起来中国统一的规律大部分是自北向南,从南向北一统的只有两次。

点击加载图片

一次是朱元璋北伐,一次是国民政府北伐,所以得改变从北向南的态势。第三个原因便是让日寇、全国都看到抗战的决心,上海是财富中心,离国都南京很近。战役打响必然会牵连江浙,不论胜或败代价都必然极其惨重,如果不是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很难做出这样的抉择。

第四个原因如厉声教所言:淞沪会战为上海和长江下游工厂与物资内迁赢得了时间,为中国坚持长期抗战起到重大作用。此后八年间,日军陷入泥沼般的持久战中不能自拔,最终被彻底击败。

点击加载图片

总的来看,在华北决战不符合持久抵抗的战略,这也是蒋百里反对在华北决战,提出开辟淞沪战场的原因。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强迫日寇改变战略决战地点更有利,长期作战才是粉碎日寇亡华的最佳方案。虽然因着指挥失误,导致长江门户打开,但八年后的胜利证明了当年开辟淞沪战场的高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