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中医药(十五)中药的性能—五味

 双飞金燕子 2021-02-17

五味:指中药的酸、苦、甘、辛、咸不同的味,指中药的物种基本作用。

辛:能行、能散

甘:能补、能缓、能和

酸:能收、能涩

苦:能燥、能泄、能坚

咸:能软、能下


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


辛:'能散能行',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

甘:'能补能和能缓',即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

酸:'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固崩止带等。

苦:'能泄、能燥、能坚',即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等作用。 咸:'能下、能软',即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


中医药理论认为,中药之所以能治病是因为中药有偏性,以偏纠偏,使人体平衡而健康。中药的偏性体现在中药药性的各个方面,比如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等。平时医者比较关注药性的寒热对身体的影响,殊不知五味之性多有所偏,过食五味可致病。

中医依据五行学说,将味分为五味,即酸、苦、甘、辛、咸。认为五味与五脏肝、心、脾、肺、肾相应,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中药五味各有它所喜的脏腑,《黄帝内经》曰:“酸先入肝”“辛先入肺”“苦先入心”“咸先入肾”“甘先入脾”。二是从病机上说,五脏病变有外在五味上的表现,《顾松园医镜》曰:“是以肝热则口酸,心热则口苦,脾热则口甘,肺热则口辛,肾热则口咸,或口淡者胃热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