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中药的“性、味”及其功能知识简介

 寿世保元中医馆 2019-07-18

泸州市天泰中医药研究所

 

中药的性味,简单地说,就是包括中药的药性和药味。中药的性味,也简称为“四气五味”。

药性,是根据实际疗效反复验证然后归纳起来的,是从性质上对药物多种医疗作用的高度概括。

药性包括寒、热、温、凉四种,古时也称“四气”。其中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程度不同的性质。

药味,是以口尝的味道为基础,从而发现各种药物所具不同滋味与医疗作用之间的若干规律性的联系。因此,“味”的概念,不仅表示味觉感知的真实滋味,同时也反映药物的实际性能。

药味包括辛、甘、酸、苦、咸五种味。古时称为“五味”。但有些中药还具有淡味或涩味,实际上不止五种。但是,五味是最基本的五种滋味,所以仍然称为五味。

不同的味有不同的作用,味相同的药物,其作用也有相近或共同之处。

中药还具有阴、阳属性。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所以,在一个完整的处方中,一剂药也要针对性疾病的病性分阴、阳,这是容易被一般中医药人忽略的。

中药“四气”的作用:

,一般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滋阴等作用,主治各种热症。温中药,一般温中、散寒、助阳、补火等作用,主治各种寒症。

中药“五味”的作用:

辛:有发散、行气、行血作用。一般治疗表证的药物,如麻黄、薄荷,或治疗气血阻滞的药物,如木香、红花等,都有辛味。

甘:有补益、和中(调和脾胃)、缓急等作用。一般用于治疗虚证的滋补强壮药,如党参、熟地、饴糖、甘草等。

酸:酸有收敛、固涩作用。酸味的药物多用于治疗虚汗泄泻等证,如山茱萸、五味子涩精敛汗,五倍子涩肠止泻。

苦:有泄和燥的作用。泄,包括通泄(如大黄)、降泄(如杏仁)、清泄(如栀子)。苦还能坚阴(泻火存阴),如黄柏可用于肾阴虚亏而相火亢盛证。

咸:有软坚散结、泻下作用。多用以治疗瘰疬痰核、痞块及热结便秘等证,如瓦楞子软坚散结,芒硝泻下通便等。

涩:与酸味药的作用相似。多用以治疗虚汗、泄泻、尿频、精滑、出血等证,如龙骨、牡蛎涩精,赤石脂能涩肠止泻。

淡:有渗湿、利尿作用。多用以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证,如猪苓、茯苓等利尿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